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華 宋夢琦
摘要: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2017年版高中英語課標提出的最新要求,但現代教育的功利性、狹隘性與長期存在的淺學習問題導致了中學英語教學中一些重要內容被長期忽視。嘗試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重視無靈句和修辭手法學習,強化邏輯思維訓練,培養(yǎng)語用意識等,能產生良好效果,不僅為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提供了保障,也為有拔尖創(chuàng)新類人才潛質學生學業(y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無靈句;修辭手法;語用意識;邏輯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2B-0056-05
閱讀是高中英語最重要的課程內容,以閱讀教學為抓手來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理性且可行的選項,因為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能夠帶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的同步發(fā)展[1]。目前,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能有意識地將學生引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但是,許多教師關注的依然主要是“閱讀理解”,即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主要注重細節(jié)理解、線索梳理、主旨提煉、主題概括、長難句解讀、詞義猜測、語法分析等,其他諸如無靈句、修辭、語用、邏輯等需要深度學習的內容幾乎一概視而不見。這種一味地“淺學”的狀態(tài)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應當盡快得到改觀。英語閱讀的目的和意義不能僅限于文本的理解。學生閱讀的文本中語言文化知識往往十分豐富,可借以培養(yǎng)能力的方面也很多。一般來說,上述問題基本都可以在文本閱讀中得以解決,只是在教學實際中被教師忽視太久。
2019年12月2日,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對全省高中英語教研員和部分教師進行了普通高中英語新課標新教材培訓,活動中筆者開設的一節(jié)研究課在一些方面做了探索,取得了較好效果。授課內容為即將于2021年春學期投入使用的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Extended reading部分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Excerpt)?,F就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幾方面欠缺,結合課文素材和筆者的一些嘗試,探討一下問題解決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一、無靈句的學習運用
平時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忽視,中學生對無靈句(inanimate sentence)這種英語中普遍使用的句法往往視而不見,因而無靈句成了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盲點。這就容易給深度閱讀與文學欣賞造成一定困難,也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學生書面表達質量,甚至可能影響學生語言能力向高層次提升。無靈句是一種將概念意義抽象化的手法,具有隱喻性特征,是英語中一種相當典型的概念隱喻形式。無靈句具備含蓄幽默、生動活潑、客觀公正、簡潔凝練、句型多樣等特點;使用無靈句可以使句子更加緊湊簡潔,學術文章中無靈句會使語句顯得更加莊重、客觀[2]??梢姡瑹o靈句的掌握和運用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形成是有益和必不可少的,而英語語言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要素[3]。
本研究課所選課文內容不長,但無靈句運用卻相當多。全文共22個句子,無靈句多達12個。無靈句主語常常被賦予生命特征,在文學作品中往往意義含蓄,表達生動,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
1. The boats of the fishermen moved rapidly in all directions.
2.The awful night rolled slowly away, and the dawn greyly broke on THE LAST DAY OF POMPEII!
3.Over the empty streets—over the forum—far and wide—with many a noisy crash in the stormy sea—fell that awful shower!
