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相似路徑兩臺風(1513和1521)引發(fā)浙江暴雨成因對比分析*

        2020-04-07 04:53:14王忠東曹楚程瀛
        浙江氣象 2020年1期
        關鍵詞:浙南云系強降水

        王忠東 曹楚 程瀛

        (1.永嘉縣氣象局,浙江 永嘉 325100;2.溫州市氣象局,浙江 溫州 325025)

        0 引 言

        臺風災害往往是由臺風引發(fā)的暴雨洪澇所致,因此臺風暴雨的預報預測是政府臺風防御工作的關注重點,也是目前臺風氣象科研和業(yè)務工作中所面臨的難題。20世紀70年代末,陳聯(lián)壽等指出臺風登陸后的維持不消、停滯、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中低緯環(huán)流相互作用、中尺度系統(tǒng)影響及地形作用等是造成臺風特大暴雨的重要因素[1]。近年來,隨著觀測手段的豐富和觀測站網的加密,國內外學者在臺風遠距離暴雨[2-3]、螺旋雨帶形成[4]、臺風系統(tǒng)對中緯度地區(qū)降水的影響[5-7]、暴雨分布[8]、下墊面特征對暴雨的影響[9-11]和暴雨的突然增幅[12]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進展。在實際業(yè)務工作中,相似路徑預報方法往往是臺風暴雨預報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相似路徑臺風其暴雨的分布未必相似,有時甚至會有很大差異。例如:劉愛鳴等通過對“碧利斯”和“格美”登陸后的環(huán)境場和物理量場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高低空不同的環(huán)流形勢導致兩個熱帶氣旋登陸后華南沿海低層輻合、高層輻散、上升運動、水汽以及不穩(wěn)定度等物理量場的不同,從而造成暴雨強度的不同[13]。余貞壽等對相似路徑熱帶氣旋“海堂”(0505)和“碧利斯”(0604)暴雨從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方面做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海棠”垂直風切邊矢量平行于移動路徑并指向移動路徑后方是造成“海棠”強降水分布在其移動路徑右側的重要原因,“碧利斯”垂直風切邊矢量平行于移動路徑并指向移動路徑前方是造成“碧利斯”強降水分布在其移動路徑左側的重要原因[14]。張建海等則從臺風的強度、移速、結構、環(huán)境場、地形等多個方面對臺風Haitang和Matsa引發(fā)浙江暴雨強度和分布做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海棠”降水量大于“麥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弱冷空氣的侵入、動力場上較“麥莎”減弱的更為緩慢,均有利于降水的增加和持續(xù);“海棠”影響前控制浙江氣團的“冷場”性質和影響期間移速緩慢也對暴雨增幅起到了促進作用[15]。李慧琳等對影響遼東半島兩次相似路徑臺風做了對比分析,認為北方冷空氣對北上臺風引起的降雨十分關鍵,降雨主要由臺風外圍螺旋雨帶造成[16]。2015年臺風“蘇迪羅”和“杜鵑”移動路徑基本相似,二次登陸點均在福建省莆田秀嶼區(qū),但兩個臺風給浙江造成的強降水落區(qū)則完全不同。因此,非常有必要對相似路徑臺風“蘇迪羅”和“杜鵑”暴雨過程進行對比分析,探尋造成暴雨分布不同的成因,以提高對臺風暴雨發(fā)生機制的認知和預報。

        1 臺風相似點分析

        2015年第13號臺風“蘇迪羅”于7月30日20:00(北京時,下同)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生成后穩(wěn)定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8月3日14:00加強為超強臺風。8日04:40在臺灣省花蓮第一次登陸,8日22:10再次在福建莆田秀嶼區(qū)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70 hPa,近中心最大風速38 m/s,登陸后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9日23:00減弱為熱帶低壓(圖1)。

