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娟
(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zhèn)衛(wèi)生院,廣東 梅州 514231)
老年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風濕性關節(jié)炎、心臟病等多種疾病[1],隨著我國老齡化發(fā)展趨勢,老年慢性病逐年上升,作為終身性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2],有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發(fā)作反復原因在于患者存在多種不良生活習慣,對相關疾病知識了解程度不夠,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疾病管理能力較弱[3]。因此,對老年慢性病進行有效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文選取筆者所在社區(qū)接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9例實施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社區(qū)2018年6月-2019年4月接收的高血壓患者122例,糖尿病患者55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3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69.64±2.31)歲,病程4-12年,平均病程(7.62±1.06)年,對照組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70.08±0.31)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85±2.52)年。比較組間患者年齡、病情、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患者可實施比較。納入標準:①年齡超過60歲患者;符合臨床高血壓與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嚴重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患者;③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者;④對本研究依從性較低患者。所有患者在實驗前均要對護理方法、可能取得的效果和對患者的影響有足夠的了解,并自愿參與本次實驗,符合倫理學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用藥指導、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等,給予患者健康宣傳手冊,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主要表現為:①創(chuàng)建患者健康檔案:詳細了解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心理情況、文化程度、用藥狀況等一般資料,指導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后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同時科學評估患者身體情況與自我管理能力。②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計劃: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針對性、個性化護理干預舉措,在此之前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確保患者可順利執(zhí)行,護理干預主要表現為:每周兩次上門護理服務,詳細觀察并記錄患者病情變化與自我管理能力變化,期間告知患者與患者家屬家庭護理知識,使其充分了解,降低患者產生并發(fā)癥風險。③健康教育:對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進行不同疾病相關知識講解,告知患者該疾病發(fā)病機制、形成病因、治療方式、并發(fā)癥預防及注意事項等,同時給予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訓,將健康教育手冊發(fā)放到患者手中,使患者可全面充分了解該疾病知識,進而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④用藥與生活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服藥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可通過設置鬧鈴的方式提醒患者服藥,避免出現漏藥、錯藥情況,同時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多進食清淡食物與瓜果蔬菜,禁止吸煙飲酒,對于糖尿病患者要告知其水果不可多食,或可食用火龍果、獼猴桃等易消化且糖分較少水果,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飯菜要做到低鹽、低糖、低脂。根據患者年齡、病情、運動習慣等為其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指導其進行適當鍛煉,增強體質。⑤心理護理干預: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所需,對于思想包袱較重患者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降低其不良情緒,通過講解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進而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與預后。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與血壓水平變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實驗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照組與觀察組之間的差異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后組間患者血糖與血壓水平變化結果顯示:干預前組間患者血糖與血壓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血糖、血壓水平均顯著改善(P<0.05);但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老年慢性病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較為常見,與權威醫(yī)院相比,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看病較為方便,手續(xù)較為簡單,不需要長期排隊等候,是多數老年患者首選就診地點[4]。老年慢性病在影響老年患者身體健康的同時,對其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同時會產生不良心理問題,因此,在護理老年患者過程中要運用科學、合理的護理模式給予患者護理服務[5]。社區(qū)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服務模式,在護理過程中真正融入患者日常生活,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6],對社區(qū)護理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通過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與上門護理,拉近護患關系[7-8],提升患者疾病知識與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負性心理,樹立患者治療信心,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表1 護理前后血壓血糖水平變化比較(Mean±SD)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與自我管理能力在實施干預后評分明顯高于未接收護理干預的對照組,其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老年慢性病在家治療過程中進行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