摘要:軟土地基是道路橋梁施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道路橋梁施工中的軟土地基是指透水性差,壓縮性高,承載力小,含水量大的飽和粘土。軟土地基的這些特征導致軟土地基的承載能力和穩(wěn)定性出現(xiàn)問題,將直接影響道路橋梁的整體質量安全、穩(wěn)定性以及使用的壽命。所以相關道路橋梁施工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視并且認識到軟土地基施工技術的重要性。本文就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施工處理措施進行分析,旨在推動當前道路橋梁建設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措施
1軟土地基處理方法
軟土即具備壓縮性、含水量高、抗剪強度差等特點的細粒土,在軟土地基處理工序開展過程中要求相關施工人員應注重利用天然含水量≥35%、天然孔隙比≥1.0等指標對軟土區(qū)域進行判定,同時在軟土區(qū)域判定過程中觀察土壤顏色,即灰色土壤為軟土指標特征。此外,基于軟土區(qū)域判斷的基礎上,要求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為了加固地基強度,應注重采取石灰樁處理方法,同時在軟土處理過程中將石灰樁直徑控制在8cm左右,且將石灰樁置入到軟土79cm處,并將生石灰灌入到其中,同時封閉處理,由此來提升工程施工密實度。另外,在湖塘等區(qū)域軟土處理過程中,為了提升整體處理效果,應注重采取擠淤砂石處理方法,同時注重在實踐處理過程中嚴格把控沉降過程,并將砂石擠淤速率、操作流程等控制在標準化范圍內,由此達到最佳市政道路建設狀態(tài)。
2道路橋梁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措施
2.1排水固結法
在公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施工前應對預裝施工部分進行預裝荷載。在進行碾壓時,可以消除軟土層中的水分,進一步將軟土的密度及強度做到提升。排水固結規(guī)則是軟土地基自身固結的排水方法。軟土地基的軟土在粉碎后固化,從而將軟土地基的強度大幅度增加。將軟土地基的固結率做最大限度的提高,在軟土地基中可以設置水柱,提高整個橋的剪力。對于較深的排水固結施工,可以有效地提高整個路橋施工軟土地基的承載力。
2.2加載法
加載法的使用主要就是針對解決道路橋梁施工中填土路面的沉降問題。在現(xiàn)階段的加載法使用中較為常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填土加載,另一種是降低地下水,前者可以為了使施工中可能出現(xiàn)的沉降問題得以降低而通過土壤添加來提高軟土地基的內部壓力,而對于降低地下水的方法來說,在使用該方法時往往會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這些限制通常大部分情況都是出現(xiàn)在軟土地基的中層和上層存在砂層的工程當中。在對這種工程進行施工時,為了避免周邊環(huán)境在施工中受到破壞,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添加一些鋼板到軟土地基中。為了保證道路橋梁的整體施工質量需要在施工中特別注意要全面監(jiān)測施工周圍的環(huán)境及道路橋梁質量,一旦出現(xiàn)問題必須及時進行解決。
2.3土質換填法
如果道路橋梁工程中的軟土地基不能滿足施工所需要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時,可以選用土質換填法對軟土地基進行加固。具體的施工方式為,采用局部或者全部的基坑開挖的方式對軟土地基中相對較薄、強度較低的土層取出來,之后進行填埋(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一些高強度的材料進行回填,比如是粉煤灰、砂石等都是強度較高的材料)。在回填操作完畢后,需要運用夯壓機進行回填材料的夯實處理,這樣有助于降低軟土地基的沉降量,可以有效的強化地基的材質密度,加強地基的穩(wěn)定性及強度,有利于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這樣操作的目的就是改造軟土地基以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進而提高道路橋梁在投入使用后的穩(wěn)定性及安全性。
2.4軟土地基表層處理技術
軟土地基表層處理技術的應用路徑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砂墊層,即在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為了保障地基的穩(wěn)定性,施工人員應注重對軟土地基處理狀況實施動態(tài)化監(jiān)測,同時注重在承載力較差的區(qū)域敷墊厚0.5-1.2m砂層,由此達到降低軟土含水量的目的。此外,在砂墊層法處理過程中為了規(guī)避機械操作破壞軟土地基結構,要求施工人員應注重對機械、地面間的接觸力進行控制,以此達到高效施工狀態(tài);(2)表層排水法,即由于軟土地基含水量較高的特性影響到了地基整體的穩(wěn)定性,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強化軟土地基強度,施工人員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應注重回填砂礫或碎石等,且注重依據(jù)施工現(xiàn)場實際狀況,于地表位置挖溝槽,由此達到表層排水目的;(3)添加法,即施工單位在軟地基處理過程中可利用生石灰等添加劑增強地基強度,且降低軟土含水率,達到軟土地基處理目的,并就此提升整體工程施工水平。
3軟土地基施工質量控制
(1)地基狀況。首先要判斷土質條件,若是黏性土則采用壓實法,黏土一經(jīng)擾動會導致強度降低,因此在施工中要盡可能的減小對地基的擾動;若是可能發(fā)生液化的砂性土,則一般采用擠實砂樁法或振動壓實法。其次看地基構成情況,軟土層較淺時通常采用換填法,對土層表層進行處理;若軟土層較厚,就需要采用其他方法配合表層處理法,如軟土層較薄且夾有砂層的,則可以采用表層處理法、荷載壓重法等。(2)周邊環(huán)境,即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應注重充分考慮周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對地基處理方案進行實時調整,由此達到最佳的工程施工狀態(tài)。(3)路基的壓實度。在路基的壓實施工過程中,分層填土時,確保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時,覆蓋住填土的所有面積,才可以進行壓實作業(yè)。禁止用壓路機將多余的土趕至沒有土的地方進行碾壓。分層壓實時,以每層松鋪厚度20~25cm為宜,應進行充分的壓實。在路堤的壓實作業(y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施工的順序:依次為卸土、粗平、精平、灑水/晾曬,最后才是壓路機碾壓;壓實完成后一定要進行壓實度試驗檢測,不能采用經(jīng)驗判斷壓實度合格與否。(4)細砂的質量。道路橋梁施工中要控制好細砂的質量,明確細砂的含泥量。細砂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道路橋梁施工質量。細砂在經(jīng)過水沖壓之前較為松散不容易結合在一起,但是在經(jīng)歷封層之后就能夠使用。含泥量較大的情況經(jīng)過沖水之后水不容易流失。
綜上所述,道路和橋梁的建設過程中,軟土地基作為一種常見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道路橋梁的質量和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道路橋梁工程中每一種軟土地基的施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適用范圍和針對性,所以要符合設計要求,根據(jù)條件選擇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軟土地基施工建設要滿足地基產(chǎn)生變化與地基工程性質,遇到的軟土地基問題,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處理辦法,對軟土地基進行有效加固,才能整體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施工技術分析[J].黃成洋.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01).
[2]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軟土地基問題及處理技術[J].史亞平.居舍.2019(09).
作者簡介:周華(1979年11月-)男,本科,主要從事道路與橋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