        圖1 “蘇迪羅”和“杜鵑”臺風路徑圖

        2015年第21號臺風“杜鵑”于9月23日02:00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27日05:00加強為超強臺風。28日17:50在臺灣省宜蘭第一次登陸,29日08:50在福建省莆田秀嶼區(qū)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為975 hPa,近中心最大風速為33 m/s。登陸后強度迅速減弱,在福建省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29日20:00停止編報(圖1)。

        對比“蘇迪羅”和“杜鵑”兩個臺風,在路徑和強度方面由由以下相似點:1)移動路徑基本相似。兩個臺風均向西北偏西方向穩(wěn)定移動,在臺灣島登陸后均向南落,之后轉向西北移動再次在福建沿海登陸;登陸后均向西北方向移動。2)登陸點相似。兩個臺風均在福建莆田秀嶼區(qū)沿海再次登陸。3)強度相似。兩個臺風均發(fā)展達到超強臺風級別,在臺灣島登陸后維持強臺風級別,在福建登陸時均為臺風級別,近中心最大風速分別為38 m/s和33 m/s。4)結構相似。兩個臺風在登陸臺灣島之前均有明顯眼區(qū)且密閉對稱,只是在過臺灣島后“蘇迪羅”結構仍完整,“杜鵑”則結構松散。

        2 降水情況對比分析

        “蘇迪羅”影響期間浙江省南部和東南沿海出現(xiàn)強降水,8月7日8:00—10日20:00全省面雨量131 mm,降水中心位于溫州南部和溫州、臺州交界地區(qū)(圖2a),其中單站最大過程雨量出現(xiàn)在文成珊溪鎮(zhèn)桂山,達到806 mm?!岸霹N”影響期間浙江省東部沿海和南部地區(qū)出現(xiàn)了暴雨大暴雨,9月28日8:00—30日20:00全省面雨量81 mm,降水中心位于寧波奉化、鄞州地區(qū)(圖2b),其中單站最大過程出現(xiàn)在寧海西店鎮(zhèn)嶺口,達到408 mm。

        圖2 過程降雨量分布圖(a)“蘇迪羅”臺風(8月7日8:00—10日20:00);(b)“杜鵑”臺風(9月28日8:00—30日12:00)(單位:mm)

        對比兩個臺風給浙江造成的暴雨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臺風相似點:1)都給浙江省南部和東南沿海造成了暴雨大暴雨,降水中心有南北兩個;2)南部降水中心均位于溫州西南地區(qū);3)均有對流性短時強降水。不同點是:1)“蘇迪羅”北部降水中心位于臺州到寧波地區(qū),“杜鵑”則主要位于寧波地區(qū);2)“蘇迪羅”影響范圍較“杜鵑”要大;3)“蘇迪羅”登陸后維持時間較長,“杜鵑”則在登陸后迅速減弱。

        3 環(huán)流形勢對比分析

        2015年8月7日20:00,副高進一步加強并向西南方向伸出高壓鼻,“蘇迪羅”到達臺灣東側,移速減慢,浙南地區(qū)處于副高邊緣以及臺風外圍環(huán)流中,850 hPa上浙南地區(qū)逐漸處偏東急流邊緣,風速達到了15 m/s,水汽輸送增強,浙南地區(qū)濕度明顯增大,此時浙南地區(qū)出現(xiàn)明顯降水;之后“蘇迪羅”繼續(xù)緩慢移動,于8日04:40在臺灣省花蓮登陸,浙南地區(qū)一直處于臺風環(huán)流中,“蘇迪羅”中心北到東北側的東到東南風急流將臺風系統(tǒng)本身的高能雨團快速向浙南輸送,持續(xù)影響浙南大部地區(qū),導致浙南出現(xiàn)持續(xù)強降水,同時寧波北部地區(qū)受臺風外圍螺旋云系影響,短時強降水明顯。經過17 h 30 min穿過臺灣海峽后,于8日22:10“蘇迪羅”再次在福建莆田秀嶼區(qū)登陸,浙南處于臺風中心環(huán)流附近,強降水仍持續(xù);從此時850 hPa流場分析發(fā)現(xiàn),“蘇迪羅”后部環(huán)流與低緯度西南季風相連,而且西南急流非常強勁,表明低緯度仍有水汽持續(xù)向臺風中心輸入,有利于其登陸后維持?!疤K迪羅”登陸后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雨帶向北抬,浙南逐漸轉偏南氣流影響,浙南降水減弱。

