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慧 肖青葉 謝 劍 王方芳 李 蓬
左室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由于左心室舒張期松弛能力受損,心搏量減少,左心室舒張末壓增高而發(fā)生的心衰。以往臨床提倡臥床休息、限制體力活動,缺點是可能降低患者運動耐量,產(chǎn)生并發(fā)癥(如靜脈血栓、肌萎縮等),造成心衰惡化;且有藥物雖可緩解患者癥狀,但難以提高其生活質量。運動平板訓練是通過平板方式進行任務指向性的步行訓練,目前在增強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1]、指導心臟康復訓練[3]等方面均得到應用。有研究[2]表明,運動療法可降低HF-PEF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擬進一步探討運動平板訓練對HF-PEF患者心功能、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蘇省南京市中心醫(yī)院診治的HF-PEF患者5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心功能分級、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3]中HF-PEF的診斷標準;②NYHA心功能分級II~III級;③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肝、腦、腎臟器功能疾病者;②認知、溝通障礙者;③骨關節(jié)疾病者;④運動功能障礙者;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肺部疾病者;⑥病竇綜合征、嚴重心動過緩(心率<60次/分)者;⑦合并惡性腫瘤、貧血、感染、神經(jīng)肌肉疾病者;⑧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⑨精神疾病者;⑩嚴重心臟器質性疾病(瓣膜病變等)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斷劑、利尿劑、地高辛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行常規(guī)運動訓練,即進行常規(guī)活動。研究組行運動平板訓練:采用平板試驗(Marquette,美國GE)進行,整個試驗步驟嚴格按照改良的Bruce方案[4]進行,并由1名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指導進行并觀察實施?;颊哌M食2~3 h后,在監(jiān)測運動同時將心率量化,起始目標心率是50%儲備心率,計算方法:50%儲備心率=靜息心率+(最大運動心率-靜息心率)×50%,最大運動心率和靜息心率均以心臟運動試驗測量值為準。適應以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使目標心率達到60%~70%儲備心率。運動時間為30~60 min,包括熱身運動、真正運動的時間及整理運動時間。體力衰弱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將適當延長熱身運動時間,通常為10~15 min,實際運動時間為20 min。為確保安全性,運動的同時監(jiān)測心電圖、血壓,運動后有10 min整理恢復,且運動后30 min內(nèi)不離開醫(yī)院,在休息區(qū)等待觀察,以免發(fā)生延遲的不良反應。運動試驗終點為出現(xiàn)下列癥狀:心絞痛,疲乏,呼吸困難;出現(xiàn)嚴重心律失常;收縮壓下降≥10 mmHg;ST段水平或水平下斜型降低≥2.0 mV,持續(xù)2 min。每周進行2次訓練,患者運動訓練時間為8~12周。
1.4 觀察指標 ①心功能:采用Philips iE33超聲儀檢測并計算二尖瓣舒張早期血流峰速度(E)與二尖瓣環(huán)舒張早期運動峰速度(E')比值(E/E')、左心房容積指數(shù)(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采集患者訓練前、訓練6周、末次訓練時的空腹靜脈血2 mL,熒光免疫法測定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并對比兩組訓練前后NYHA心功能分級[5]變化。②運動耐量:運動平板試驗獲取最大運動心率及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③生活質量: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調查表(minneson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6-7]評估,共21條目,分為身體領域(8條目)、情緒領域(5條目)、其他領域(8條目),各條目0~5分,表示從“無”到“很明顯”,評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差。
2.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結果不滿足球形假設,用Huynh-Feldt校正。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E/E'、LAVI、NT-proBNP的時點、組間、時點與組別的交互效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訓練前,兩組E/E'、LAVI、NT-proBN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6周、末次訓練時,研究組E/E'、LAVI、NT-proBNP均降低,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訓練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2.2 兩組NYHA分級比較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NYHA分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末次訓練時,兩組NYHA II、III級患者的比例少于訓練前和訓練6周時(P<0.05);NYHA分級在兩組之間也存在差異,研究組II、III級患者的比例在訓練6周、末次訓練時少于對照組(P<0.05);NYHA分級在時間和組間上存在交互效應,隨著訓練時間延長,兩組NYHA II、III級患者的比例均下降,以研究組下降幅度更明顯(P<0.05)。見表3~5。