句1描述了龐貝漁港的熱鬧繁華,透出幸福祥和氣息;句2表現了龐貝末日的悲涼死寂;句3描繪出場景的凄慘恐怖,暗示出人們的驚懼恐慌。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但仍意猶未盡。此時,教師提醒學生重點關注一下無靈句,研究作者如何通過一系列無靈句抓住讀者的心。從課堂表現看,學生理解無靈句難度不大,也相當欣賞這種句法運用。只有熟悉這類句子,才有助于正確理解文本,才能逐漸寫出地道的英語[4]。所以說,無靈句的學習、運用對高中生來說意義重大。學生掌握無靈句知識并養(yǎng)成運用無靈句習慣至少有四點好處:一是有助于準確并深刻理解文本深層含義,二是有助于欣賞文學作品語言之美,三是有助于在閱讀中拓展思維空間,四是有助于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說,無靈句的掌握、運用對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有益的。那么,怎樣引導學生掌握無靈句呢?首先得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提醒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用心關注、理解并體會無靈句的意義和作用;其次要經常在語篇中將無靈句和有靈句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其語用差異;再次要在自己語言實踐中積極嘗試運用無靈句,培養(yǎng)無靈句運用意識和習慣。
二、修辭手法的學習運用
據調查,修辭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是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又一弱項。究其緣由,不外乎四個方面:一是升學考試通常不直接考查,二是許多教師覺得教學難度太大(尤其是所涉及的詞匯),三是難以引導學生欣賞修辭手法運用的妙處,四是讓學生在自己寫作中恰當運用修辭手法有難度。修辭學是一門研究修辭的學問,修辭手法則是一種加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坝⒄Z作品在傳遞思想、加強語氣、強調語義時都需要借助大量的修辭手法,針對英語語言的可讀性以及趣味性進行有效增強是使用修辭現象的主要目標?!盵5]
課標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語篇的文體特征與修辭手法,探討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實現深度學習,促進能力向素養(yǎng)的轉化[6]。與無靈句運用一樣,修辭手法運用也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所以,教師首先要有意識地逐步在教學中滲透有關修辭知識及其用法,其次要設法讓學生對修辭產生興趣,然后要讓學生認識到修辭在語言表達和文本解讀中的重要性。教師要逐步讓學生體會到修辭手法運用不僅能使語言形象、生動、活潑、簡潔、明了,還能增強語氣,賦予美感,增強表達效果,有助于促進英語語言能力提升,同時,修辭知識的掌握也有助于提升深度解讀文本的能力。
筆者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課文中修辭手法妙用使學生對文本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并且學有成效。例如:
1. Its walls were fresh as if painted yesterday; not a single color changed on the rich pattern of its floors.
2. The crowd looked upwards, and saw, with unspeakable fear, a huge cloud shooting from the top of the volcano.
3. A moment later, the mountain-cloud seemed to roll towards them, dark and rapid, like a river; at the same time, it threw out a shower of ashes and huge pieces of burning stone!
句1運用了夸張和排比等手法,句2用了借喻、轉喻和暗喻,句3用了明喻、暗喻、平行和借喻等多種手法。課文中還有重復、倒裝、提喻等許多修辭手法運用,不一而足。
教學中的具體做法:一是課前提供材料,讓學生預習有關修辭知識;二是課上讓學生反復閱讀有關課文內容,體會作者運用這些修辭手法的意圖;三是教師適當提示、點撥,說明修辭手法對促進語言能力提升的重要。從課堂實際操作看,教學過程相當流暢,學生也沒有什么困惑或疑難。盡管修辭方面的詞匯超出課標范圍,但讓學生了解并認識幾種最常用的修辭詞匯沒有多大難度,況且課標在拓展類和提高類選修部分明確提出了修辭的教學要求。從語言學習需要角度看,基本修辭手法的掌握對學生深入學習英語,深度理解文本,培養(yǎng)語感,感受語言文字魅力,增強自我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乃至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等都有好處。因此,中學生基本的英語修辭知識學習運用不可或缺。
三、語用意識的培養(yǎng)
語用與修辭兩者密切相關,有許多共性特點,但不是一回事。語用概念在基礎教育階段剛剛在課標中才被提及。中學英語教師自己在大學學得也不深入,對這一概念不甚了了,往往一時半會說不清楚,因而語用對中學生來說則更是一個難點。語用在口語交際中相對較多,而高中英語教學以語篇為中心,口語教學不多,語用關注自然就很少。許多人認為語篇中需要關注的語用方面內容不多,因而往往會忽視利用語篇對學生的語用意識進行培養(yǎng)。這其實有一定程度誤解。語篇中的語用往往不像口語交際中那么顯而易見,語用層次較高。絕大多數情況下語用層次上的語言語境或情景語境對語篇主題具有深化作用,而這卻常常被教師淡化或忽略。研究表明,我國中學生的英語語用知識匱乏,語用能力不足,嚴重制約其語言能力發(fā)展[7]。語用意識不強是目前中學生英語理解力不強,表達不準確,甚至產生交流障礙的一個重要因素。語用學是從語言學分化而來的一門新興學科,研究的是語言使用和理解,研究對象是動態(tài)的語言,與語境關系密切,關心的是人們如何使用語言進行交際[8]。課標指出,學習和掌握一定的語用知識有利于提升高中學生有效運用英語的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教師要增強語用意識[9]。所以,在平時教學中,語用知識教學和學生語用意識培養(yǎng)應該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在指導學生根據不同任務數次閱讀課文后,筆者又利用多模態(tài)文本閱讀(穿插播放短視頻和圖片)讓學生加深對情景語境理解。為引導學生關注語用,培養(yǎng)語用意識,筆者給學生設計了兩個任務:
1. Discus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emotional attitude of “hurry on” in different contexts.
① Each turned to fly—each running, pressing, pushing against the other. If, in the darkness, wife was separated from husband, or parent from child, there was no hope of their meeting again. Each hurried blindly and fearfully on. So came the earthquake... and so ended life in Pompeii. (Adapted from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② We reached the first tall tree, but it was the wrong one. So was the second. The third was tall enough to be seen from the sea, both east and west of the island. My companions hurried on, desperate to get their hands on the seven hundred thousand pounds in gold which lay somewhere under the trees shadows. (Adapted from Treasure Island)
③ So the journey home was really very easy ... Then he hurried on after the others, happy to be back in the open field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bright firelight of home. (Adapted from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2. Read and taste the use of pragmatics in the dialogue.
Tom: Kate, do you want something to eat?
Kate: Thanks. Ive just had two big hamburgers.
Question: What does Kate intend to tell Tom?
對于任務1,經過學生討論和教師啟發(fā),學生基本準確地把握不同語境下的語用意義。有學生說,三個不同語境中的hurry on表面看意思都是“急切、匆忙”,但所包含的意義大不相同。語段①中hurry on表達的是人們在悲觀絕望及對家人的無限牽掛等復雜情感和求生本能的驅使下表現出的“慌亂”;在語段②中表達的是人們在貪婪的本性驅使下表現出對攫取財富的急不可待;在語段③中表達的是一種即將到家,急于與家人團聚的迫切心情。任務2較簡單,學生異口同聲:“凱特剛吃了兩個大漢堡,不餓。”教師提醒學生,大家對任務1中三個情境下hurry on的不同理解就是在用語用知識進行文本解讀;在任務2的對話情景中,凱特的言外之意是“不要食物”。這種間接表達意思的方式也是一種語用?!袄斫庹Z境中的意義是語用學的重要內容?!盵10]可見,從語用學角度引導學生領悟主題情景,準確解讀文本或理解話語含義,以語用知識運用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進行思維訓練可行而且必要。語用手法運用在英語中相當普遍,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意關注、品味各種傳情達意的語用功能。
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多年來,大學教師總是有一個共同疑問,為什么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了6~10年英語,最后連一篇簡單短文都寫不好。除了語句不通、表達不準、語言簡單、語用不當等多種問題外,一個深層次問題是語言表達邏輯混亂。我們從多年高考閱讀理解題和書面表達題答題情況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英漢邏輯思維有著巨大差異,學生常常以漢語邏輯思維代替英語邏輯思維,以致造成英語閱讀困難,語言表達混亂,讀寫能力形成遲緩,語言交流勉強,高階思維欠缺等不良后果。究其緣由,主要在于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普遍輕視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訓練,尤其在語篇讀寫教學中很少重視語篇的邏輯梳理和學生的邏輯意識培養(yǎng)。一些教師認為對中學生來說邏輯意識無關緊要;另一些教師覺得邏輯思維屬于非語言因素,而且太過高大上;還有一些教師則認定邏輯知識超綱了,不應該增加學生學業(yè)負擔。其實,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我們當然不能過高地要求學生掌握多少邏輯知識,具備多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也不能將其束之高閣。要知道,邏輯思維屬于高階思維,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張獻臣指出,思維層次膚淺,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11],當然也不利于思維品質形成。課標要求,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而且要在語篇閱讀中引導學生學會理清語篇成分之間的語義邏輯關系[12]。近幾年的熱門高考題型“讀后續(xù)寫”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明顯較高。所以,中學生掌握一點英語邏輯知識,具備初步的邏輯意識,培養(yǎng)邏輯梳理能力并形成一定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十分必要。
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鏈設計和課堂追問,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邏輯梳理,較為有效地對學生邏輯思維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了訓練。例如:
教師在指導學生梳理課文第一個語段內不同層次間邏輯關系時,要求學生用一些關鍵詞對第一小段進行歸納。
T:What was Pompeii like before the eruption?
