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英英 王云濤
不同靜坐時間人群身體成分特征及體育鍛煉的影響分析*
溫英英 王云濤
(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663)
靜坐少動成為當今工作、生活的主要狀態(tài),因缺乏身體活動而造成的諸多健康問題成為研究熱點。為探索靜坐時間與身體成分變化的相關性,文章以2017年廣東省國民體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為基礎,篩選出以靜坐伏案為主要工作方式的人群,并根據(jù)靜坐時間進行分組,對不同靜坐時間人群的身體成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1)BMI指標與靜坐時間無相關性,靜坐時間對超重和肥胖的影響不能從BMI指標進行判別;(2)靜坐時間與體脂率和骨骼肌率存在相關性,隨靜坐時間增加體脂率增長,而骨骼肌率下降;(3)靜坐時間對體脂率和骨骼肌率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區(qū)間,即體脂率偏高和骨骼肌率偏低的人群是受靜坐影響最敏感的人群;(4)每天靜坐時間在360分鐘以上是引發(fā)體脂率和骨骼肌率明顯變化的“閾劑量”;(5)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可有效減少靜坐人群的體脂含量,增加骨骼肌含量,體育鍛煉對靜坐人群身體成分的改善必須在運動頻度、時間、強度上有一定的保障。
靜坐時間;BMI;體脂率;骨骼肌率
本研究以2017年廣東省國民體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為基礎,依據(jù)問卷中關于工作時狀況的調查內(nèi)容,選取工作時狀態(tài)以“靜坐伏案為主”的人群。研究樣本的分類按照靜坐時間進行劃分,選取每周靜坐伏案工作5天及以上,每天240分鐘及以上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jù)靜坐時間將樣本劃分為三個組別,即靜坐時間超過480分鐘、479~360分鐘、359~240分鐘。
廣東省國民體質監(jiān)測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全省21個地市進行樣本數(shù)據(jù)采集工作,身體成分數(shù)據(jù)采集利用廣東省國民體質監(jiān)測身體成分采集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研究指標主要是BMI、體脂率、骨骼肌率。
社會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原有的工作和學習方式,靜坐少動成為現(xiàn)代工作時的主要狀態(tài)。眾多研究已經(jīng)證實,隨著靜坐時間的增加患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增加肥胖和代謝綜合癥的發(fā)生率,靜坐少動的時間直接與死亡率有關。從關于靜坐行為與健康相關研究來看,目前大多數(shù)的研究認為4-6h/d是靜坐少動行為對健康效益影響“閾劑量”,超過4-6h/d,其健康相關風險急劇增加。靜坐行為與超重和肥胖的發(fā)生有關,超重和肥胖是引發(fā)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靜坐時間對身體成分的影響有利于進一步了解靜坐時間與身體成分的相關性,為制定有效的行為干預提高依據(jù)。
本研究根據(jù)國民體質監(jiān)測問卷內(nèi)容中關于“工作時狀態(tài)”的調查內(nèi)容,選擇“靜坐伏案”為主要工作狀態(tài)的人群。通過查閱相關研究文獻,將研究對象選定為每周靜坐工作5天及以上并且每天靜坐時間為240分鐘及以上的人群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分組(見表1)。
表1 不同靜坐人群組別劃分標準及樣本量分布
組別名稱劃分標準樣本量 男性女性 Ⅰ類久坐人群靜坐時間≥480分鐘9781202 Ⅱ類久坐人群479分鐘≤靜坐時間≤360分鐘9361104 Ⅲ類久坐人群359分鐘≤靜坐時間≤240分鐘719641
2.2.1 靜坐時間對各身體成分指標的影響
各靜坐時間組別人群BMI均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靜坐時間對身體成分的影響不能從BMI指標進行判定。為此我們針對體脂率和骨骼肌率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無論男女,均呈現(xiàn)隨著靜坐時間的增加體脂率增長。男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體脂率均值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女性體脂率則為靜坐時間超過480分鐘的人群明顯高于其它兩個組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它兩個組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分析說明靜坐時間對體脂率有明顯的影響。無論男女,骨骼肌率均呈現(xiàn)隨靜坐時間的增加而減小。男女性各靜坐時間組別比較,均表現(xiàn)為靜坐時間小于360分鐘人群的骨骼肌率明顯高于其它兩個組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靜坐時間對骨骼肌率有明顯的影響[1]。
BMI只是反映了身高與體重的關系,但能反映出體內(nèi)脂肪和骨骼肌含量。通過分析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體脂率和骨骼肌率發(fā)現(xiàn),隨著靜坐時間的增加,體脂率呈現(xiàn)增長而骨骼肌率呈現(xiàn)下降。