        2015年9月27日20:00,“杜鵑”移動到達臺灣東側海域,副高加強且呈東西帶狀分布,850 hPa上浙江以及華南地區(qū)處于副高控制下的干冷區(qū)域之內,水汽不足,不利于降水。28日08:00,浙江處于副高和臺風之間的偏東急流之中,從850 hPa上可以看到此時浙南處于偏東急流邊緣,風速達到15 m/s,浙南地區(qū)濕度增大,浙南沿海受偏東氣流影響開始出現(xiàn)降水。之后,隨著“杜鵑”向西移動,于28日17:50在臺灣省宜蘭登陸,浙南處于臺風環(huán)流之中,降水強度持續(xù)增大。經過近15 h穿過臺灣海峽后,于29日08:50“杜鵑”再次在福建莆田秀嶼區(qū)登陸,此時臺風東側副高向西南伸展,將“杜鵑”包圍切斷其水汽輸送,“杜鵑”在登陸后迅速在福建境內減弱消亡。29日20:00,浙南已處于偏南氣流中,降水減弱,浙北地區(qū)則仍處于“杜鵑”殘余環(huán)流的東南氣流中,同時位于副高邊緣的不穩(wěn)定區(qū)域的對流云團之中,局部降水仍明顯。

        由上分析可見,“蘇迪羅”和“杜鵑”影響期間主要降水是由臺風本體環(huán)流造成的?!疤K迪羅”在其登陸前后都有明顯的偏東急流向浙南輸送充足的水汽,使得其強降水持續(xù)時間長,同時在其登陸仍有水汽輸入,使其維持時間長,對浙江的影響時間也長,導致降水增大;“杜鵑”影響時前期浙南處于干冷區(qū),當其靠近時隨著偏東急流的形成,浙南濕度迅速增加,強降水持續(xù)時間較短,且在其登陸后,副高迅速切斷了其水汽輸送通道,使得其登陸后迅速減弱,從而導致其對浙江的影響時間短。水汽充足和移速緩慢是“蘇迪羅”降水強于“杜鵑”降水的重要原因(圖3)。

        圖3 2015年8月7日20:00(a)、8日20:00(b)和9月28日08:00(c)、29日08:00(d)850 hPa風場(單位:m/s)和氣壓場(單位:hPa)(填色區(qū)域為風速>12 m/s)

        4 臺風結構、影響范圍以及螺旋云系中對流云團的強弱對臺風降水有重要影響

        分析“蘇迪羅”影響期間FY-2C氣象衛(wèi)星云圖可以看到,“蘇迪羅”從生成到靠近臺灣東側海域的過程中,除本體的渦旋云系外,其尾部一直與季風云系相連,不斷有對流云團進入,補充水汽和能力,維持渦旋云系的結構,影響范圍大。8月8日02:00,“蘇迪羅”到達臺灣東側海域,強度由超強臺風減弱為強臺風,臺風眼填塞,整個渦旋云團比較緊密,結構呈現(xiàn)出不對稱,臺風前部云系比較密實,其后部尾流云系仍與季風云系相連,同時在臺風東側有副高邊緣對流云團卷入臺風中心,為臺風強度的維持輸送水汽和能量,此時外圍螺旋云系開始影響浙江沿海(圖4a)。8日04:45“蘇迪羅”在臺灣島登陸,之后其渦旋云系開始松散,但其尾流云系繼續(xù)維持,螺旋云帶影響范圍已擴展到杭州灣北部地區(qū)。8日22:10,“蘇迪羅”在福建莆田秀嶼區(qū)登陸,強度已減弱為臺風級別,其前部云系較多,浙南處于臺風中心附近的密蔽云區(qū)中,浙北地區(qū)有一條螺旋云系影響,“蘇迪羅”后部的尾流云系仍然存在(圖4b),使得其登陸后強度緩慢減弱,對浙江影響時間增長。

