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華
(一)紅色的寓意
紅色文化有別于其他文化,其根本點在于紅色。故此,要探究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就必須由紅色談起。中國人的紅色情結與生俱來,它流動在民族的血脈里,遺傳在民族基因中。華夏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炎帝又稱赤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古時候,中原人稱南方為炎方,稱炎帝的國土為炎土,稱炎帝的子民為炎人,炎帝的下屬神是祝融,祝融是火神。黃帝的“黃”字,是太陽初出之色。“黃”與“皇”字可以通假,在古書上,黃帝也經(jīng)常稱作皇帝。甲古文中的“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陽,下面是一個王字,表明中華民族在立族之初就有著強烈的“紅色崇拜”。中華民族因此與“紅色”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歲月流逝無法帶走的“紅色情結”。
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遺址蹤跡類紅色文化資源、建筑與設施類紅色文化資源、重要革命歷史文物、重要文藝作品。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
廣義的紅色文化資源,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由著名人物留存下來的遺址、文獻、文物等物質和非物質成果;本書所論述的是狹義的紅色文化資源,即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留存下來的物質或非物質遺產(chǎn),包括精神文化資源、制度文化資源和物質文化資源。精神文化資源指具有傳承意義的優(yōu)良作風、時代精神、道德風尚以及理論、宣傳、文藝作品;制度文化資源指由革命政黨或政權公布的綱領、政策、法規(guī)、制度及其所創(chuàng)設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物質文化資源指具有歷史價值的革命遺址和文物以及烈士陵園、紀念地、陳列館等場所。我國的紅色文化資源是由共產(chǎn)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它作為我們黨寶貴的資政育人資源,所蘊含的先進政治觀點、科學思想觀念、高尚道德品格、嚴明法紀意識、健康審美情趣,與現(xiàn)代德育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
(一)遵義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
遵義位于貴州省北部,東面與本省銅仁地區(qū)和黔東南自治州接壤,西面與四川省交界,西南和東南面分別與本省的畢節(jié)地區(qū)和黔南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在北緯27度8分~29度13分、東經(jīng)105度36分~108度13分之間,其中川黔鐵路和崇遵高速公路則是川黔交通要道。遵義是一個歷史名城,也是轉折之城。
(二)在美術教學中融入遵義文化的紅色精神
學校是教育教學的前沿陣地,師范生美術教師應當努力把遵義紅色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督促學生閱讀有關“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婁山關大捷”“二進遵義”的故事,結合學校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力求使學生在學習歷史故事的過程中了解遵義紅色文化、獲得紅色知識,進而形成濃厚的愛國情懷。
(三)播放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遵義影視作品
我們可以舉辦愛國主義的影視欣賞活動,可以將主題確立為“遵義紅色精神”,要求學生以此為主要線索,嘗試通過了解相關影視作品和革命故事,如《扎西大轉折》《遵義會議》等,以此增長學生們的遵義紅色知識并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愛黨之情。在這場活動中,學生們將悉心對遵義紅色文化資源的革命故事加以閱讀、描述,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對國家、對人民、對建設社會主義的奉獻之中。愛國主義的熏陶應當是一個長期且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便暫時難以理解,但在遵義紅色文化帶來的長期愛國主義教學中,他們還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而我們實施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術課堂教學,它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充實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扎扎實實上好每一課,對全民素質的提高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理念觀念的變革,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學校教育不應當僅僅是關注學生的智力、能力的發(fā)展,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德育、體育、美育等,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師范生紅色文化美術教育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內容之一,也該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