表2 不同靜坐時間人群身體成分各指標均值比較(X±S)
性別組別BMI顯著性體脂率顯著性骨骼肌率顯著性 男性Ⅰ類久坐人群23.8±3.08 23.2±5.78Ⅰ/Ⅱ34.1±6.93Ⅰ/Ⅱ Ⅱ類久坐人群23.9±3.12 22.6±6.00Ⅱ/Ⅲ34.6±6.0 Ⅲ類久坐人群24.0±3.12 21.9±6.06Ⅰ/Ⅲ35.5±6.88Ⅰ/Ⅲ 女性Ⅰ類久坐人群21.8±3.15 28.1±6.83 31.8±7.34 Ⅱ類久坐人群21.9±3.07 27.5±7.22Ⅱ/Ⅲ32.2±7.28Ⅱ/Ⅲ Ⅲ類久坐人群21.8±3.02 27.3±6.81Ⅰ/Ⅲ33.2±6.59Ⅰ/Ⅲ
注:Ⅰ/Ⅱ、Ⅰ/Ⅲ、Ⅱ/Ⅲ表示相應組別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2.2.2 不同靜坐時間人群身體成分指標百分位數(shù)曲線分布情況
男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體脂率百分位分布曲線圖顯示,靜坐時間小于360分鐘的人群各百分位體脂率均低于靜坐時間在360分鐘以上的人群。靜坐時間在360~479分鐘之間的人群與靜坐時間在480分鐘以上人群比較,在低百分位數(shù)體脂率差異不明顯,但P60之后兩類人群體質率呈現(xiàn)出差異。女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體脂率百分位分布曲線圖呈現(xiàn)規(guī)律與男性有所不同,女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各百分位體脂率未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只是在P60之后,靜坐時間在480分鐘以上的人群與靜坐時間為480分鐘以下的人群體脂率呈現(xiàn)出差異性。從男女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體脂率百分位分布來看,靜坐時間對男性體脂率的影響較為明顯,靜坐時間超過360分鐘的人群體脂率明顯偏高,而女性并未呈現(xiàn)出明顯的相關性。體脂率受靜坐時間影響存在一定的界點,即低體脂率人群體脂率的變化受靜坐時間影響較小,而高體脂率人群體脂率受靜坐時間影響較大,也就是說體脂率偏高的人群如果靜坐時間越長,其體內(nèi)脂肪增加的風險越大。男性體脂率增長風險界值為24.0左右,女性為30.0左右(見圖1、圖2)[2]。
圖1 男女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體脂率百分位曲線分布
男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體脂率百分位分布曲線圖顯示,男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各百分位骨骼肌率差異不明顯;而女性在P40之前(骨骼肌率為26.0左右)的各百分位,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骨骼肌率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P40之后各百分位數(shù)的骨骼肌率差異逐漸減小。從男女性骨骼肌率百分位數(shù)曲線分布特征來看,靜坐時間對男性各骨骼肌率水平人群的影響較小,而對女性骨骼肌率偏低的人群影響較為明顯。
圖2 男女性不同靜坐時間人群骨骼肌率百分位曲線分布
2.2.3靜坐時間對身體成分影響的“閾值”界定
Dunstan等進行的跟蹤實驗表明,隨著屏幕時間的增加,其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謝綜合征相關風險會逐漸增加。特別是靜坐時間≥4h/d時,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直線上升。Xu等通過針對肥胖人群靜坐時間和健康效益之間關系的研究表明,當靜坐時間<2.5h/d,患有超重/中心性肥胖的風險值要小得多;而靜坐時間>4h/d時,其風險顯著增加。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靜坐時間與健康效益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即隨著劑量(靜坐時間)的變化呈現(xiàn)出效應(相關風險)關系。目前大多數(shù)的研究認為4-6h/d是靜坐少動行為對健康效益影響的“閾劑量”,超過4-6h/d,其健康相關風險急劇增加[3]。
本研究根據(jù)靜坐時間分組,研究體脂率和骨骼肌率隨靜坐時間增加的變化特征發(fā)現(xiàn),當靜坐時間超過360分鐘后,其體脂率和骨骼肌率會呈現(xiàn)明顯的變化趨勢,體脂率呈現(xiàn)明顯的增長,360分鐘之后各相鄰組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骨骼肌率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360分鐘之后各相鄰組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從體脂率和骨骼肌率變化幅度來看,體脂率隨靜坐時間增加而增長的幅度明顯大于骨骼肌率下降的幅度,反映出靜時間的增加較容易引起體內(nèi)脂肪的增長。
圖3 體脂率和骨骼肌率隨靜坐時間變化趨勢
根據(jù)靜坐時間與身體成分各指標的相關研究得出,靜坐時間在360分鐘以上對身體成分有著明顯影響。本研究選取每周靜坐5天以上,每天靜坐時間在360分鐘以上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體育鍛煉行為對靜坐人群身體成分的影響。