        圖4 8月8日02:00(a)、22:15(b)“蘇迪羅”臺風云圖以及9月28日18:30(c)、29日08:30(d)“杜鵑”臺風云圖

        臺風“杜鵑”影響期間,在其登陸臺灣前渦旋云系完整,眼區(qū)明顯,其后部有尾流云系明顯,為臺風強度的維持輸送水汽和能量。28日“杜鵑”靠近臺灣海域,其強度為超強臺風級別,渦旋云系密蔽,臺風眼仍明顯,但尾流云系呈現(xiàn)斷開趨勢,其外圍云系開始影響浙江沿海。28日18:30“杜鵑”已在臺灣宜蘭登陸,渦旋云系仍較密蔽,眼區(qū)已填塞,尾流云系維持,但有所減弱(圖4c)。之后,臺風“杜鵑”穿過臺灣省進入臺灣海峽,受臺灣地形影響,“杜鵑”強度減弱,結構明顯松散,其尾流云系進一步減弱,密蔽云區(qū)主要位于臺風中心南側。29日08:50,“杜鵑”在福建莆田秀嶼區(qū)登陸,螺旋云帶影響浙南地區(qū),在杭州灣附近有對流云團發(fā)展影響寧波地區(qū)(圖4d),“杜鵑”尾流云系仍維持并與后部季風云系相連,但由于“杜鵑”強度減弱,旋轉性不強,后部云系并未進入臺風中心為臺風的維持提供能量。之后“杜鵑”強度快速減弱向西移動,其螺旋云系持續(xù)影響浙南地區(qū),同時逐漸向北抬影響浙中北地區(qū)。29日20:00,“杜鵑”減弱消失,其殘留云系與副高邊緣對流云團仍影響浙中北地區(qū)。

        由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蘇迪羅”和“杜鵑”云系比較一致之處是它們在登陸臺灣之前渦旋云系密蔽,眼區(qū)明顯,表明強度較強。不同之處是,“蘇迪羅”從生成到登陸減弱消失過程中,尾流云系與季風云系相連,并不斷進入臺風中心,結構緊密,強度較強,使其登陸后減弱緩慢,影響浙江時間長;“蘇迪羅”云系覆蓋大,影響范圍大,浙江沿海降水都由其造成?!岸霹N”尾流云系在其靠近臺灣東側海域時強度逐漸減弱,雖與季風云系相連,但由于臺風強度減弱,云系并未進入臺風中心,使得其登陸后強度迅速減弱,影響浙江時間短?!岸霹N”影響時寧波地區(qū)前期降水則是由副高邊緣不穩(wěn)定云團造成,后期則是由北抬的螺旋云系和副高邊緣不穩(wěn)定云團共同影響造成。

        5 物理量場分析

        5.1 水汽條件對比分析

        臺風降水除了有利于的環(huán)境場外,還與水汽輸送有關[17]。本節(jié)通過分析臺風“蘇迪羅”和“杜鵑”登陸前后的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來進一步探討臺風暴雨的成因。