Ss:Prosperous, civilized, peaceful, ...
T:Can you figure out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first paragraph?
Ss:...
學生不僅提煉出關鍵信息,同時也將段內幾個層次的邏輯關系進行了梳理。緊接著,教師又通過What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describe the prosperity of Pompeii?等問題引導學生厘清第一段與其他段落之間的語義邏輯關系。最后進一步鼓勵學生從文中找出關鍵詞語對文脈進行邏輯梳理(eruption → turned to fly → hurried blindly and fearfully on → earthquake → ended),并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火山噴發(fā)、驚恐混亂等情景描繪使讀者一步步感受緊張、恐懼的氛圍的。學生通過判斷、推理等多種邏輯思維活動,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課堂觀察顯示,學生對語篇閱讀中的推理、論證、判斷、歸納等這些邏輯思維訓練活動很感興趣。學生感到了一些挑戰(zhàn),但沒有畏懼,因而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良好??梢姡瑢χ袑W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有可行性。恩格斯指出,邏輯是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學說[13]。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的邏輯性是思維邏輯性的一個具體表現,思維的邏輯性又是思維品質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八季S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盵14]如果廣大英語教師能堅持利用語篇教學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會得到加強,學生的思維品質也會得到提高。
根據平時教學調研,對照課標要求,我們發(fā)現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除了以上幾方面疏漏或欠缺外,還有另外一些不足,如學科育人功能發(fā)揮不力,學生美學意識培養(yǎng)不夠,開放性思訓練不足等。希望大家能給予足夠重視,以便學生更好地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參考文獻:
[1]康美華,黃遠振.高中英語閱讀“讀解·內化·表現”教學活動探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12):43.
[2]謝林,何冬梅.無靈句在The Most Dangerous Game中的運用[J].海外英語,2012(4):210.
[3][6][9][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63,29,49,5.
[4]尹明花.淺談英語有靈句和朝鮮語無靈句及其產生原因[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9):13.
[5]王希峰.探究英語語言文學中的常用修辭手法[J].才智,2018(35):192.
[7]趙連杰.英語對話類文本語用特征解析及教學啟示[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11):19.
[8]何自然.語用學方法論芻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1999(4):1.
[10]何自然.在語用學指導下發(fā)展語用能力[J].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2):4.
[11]張獻臣.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痛點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6):2.
責任編輯:石萍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English subjects is the latest requirement put forward by the 2017 edition of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However, utilitarianism, narrowness and long-standing shallow learning problems of modern education have caused some important content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o be ignored for a long time. Try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inanimate sentences and rhetoric skills, strengthen logical thinking training, cultivate pragmatic awareness, etc., can produce good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subject, but also provide top-notch innovation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academic level of students with potential talents.
Key words: English core literacy; inanimate sentences; rhetorical devices; pragmatic awareness; logical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