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摘 要】本文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特色校園文化活動東盟文化周為例,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面向東盟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提出東盟文化周項目實施措施:統(tǒng)一思想認識,組織動員到位;明確指導思想,積極宣傳動員;搭建實踐平臺,提升綜合實力;校政行企四方共育,構建實踐育人平臺;校際項目洽談,推進項目國際化。闡述東盟文化周項目實施效果:促進文化交流,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師生文化自信;搭建技能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以“商務禮儀”為依托,鍛造學生商務技能。
【關鍵詞】中國—東盟 校園文化 商務國際化 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9-0093-02
文化品牌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橋梁和載體。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做好面向東盟的文化傳播交流合作,廣西必須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創(chuàng)建、做強本土文化品牌。本文試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東盟文化周校園文化品牌為例,對“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面向東盟打造校園文化品牌進行探討。
一、東盟文化周項目基本情況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以“商”為特色,在結(jié)合學院東盟小語種專業(yè)建設開展如慶祝泰國“宋干節(jié)”等具有東盟特色的校園文化基礎上,延伸到緊緊圍繞中國—東盟自貿(mào)區(qū)建設、中國—東盟博覽會及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等主題開展東盟特色校園文化品牌東盟文化周。東盟文化周活動通過介紹中國與東盟十國的特色文化,為學院東盟小語種專業(yè)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外延至社會各界,拓展到東盟各國學生等廣泛參與的體驗平臺,是服務中國—東盟自貿(mào)區(qū)建設和國家外交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種有意義的嘗試。該活動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以“東盟文化周”項目為契機,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搭建傳播東盟知識平臺。自2010年以來,學院每年舉辦一屆東盟文化周,現(xiàn)已連續(xù)舉辦10屆。學院黨委歷來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始終堅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并在政策、制度、資金上予以有力支持和保障。圍繞現(xiàn)代商務應用人才培養(yǎng)特色,建設了一系列以“中國—東盟商務文化”為主題的文化體驗基地、文化設施和活動項目,形成了“誠信為基、和諧為貴、特色為魂、卓越為道”的現(xiàn)代校園文化。讓學生深入了解、學習東盟文化知識,營造濃郁的東盟小語種學習氛圍,推進對東盟國家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為全院乃至周邊院校的學生搭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的平臺。
(二)以“東盟商務禮儀服務”為依托,鍛造學生的商務技能。東盟商務禮儀服務是學院禮儀隊的特色活動項目,主要面向高職院校、中小學、企事業(yè)單位提供東盟商務禮儀服務。文化節(jié)期間開展東盟商務禮儀服務進社區(qū)、進學校、進企業(yè)和東盟商務禮儀交流服務活動。通過開展東盟商務禮儀服務,增強學生志愿服務意識,提高學生商務職業(yè)技能。
(三)以“東盟商務禮儀大賽”為項目,提升學生的競技水平。為進一步推進中國—東盟間禮儀文化交流,提升學生東盟禮儀綜合素養(yǎng),每屆文化周均舉辦廣西大學生東盟商務禮儀大賽。通過東盟商務禮儀風采展示、東盟商務禮儀知識問答、東盟商務禮儀情景劇表演等一系列比賽,向?qū)W生普及東盟商務禮儀知識,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通過這一平臺,學生的競技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以“東盟商務文化體驗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國際文化的認知。校園文化應當確立明確的方向與目標,以人為本,讓各種精粹文化兼容并蓄。地緣相近、生活習慣相似,有利于中國與東盟開展以文化為紐帶的合作。文化體驗包括中國—東盟商務文化資料采編、中國古箏彈奏、茶藝表演、中醫(yī)養(yǎng)生、中國功夫切磋、東盟國家風情體驗區(qū)設計、中國—東盟文化體驗之旅、中國非遺文化體驗等。通過體驗中國與東盟各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對東盟各國獨特文化的了解和體驗,不斷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zhì)。
二、東盟文化周項目實施措施
(一)統(tǒng)一思想認識,組織動員到位。一年一度的東盟文化周作為集中展示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的一個重要平臺,得到東盟國家駐南寧領事館、廣西各有關部門以及學院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院師生的積極參與。針對東盟文化周,學院黨委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并為東盟文化周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11年的東盟文化節(jié)開幕式中舉行“泰國宋干節(jié)祈福儀式”,身著泰國盛裝的少女向領導和嘉賓們送水祈福,傳達著自己最美好的祝福。2012年啟動“東盟禮儀進高校進企業(yè)”,共同開啟東盟禮儀傳播之旅。2015年開展以“文化交流促和諧商貿(mào)往來促發(fā)展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東盟國家習俗和文化魅力。