2.3 兩組運動耐量比較 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結果不滿足球形假設,用Huynh-Feldt校正。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最大運動心率和MET的時點、組間、時點與組別的交互效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訓練前,兩組最大運動心率、MET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6周、末次訓練時,研究組最大運動心率、MET與訓練前相比增高,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6。
表3 兩組NYHA分級分布情況[例(%)]
表4 兩組NYHA分級廣義估計方程運算結果
表5 預測類別值與NYHA分級分布實際情況(例)
表6 兩組運動耐量比較
注:與訓練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2.4 兩組MLHFQ評分比較 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結果不滿足球形假設,用Huynh-Feldt校正。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MLHFQ評分的時點、組間、時點與組別的交互效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訓練前,兩組MLHFQ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6周、末次訓練時,研究組MLHFQ各維度(身體、情緒及其他)評分與訓練前相比降低,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7。
表7 兩組MLHFQ評分比較分)
注:與訓練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HF-PEF表現(xiàn)為左室射血分數(shù)大致正常,但心臟舒張異常;其發(fā)病率占心衰的40%~71%[8]。近年來,大規(guī)模調查研究[9]發(fā)現(xiàn),該病死亡率達22%~29%,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傳統(tǒng)觀念提示該類患者需臥床靜養(yǎng),不宜進行活動;但現(xiàn)代研究[10]發(fā)現(xiàn),長期靜養(yǎng)將減少HF-PEF患者攝氧量,同時引起血栓、肌肉萎縮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而運動訓練可增加有氧運動耐量、延長生存期。因此,通過運動訓練改善HF-PEF患者生活質量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訓練后E/E'、LAVI、NT-proBNP、心功能分級均較訓練前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驗證了周茂松等[11]得出的“運動訓練可改善HF-PEF患者心臟功能”的結論。分析原因:①運動平板訓練時,患者可及時了解運動心率,控制運動量,避免常規(guī)運動的盲目性,這有助于確保科學合理運動,使運動訓練效果最大化。②不斷循環(huán)的步態(tài)練習一方面可提高迷走神經(jīng)活性,改善心率變異,以維持HF-PEF患者交感、迷走神經(jīng)功能平衡,進而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體系異常激活,減少左心室舒張末、收縮末期容積,優(yōu)化心肌側支循環(huán),減小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從而促進左室重構,增強心臟功能[12];另一方面,NT-proBNP目前已被證實可用于評估心衰嚴重程度及心功能,其表達異常增高提示心功能變差,而運動平板訓練可強化血管內(nèi)皮功能,上調細胞氧化酶活性、攝氧量,優(yōu)化神經(jīng)體液環(huán)境,減少炎癥因子釋放及下調NT-proBNP[13],故利于心功能改善。國內(nèi)研究[14]發(fā)現(xiàn),運動訓練后,HF-PEF患者運動耐量明顯增加。本研究中,研究組訓練后最大運動心率、MET均較訓練前增加,且高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一致,說明運動平板訓練可增加HF-PEF患者運動耐量。分析原因:運動平板訓練可增加心肌缺血區(qū)肌肉毛細血管密度,刺激骨骼肌氧化酶活性,提高肌肉氧利用能力,強化代謝功能及肌肉收縮效率,進而改善機體運動耐量。國外研究[15]表明,運動康復可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中,研究組訓練后MLHFQ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平板方式的運動訓練對HF-PEF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大有裨益。分析原因:①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能改善心臟舒張功能,增強運動耐力,患者對機體的自我感覺好轉,可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6]。②運動訓練過程的放松狀況可幫助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進而從機體功能恢復、情緒改善等整體上促進生活質量提升。
綜上所述,運動平板訓練可明顯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提高運動耐量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不多,今后還有待進一步行大樣本研究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