        圖5a是“蘇迪羅”登陸臺灣前12 h(7日14:00)925 hPa風場和水汽通量疊加圖。由圖5a可見臺風區(qū)域有高通量的水汽輸入,水汽通量大值區(qū)和低空急流帶重合,此時浙江沿海處于高通量水汽輸入的邊緣地區(qū),從此時的水汽通量散度看浙南沿海地區(qū)有一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中心值為-5×10-8g/(cm2·hPa·s),表明此區(qū)域有水汽輻合(圖略)。8日20:00,“蘇迪羅”靠近福建沿海,此時臺風中心區(qū)域仍有高通量水汽輸入,浙南處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圖5b),中心值為33g/(s·hPa·cm),同時從水汽通量散度場看此時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位于溫州南部與寧德北部交界處(圖5c),大值中心達到了-21×10-8g/(cm2·hPa·s),有利于大降水的出現(xiàn)。9日08:00,“蘇迪羅”登陸后10 h,臺風中心北側仍維持高通量水汽輸送,浙南處于水汽通量大值區(qū)內,中心值為27 g/(s·hPa·cm),同時在臺風東側也有高通量水汽輸送,有利于臺風登陸后強度維持(圖5d);從水汽通量散度場看,此時水汽通量散度大值中心仍處于溫州南部與寧德北部交界處,中心值為-15×10-8g/(cm2·hPa·s)(圖略),有利于強降水的維持。

        圖5 2015年8月7日14:00(a)、8日20:00(b)和9日08:00(d)925 hPa風場和水汽通量以及8日20:00(c)水汽通量散度(單位:風速m/s,水汽通量g/(s·hPa·cm),水汽通量散度g/(cm2·hPa·s))

        圖6a是“杜鵑”登陸臺灣前12 h(28日02:00)925 hPa水汽通量和風場疊加圖。由圖6a可見有高通量的水汽輸入臺風中心,水汽通量中心值為45 g/(s·hPa·cm);從水汽通量散度看,此時浙江南部處于水汽通量負值區(qū)內,中心位于浙南東南海域,中心值-6×10-8g/(cm2·hPa·s)(圖略)。29日08:00,“杜鵑”即將登陸福建,此時浙江處于高通量水汽輸送區(qū)中,大值中心位于臺灣海峽,中心值為35 g/(s·hPa·cm)(圖6b);水汽通量散度大值中心位于溫州南部和寧德北部交界處,中心值達到-21×10-8g/(cm2·hPa·s),水汽輻合強烈,有利于暴雨產生(圖6c)。29日20:00高通量水汽輸送區(qū)已經北抬到杭州灣以北地區(qū),副高邊緣東南急流帶上有高通量水汽輸送入浙北地區(qū)(圖6d);此時從水汽通量散度場看浙江中北部處于負值區(qū)內,負值中心位于其東側海域,中心值為-6×10-8g/(cm2·hPa·s)(圖略),表明未來此中心將移入浙江中北部形成水汽輻合,有利于大降水的出現(xiàn)。

        圖6 2015年9月28日02:00(a)、29日08:00(b)和20:00(d)925hPa風場和水汽通量以及29日08:00(c)水汽通量散度(單位:風速m/s,水汽通量g/(s·hPa·cm),水汽通量散度g/(cm2·hPa·s))

        對比“蘇迪羅”和“杜鵑”水汽通量可知,登陸前以及向大陸靠近時兩個臺風均有高通量的水汽向臺風中心輸入。登陸后,仍有高通量水汽輸入“蘇迪羅”中心,使其登陸后減弱緩慢,而“杜鵑”登陸后高通量水汽輸入位于其北側,且強度明顯減弱,使其登陸后迅速減弱。從水汽通量散度來看,“蘇迪羅”影響時溫州南部和寧德北部交界區(qū)域一直處于水汽通量散度負值中心區(qū),到臺風登陸后仍維持,影響時間長;“杜鵑”則是登陸時溫州南部和寧德北部交界區(qū)域處于水汽通量散度負值中心,在其登陸后迅速減弱北抬,影響時間短。水汽通量散度負值中心和暴雨落區(qū)對應較好。

