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蛟
寧波市中醫(yī)院 浙江 寧波 315012
干燥綜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種侵犯唾液腺及淚腺等外分泌腺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顯著的口眼干燥為主要癥狀,系由過度活化的淋巴細胞造成唾液腺、淚腺上皮細胞萎縮破壞引起[1]。研究發(fā)現pSS患者唾液中存在多種免疫相關蛋白的高表達,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β2微球蛋白、SSB/La抗體、鈣衛(wèi)蛋白等,提示它們參與了腺體損傷過程[2]。筆者采取“瀉熱滋水”撳針療法治療干燥綜合征的口干癥狀,并觀察唾液流率及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鈣衛(wèi)蛋白S100A8/A9等指標變化?,F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寧波市中醫(yī)院風濕病科診治的74例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男4例,女33例;平均年齡47.41±11.86歲;平均病程11.27±5.83月。對照組男2例,女35例;平均年齡49.84±12.14歲;平均病程12.43±5.36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6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歐洲風濕病防治聯合會(EULAR)干燥綜合征分類標準[3];②入組前1個月內未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羥氯喹、抗膽堿能藥物等;③無糖尿病、嚴重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④無合并其他類型風濕免疫疾病;⑤無嚴重心腦血管、呼吸、肝腎、血液等系統疾??;⑥非孕婦或哺乳婦女。
2.1 觀察組:遵“瀉熱滋水”法選取列缺、肺俞、照海、腎俞等穴位,采用滅菌撳針(日本清鈴株式會社,0.6mm×0.2mm),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將撳針按貼于上述穴位,撳入皮膚后得酸脹感后以脫敏膠布固定,每穴埋針1枚,留針24h后,以鑷子取下,隔1日后進行第2次治療,每周3次。療程共計4周。
2.2 對照組:口服羥氯喹片(上海中西制藥,100mg/片,國藥準字H19990263),200mg每日2次,合400mg/日。療程共計4周。
3.1 口干癥狀評分:采用患者可視模擬尺自評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口干癥狀評分,評分隨口干嚴重程度遞增,無口干計0分,最重度口干計10分。
3.2 非刺激唾液流率測定:分別于治療前后測定兩組患者非刺激唾液總流率,參考Navazesh等[4]的吐取法:采集時間為上午8:00~10:00,患者需空腹大于8小時,晨起勿刷牙,靜坐10分鐘后溫水漱口并吞咽排凈殘留唾液,頭部略前傾,口底蓄聚唾液共5分鐘,每隔1分鐘將唾液全部吐入消毒量筒,共5次,測定唾液體積(ml),計算每分鐘唾液流率(ml/min),測定完畢后3000r/min離心取上清液,-20℃冰箱保存。
3.3 sIgA濃度及鈣衛(wèi)蛋白水平測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唾液上清液的sIgA濃度,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雙抗體夾心法測定唾液上清液鈣衛(wèi)蛋白S100A8/A9水平,檢測過程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
3.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5 結果:分述如下。
3.5.1 兩組治療前后口干癥狀評分、非刺激唾液流率比較:見表1。
3.5.2 兩組治療前后sIgA濃度、鈣衛(wèi)蛋白水平比較: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口干癥狀評分、非刺激唾液流率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口干癥狀評分、非刺激唾液流率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0.238±0.031△#0.160±0.064△例數37 37口干癥狀評分(分)治療前6.87±2.27 6.60±2.42治療后4.45±2.13△#5.62±2.53△非刺激唾液流率(ml/min)治療前0.138±0.055 0.125±0.047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IgA濃度、鈣衛(wèi)蛋白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IgA濃度、鈣衛(wèi)蛋白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16.68±4.58△15.33±4.32△例數37 37 sIgA(mg/L)治療前181.93±47.80 174.63±40.82治療后137.98±30.26△152.71±37.07△S100A8/A9(mg/L)治療前19.72±5.31 17.67±5.11
淋巴細胞浸潤引起的外分泌腺上皮細胞損傷、腺體破壞萎縮是pSS口眼干燥癥狀的病理基礎。蛋白組學研究發(fā)現pSS患者唾液中存在多種免疫相關蛋白升高,sIgA是唾液中含量較高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之一,可提示唇腺中淋巴組織的免疫活化程度[5],鈣衛(wèi)蛋白屬S100蛋白家族,由兩種蛋白異二聚體S100A8/S100A9以鈣離子依賴方式組成蛋白復合物,高水平的S100A8/A9提示唾液腺中存在大量激活的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并與唾液腺淋巴細胞浸潤灶數目相關,可間接反映腺體的損傷程度[6]。
干燥綜合征屬中醫(yī)學“燥痹”范疇,基本病機為陰血虧虛、津液枯涸,病程冗長者多經歷“真陰不足,血熱瘀痹,津液繼損”的病變過程,故養(yǎng)陰生津以求本、清瀉內熱以治標為燥痹的基本治則??诟蔀樵锉缘耐怀霰憩F,古今醫(yī)家從不同臟腑論治,其中肺、腎二臟尤為關鍵。肺位上焦,為“水之上源”,宣發(fā)行水可上承脾胃津液,布于口鼻咽喉,但肺屬嬌臟卻為華蓋,易受內外燥熱所傷,致其通調水道功能失司,進而加劇口干癥狀;腎為“主水之臟”,與肺氣協同調節(jié)水液輸布,腎在液為唾,以精生唾潤澤口腔,腎又為“陰中之陰”,燥邪久傷則真陰漸損致內熱叢生,口干日甚。
針灸治療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口眼干澀等臨床癥狀,還具有雙向調節(jié)固有免疫的作用。撳針療法屬皮內埋針法,符合《素問·離合真邪論》的“靜以久留”的思想,持續(xù)刺激時間長,且操作方便、損傷小,尤其對慢性疾病有良好療效,但目前尚無使用撳針治療pSS口干癥狀或干預其相關唾液蛋白水平的研究報道。筆者以“瀉熱滋水”為原則選穴施針,其中列缺為肺經絡穴且通于任脈,清肅肺熱而潤肺燥;照海為腎經與陰蹻脈之交會穴,既可滋養(yǎng)腎陰,又可配合列缺穴同治肺咽之疾,養(yǎng)陰生津以清利咽喉;另取肺俞潤肺調氣、腎俞滋陰固藏。諸穴合用,共奏瀉肺熱潤燥、滋腎水養(yǎng)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