鍛煉行為對靜坐人群身體成分有一定的影響,但存在性別和指標上的差異。男性不同鍛煉行為靜坐人群BMI組別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體脂率則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鍛煉人群明顯低于不鍛煉人群,差異顯著(P<0.05);骨骼肌率則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鍛煉人群明顯高于偶爾鍛煉和不鍛煉人群,差異顯著(P<0.05),偶爾鍛煉人群和不鍛煉人群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女性BMI各組別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鍛煉人群BMI均值最大,不鍛煉人群均值最?。惑w脂率為經(jīng)常鍛煉人群明顯低于其它兩個組別,差異顯著(P<0.05);經(jīng)常鍛煉人群骨骼肌率明顯高于不鍛煉人群,差異顯著(P<0.05)。
鍛煉行為對靜坐人群身體成分有明顯的影響,隨著鍛煉行為的增強,男性身體成分表現(xiàn)出的特征為BMI無差異,而體脂率低,骨骼肌率高;女性為BMI高,體脂率低,骨骼肌率高。靜坐對身體成分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體脂率偏高和骨骼肌率偏低,而根據(jù)鍛煉對身體成分的影響可以看出,鍛煉可有效改善靜坐對人群的身體成分[4]。
表3 不同鍛煉行為靜坐時間人群身體成分各指標均值比較(X±S)
性別組別BMI顯著性體脂率顯著性骨骼肌率顯著性 男性 經(jīng)常鍛煉24.0±2.94 22.1±5.65 35.0±6.58* 偶爾鍛煉23.7±3.11 22.4±5.86 34.2±6.59 不鍛煉24.0±3.23 22.9±6.25#34.0±6.03# 女性 經(jīng)常鍛煉22.3±2.98*27.0±7.14*32.3±6.95 偶爾鍛煉21.9±3.15&27.6±6.86 31.9±7.43 不鍛煉21.6±3.13#27.8±6.93#31.7±7.46#
注:“*”表示經(jīng)常鍛煉組合偶爾鍛煉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經(jīng)常鍛煉組與不鍛煉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偶爾鍛煉組和不鍛煉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靜坐時間對身體成分有明顯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存在指標上的差異,BMI不是靜坐時間對身體成分影響的敏感指標,研究靜坐時間對超重和肥胖影響時不能單純以BMI為研究變量。靜坐時間對身體成分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體脂率和骨骼肌率,隨著靜坐時間的增加,體脂率呈現(xiàn)增長,而骨骼肌率呈現(xiàn)下降,說明靜坐時間的增長容易造成體質脂肪的積累和骨骼肌的流失。體脂率越高靜坐時間的長短對其影響越明顯,說明高體脂率人群受靜坐時間影響更加明顯;骨骼肌率偏低的女性受靜坐時間的影響較為明顯,即骨骼肌率越低的女性隨靜坐時間增加骨骼肌率下降越明顯。體脂率和骨骼肌率隨靜坐時間增加出現(xiàn)顯著變化的時間界點為360分鐘左右,此結果與相關靜坐時間與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征等方面研究,所得出的靜坐時間對健康產(chǎn)生明顯影響的時間基本一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可有效改善靜坐人群身體成分,主要表現(xiàn)為參加經(jīng)常體育鍛煉的靜坐人群體脂率明顯偏低不鍛煉人群,而骨骼肌率明顯高于不鍛煉人群[5]。
[1]喬玉成,王衛(wèi)軍.全球人口體力活動不足的概況及特征[J].體育科學,2015,35(8):8-15.
[2]BIDDLE S J,GORELY T,MARSHALL S J,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s in youth:issues and controversies[J].J R Soc Promot Health,2004,124(1):29-33.
[3] 馬繼政.運動性骨骼肌適應的分子機制[J].首都體育學 院學報,2009,21(2):208-212.
[4]DE REZENDE L F,RODRIGUES LOPES M,REY-LóPEZ J P,et al.Sedentary behavior and health outcomes: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PLoS One,2014,9(8):e105620.
[5]馬繼政.運動誘導心臟保護機制[J].遼寧體育科技,2009,31(3):29-31.
[6]蔡壯,王世超.不同田徑專項專修男性大學生身體成分與體質特征比較——以山西省五所體育院校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73-75.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Composi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Sitting Time
WEN Yingying, etal.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ports Research Science, Guangzhou 510663, Guangdong, China)
廣東省科技廳課題項目《廣東省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數(shù)字網(wǎng)絡系統(tǒng)建設》課題項目編號:2014A020220003。
溫英英(1983—),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體質測定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