        5.2 垂直速度對比分析

        分析850 hPa垂直速度場可以發(fā)現(xiàn),在“蘇迪羅”登陸臺灣前,浙江沿海垂直速度并不明顯。8日20:00,“蘇迪羅”向福建沿??拷?浙南東部地區(qū)處于垂直速度負值中心,中心值為-3 Pa/s,此時在浙東南沿海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了短時強降水(圖7a);隨著“蘇迪羅”在福建沿海登陸,位于浙南東部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加強,中心值達到了-5 Pa/s,表明浙南東部區(qū)域的上升運動強烈,有利于低層水汽向高層輸送,形成強降水(圖7b);之后位于浙南東部區(qū)域的垂直速度負值中心一直維持,負值影響區(qū)域逐漸向北抬;10日20:00,位于浙南東部區(qū)域的垂直速度負值中心消失,降水也隨之結束。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在浙南東部區(qū)域維持近48 h,有利于浙南東部出現(xiàn)持續(xù)強降水。

        “杜鵑”登陸臺灣前,東南沿海垂直速度同樣不明顯。28日20:00,“杜鵑”移動到達臺灣中部,850 hPa上垂直速度負值中心位于臺風東北側,中心值為-2 Pa/s(圖略)。29日08:00,“杜鵑”即將登陸福建,此時浙江沿海均處于垂直運動負值區(qū)內,負值中心位于浙江東南沿海,中心值為-2 Pa/s,此時浙東南沿海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短時強降水(圖7c);29日14:00,“杜鵑”已減弱并西移到福建中部地區(qū),此時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分別位于浙南東部以及寧波地區(qū),中心值分別為-1 Pa/s和-2 Pa/s,此時在浙江東南部和寧波北部地區(qū)對應出現(xiàn)短時強降水(圖7d)。之后,“杜鵑”減弱消失,位于浙南東部和寧波地區(qū)的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大小未變,且一直維持到30日08:00,隨后浙江降水停止。

        圖7 2015年8月8日20:00(a)、9日02:00(b)和9月29日08:00(c)、14:00(d)850 hPa垂直速度場(單位:Pa/s)和雨量疊加

        由上垂直速度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蘇迪羅”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在浙南東部維持時間和強度明顯強于“杜鵑”,“杜鵑”影響時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強度和和維持時間則是寧波地區(qū)較浙南要強,所以“蘇迪羅”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浙南,而“杜鵑”強降水則出現(xiàn)在寧波、臺州北部。強的垂直速度負值中心位置對暴雨落區(qū)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6 地形對臺風暴雨的落區(qū)有重要的作用

        臺風暴雨的強度和分布與地形有密切關系,當臺風靠近大陸或登陸后,由于受下墊面不同的影響,臺風的降水強度和分布有較大差別[18]。浙江屬浙閩丘陵地區(qū),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6個地形區(qū)。

        “蘇迪羅”在登陸前其移向基本和位于浙南山地的雁蕩山脈走向相垂直,其中心東北側的東到東南急流處于西南-東北走向山脈的迎風坡面,地形收縮輻合爬坡導致氣流抬升作用,且長時間維持,是該區(qū)域降水量級明顯強于其它地區(qū)的原因之一;“蘇迪羅”登陸后轉向西北偏北方向以移動,浙江逐漸處于東南到偏南急流之中,此時急流仍與雁蕩山脈相交,以上區(qū)域降水仍較大,同時東南偏南急流也與天臺山形成迎風坡,抬升加強,使得該地區(qū)降水也明顯增大。“杜鵑”影響時其走向也與浙南山地的雁蕩山脈走向相垂直,臺風中心東北側的偏東到東南急流受雁蕩山影響,造成了浙南強降水中心;浙東丘陵地區(qū)則由于前期的東北氣流使得杭州灣喇叭口地形和南側四明山地形影響,輻合爬坡導致氣流抬升作用,造成了該區(qū)域的強降雨;后期的東南急流與天臺山迎風坡抬升,加劇了該地區(qū)的強降水,從而使得“杜鵑”強降水中心集中在浙東丘陵地區(qū)。由上分析發(fā)現(xiàn),當浙南處于偏東急流影響時雁蕩山脈一帶受地形影響容易使暴雨量級增幅;處于東南到偏南急流影響時,天臺山脈一帶會形成降水中心。浙東丘陵地區(qū)處于東北氣流影響時,杭州灣喇叭口地形和南側四明山地形影響會造成了該區(qū)域的強降雨中心。