(二)明確指導思想,積極宣傳動員。東盟文化周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學院辦學特色,在宣傳上,充分利用廣西、南寧市的媒體和學院“三微一體”、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宣傳陣地,充分報道和展示東盟文化周的各項活動及成果,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廣西電視臺、南寧晚報、南國早報、廣西日報等多家媒體曾多次報道學院開展活動的情況,充分發(fā)揮媒體倍增效應及社會資源優(yōu)勢,擴大活動影響力,學院各級學生組織充分發(fā)揮先鋒隊作用,廣泛宣傳,踴躍參加,極大提高了各項活動的知曉率與參與率。區(qū)內(nèi)高職院校、中小學以及學院聯(lián)系的部分企業(yè)也積極支持與參與,搭建了大家共同關注與深入了解東盟國家知識與文化的平臺,為服務國家的外交大局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三)搭建實踐平臺,提升綜合實力。東盟文化周以東盟博覽會在南寧永久性舉辦為契機,不斷利用東盟博覽會的平臺,調(diào)動社會的資源,完善東盟文化周,如與華南城的商家和企業(yè)合作等;同時也借助區(qū)內(nèi)各高校的資源,在東盟文化周“攜手青年 合作共進”中國—東盟青年文化交流論壇中邀請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楊靜林博士發(fā)表題為“‘一帶一路建設下廣西與東盟文化交流”的主旨演講。從不同渠道、不同領域不斷完善東盟文化周校園文化品牌實踐平臺,夯實社會文化交流成果。
(四)校政行企四方共育,構建實踐育人平臺。東盟文化周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企業(yè)的專業(yè)性和實踐性,幫助學生更真實地了解、體驗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商務往來,共同構建實踐育人平臺。如2014年的東盟文化周,學院與華南城合作,借助華南城東盟十國風情館的資源,讓參與活動的學生、市民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商務往來有更直觀的感受與了解。學院以東盟文化周為基礎,依托商務行業(yè),與政府職能部門緊密配合,開放辦學,近年來學院吸引了泰國等東盟國家200多名留學生到校進行中國文化體驗學習。每一屆東盟文化周均邀請東盟國家駐廣西南寧的領事館代表及廣西團區(qū)委、教育廳、兄弟院校、企業(yè)代表到場參加活動,共同促進中國與東盟文化的交流,搭建共同合作平臺。
(五)校際項目洽談,推進項目國際化。每年東盟文化周期間均邀請來自東盟國家的高校來校參加活動,共同組建中國—東盟青年文化交流營,泰國坦亞布里皇家理工大學、柬埔寨湄公河大學、老撾拉塔納工商管理學院等10多所高校曾來校交流,就校際合作、出國留學、國際短期中文培訓等項目達成共識,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高校之間的國際合作,推進高校建設的國際化辦學進程。
三、東盟文化周項目實施效果
(一)促進文化交流,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東盟文化周以其特色鮮明的主題、形式多樣的活動、健康向上的內(nèi)容、受眾廣泛的影響,對增進中國—東盟師生、民眾之間的了解與信任,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經(jīng)貿(mào)往來,服務中國—東盟自貿(mào)區(qū)建設和國家外交發(fā)展戰(zhàn)略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中國學生與東盟國家青年參加中國—東盟青年文化交流論壇,通過主題發(fā)言和討論等形式,進一步加強了合作交流,促進青年共創(chuàng)共享、共謀創(chuàng)新事業(yè)。
(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師生文化自信。東盟文化周中的中國古箏彈奏、茶藝表演、中國功夫切磋、中國雜技、中國非遺文化展示與體驗、中國民間剪紙、五色糯米飯的制作、壯族銅鼓制作、駱越文化展示、精彩壯劇演出等,向參與東盟文化周的東盟國際青年和在廣西留學的國際留學生展示了中國優(yōu)秀的民俗文化精髓。這些活動深受來華東盟國家?guī)熒褪苎綀龅臇|盟國家駐廣西南寧的領事或參贊的歡迎與喜愛,讓他們了解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國獨有的文化魅力,也增強了學院師生的文化自信。
(三)搭建技能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東盟文化周系列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實現(xiàn)知學結(jié)合,在實踐中學生的語言、商務、貿(mào)易、禮儀等方面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得到鍛煉與提升。通過參加系列活動,學生對東盟國家的禮儀風俗習慣有所了解,對東盟國家的溝通交流方式有所熟悉,對東盟國家文化的認知有所提升,綜合素質(zhì)得到有效提高。活動當中多次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增設東盟商務禮儀知識問答、東盟商務禮儀情景劇表演等活動,給廣大學生普及了東盟商務禮儀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讓學生在參與的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四)以“商務禮儀”為依托,鍛造學生商務技能。東盟商務禮儀服務是學院禮儀隊特色服務項目,主要面向高職院校、中小學、企事業(yè)單位提供東盟商務禮儀服務,包括東盟商務禮儀服務進社區(qū)、東盟商務禮儀服務進學校、東盟商務禮儀服務進企業(yè)和東盟商務禮儀交流服務等活動。先后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提供東盟商務禮儀展示,為廣西交通音樂頻道、廣西房博會等單位或展會提供東盟商務禮儀服務。通過東盟商務禮儀服務和宣傳活動,為學生展示技能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志愿服務社會的服務意識,鞏固了專業(yè)知識,提高了學生商務專業(yè)技能。
綜上所述,東盟文化周這一平臺,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組織與策劃活動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東盟文化的積極性,而且培育了學生的競技意識,鍛造了學生競技能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應汲取經(jīng)驗,精心策劃和組織,扎實推進,全力打造具有學院特色、具有競爭力的校園文化品牌。
【參考文獻】
[1]陸軍謀,莊嚴.廣西面向東盟文化傳播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國際傳播,2018(3).
[2]鄭一省.2008年中國—東盟文化論壇——面向國際合作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綜述[J].東南亞縱橫,2008(12).
【作者簡介】李 冬(1984— ),男,湖北十堰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就業(yè)。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