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雙休日,我們?nèi)チ讼嫖鼬P凰古城采風(fēng),返程時,有的文友說景區(qū)餐飲太貴,建議在回去的路上尋找路邊餐館吃飯。
一家門臉整潔寬敞的酒店映入眼簾,大家饑餓難忍,迅速下車。儲藏柜里有現(xiàn)成的雞鴨魚肉和果蔬,可是廚師打麻將去了,饑腸轆轆的文友一陣唏噓。我自告奮勇地說,沒關(guān)系,讓我來!我當(dāng)知青時就在炊事班掌勺,后來又做過幾年餐飲,燒兩桌菜如烹小鮮。再說,同行是“饑不擇食”的過路客,絕不會雞蛋里挑骨頭的。
我和打下手的服務(wù)員將菜品和佐料清點后,預(yù)先按菜譜拼好配料。愛評頭論足的文友就都來對我“月旦評”。有喜歡吃清淡的,就要我少放油鹽醬醋,炒肉絲不要用生粉;口味重的則要吃麻辣味,多放蔥姜蒜;還有的希望多炒幾個少放調(diào)料的素菜。眾口難調(diào),真是一人難調(diào)百人味。我邊忙邊承諾,保證讓大家吃得滿意。原輔材料配齊后,我將肉質(zhì)細膩的山雞剁成小塊,先放食油走鍋,再將生姜、桂皮、八角、食鹽等放人,然后將山雞倒進鍋內(nèi)爆炒,澆少許料酒除腥味,再放點醬油和辣椒醬等調(diào)料,翻炒幾分鐘就可以加水烹燒,最后用高壓鍋大火壓十五分鐘,起鍋時用苕粉打底。我把第一道菜——山雞火鍋做成了家常味。山里的熏肉有特殊的柏樹芳香,適合佐以青椒蒜苗爆炒,清香四溢,柔嫩不膩。一位寫詩的文友說,端上酒杯,仿佛在他鄉(xiāng)品味“下箸欣鄉(xiāng)味”的詩意。我將土豆切成條,用雞蛋、生粉均勻攪拌,放入油鍋溫火烹炸八分熟,起鍋后再放油添加佐料回鍋干煸。干煸土豆條色澤金黃,酥脆可口,圖快捷的就直接用手拿著吃。緊接著,迅速將魚剖開切斜片,魚片抹點料酒除腥提味,再用生粉勾芡,剔出的魚骨剁成塊先放調(diào)料入鍋煎熬,起鍋前將魚片放進鍋內(nèi)烹煮片刻,一鍋酸菜魚即成。酸菜是苗族人自己腌漬的蘿卜纓子,佐以剁椒、花椒、尖椒、胡椒粉澆淋,麻辣又爽口,鮮嫩且滑潤。上酸菜魚時,山雞火鍋僅剩殘湯。有的咂咂嘴巴說,聞著酸菜魚的香味就淌口水,見文友個個埋頭吃得津津有味,有怕辣的在擦汗,伸舌頭的估計是嚼到花椒了,好幾個人多添了一碗米飯。文友說我能用貴州的食材做出荊楚滾、鮮、嫩的味道,不簡單,完全可以評上大廚職稱。我又用莧菜、肉絲、皮蛋做了一碗湯。白瓷碗里葉片紅綠相間,湯汁粉紅,像少女羞赧的臉。文友都說第一次喝這樣色澤亮麗、鮮滑味美的湯,真有“秀色可餐”的韻味。我趁機賣弄說,這是從《詩經(jīng)》里走出來的佳肴,“七月烹葵及菽”中的“葵”就是莧菜,古詩“烹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就是用莧菜做湯,只是不知道古人有沒有添加肉絲和皮蛋。等到我上桌動筷子時,菜肴所剩無幾,文友一邊給我豎大拇指,一邊給我敬酒抱歉。我滿懷成就感地說:“只要大家玩得開心,回家后找機會再備一桌家宴招待各位!”
在旅途,我風(fēng)光地當(dāng)了一回大廚。
責(zé)任編輯: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