        7 結 語

        本文對2015年給浙江造成嚴重影響的兩個路經相似臺風“蘇迪羅”和“杜鵑”的降水分布上的異同點進行了對比分析,兩個臺風登陸點完全一致,而且都有南北兩個降水中心,但“蘇迪羅”降水主要集中在浙江南部,“杜鵑”降水則集中在北部,且“蘇迪羅”降水強度較“杜鵑”要大,之后利用自動站資料、常規(guī)資料、衛(wèi)星云圖資料以及NCEP再分析資料從形勢場、云圖、水汽條件、動力條件以及地形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結果。

        1)從形勢場和云圖分析知道,“蘇迪羅”和“杜鵑”降水主要是由臺風本體造成?!疤K迪羅”的登陸前后均有充足的水汽輸入浙南地區(qū),使得其強降水持續(xù)時間長;同時由于其登陸臺灣到再次登陸福建期間移速緩慢以及登陸后維持時間長,都是其降水要大于“杜鵑”的原因?!疤K迪羅”影響時,臺州北部、寧波地區(qū)強降水主要是由臺風本體以及其減弱后的殘留云系持續(xù)北上造成;“杜鵑”影響前寧波地區(qū)降水是由副高邊緣不穩(wěn)定云團造成,影響時其降水是由臺風螺旋云系以及其減弱云系與副高南側不穩(wěn)定云團共同造成。

        2)從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看,“蘇迪羅”登陸后,仍有高通量水汽輸入“蘇迪羅”中心,使其登陸后緩慢減弱;“杜鵑”登陸后高通量水汽輸入位于其北側,且強度明顯減弱,使其登陸后迅速減弱。“蘇迪羅”影響時溫州南部和寧德北部交界區(qū)域一直處于水汽通量散度負值中心區(qū),且在臺風登陸后仍維持;“杜鵑”則是登陸時溫州南部和寧德北部交界區(qū)域處于水汽通量散度負值中心,在其登陸后迅速減弱北抬。水汽通量散度負值中心和暴雨落區(qū)對應較好。

        3)從垂直速度看,“蘇迪羅”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在浙南東部維持時間和強度明顯強于“杜鵑”,有利于大降水出現(xiàn);“杜鵑”影響時,南部雖有垂直速度負值中心,但其維持時間較短,而寧波地區(qū)垂直速度負值中心則由臺風登陸福建維持直至其消亡,降水中心位于浙北。強的垂直速度負值中心位置對暴雨落區(qū)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4)浙江復雜的地形進一步加劇了暴雨落區(qū)的不均。

        猜你喜歡
        浙南云系強降水
        2020年江淮地區(qū)夏季持續(xù)性強降水過程分析
        2020年江西汛期大暴雨衛(wèi)星云圖特征分析
        浙南采風,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一次東移型西南低渦引發(fā)的強降水診斷分析
        2019年5月26日朝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yè)分析
        廣西11—12月人工增雨天氣研究
        從血脈到肌理看盡浙南鳳凰部落
        浙南廊橋上的鳳凰部落
        四川盆地西南部短時強降水天氣特征分析
        2014 年5 月末西藏強降水天氣分析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1:10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的网站|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AV无码AV毛片毛| 美腿丝袜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自精品在线| 成熟的女人毛茸茸色视频|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少妇被爽到高潮动态图| av草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高湖呻呤久久av|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免费播放软件 | 东北老女人高潮大喊舒服死了|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老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2021国产视频不卡在线|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老逼|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久久国产影视免费精品|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不卡|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 日本精品人妻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高清观看|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视频| 极品 在线 视频 大陆 国产|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四区|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网站| 军人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久热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