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論述了弘揚“家國情懷”在當今時代的必要性,認為弘揚“家國情懷”在當今時代的價值與意義:弘揚“家國情懷”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強愛國意識,有利于提高公民意識,有利于提升個人修養(yǎng),有利于增強凝聚力。文章同時認為,要弘揚‘家國情懷,就必須加強以“家國情懷”為內容的主流文化宣傳;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理論陣地;提高警惕、積極應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入侵;將“家國情懷”融入思政課教育;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加強兩岸合作交流。
【關鍵詞】 香港暴亂;家國情懷;意義;路徑
人的解放與全面發(fā)展一直是馬克思的革命目標,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經濟領域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后,這必然要求我們將視野放到人的發(fā)展,進而再著力于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上,弘揚“家國情懷”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一、弘揚“家國情懷”在當今時代的必要性
我們何以又再提“家國情懷”這一話題呢?此處,以仍在繼續(xù)的“香港暴亂”事件為切入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弘揚“家國情懷”的必要性。
1、文化自信亟待提升
我們在學習近代史的時候經常會講到一句“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飽受戰(zhàn)亂和資本壓榨的國民一度將“打倒孔家店”作為常識,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很長時間,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重新審視一直以來的反孔非儒思想。這使得許多人并不能正確的看待國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與西方發(fā)達國家接觸時表現出的“外國的月亮更圓”這一想法,這反映出我國在文化方面的不自信。
2、對“一國兩制”的錯誤解讀急需扭轉
為實現中國的統(tǒng)一,鄧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的方針。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香港繼續(xù)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實施港人治港的治理方式。自2019年6月以來的香港連日的游行示威發(fā)展到現在有組織、有預謀的暴亂,此時的香港迫切需要止暴治亂。旅美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寒竹就在評論文章《香港今日之亂,源于很多人對“一國兩制”的誤解》一文中通過列舉的幾次香港游行示威活動中的奇怪現象,幾乎都不是在呼吁維護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是抱怨香港沒有從中央分權。
3、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入侵更具隱蔽性
進入互聯網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美國等西方國家更是利用其掌握的互聯網領先技術,打著所謂‘網絡自由的旗號,大肆兜售所謂‘普世價值觀,鼓吹西方政治發(fā)展模式,企圖削弱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進而詆毀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 。[1]一些西方國家無視他國網絡主權,利用網絡大肆炒作我國國內的矛盾,以青年人容易接觸的網絡形式通過一些演講、影視劇、通過歪曲歷史事實等不實報道來混淆視聽。
4、通識教育的弊端漸顯
青年人在信息轟炸的時代由于其自身年齡與心理的發(fā)育程度等客觀因素使得青年人的認知能力發(fā)展的不完善,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坝捎谙愀圩曰貧w后就取消了中學階段的中國歷史課,結果很多學生對中國歷史了解有限,缺乏通識教育所需的基礎知識。” [2]且很多授課老師自身都對中國歷史缺乏了解,青年與青少年人或受身邊的一些“港獨”分子的言論的影響。
5、兩岸缺乏合作與交流
曾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的話題——中國大陸人民吃不起“茶葉蛋”與今年的大陸人民吃不起“涪陵榨菜”的又一熱門話題,雖說兩個話題都出自臺灣地區(qū),但香港很多人對中國大陸地區(qū)的發(fā)展的不了解也可見一斑,對中國大陸的發(fā)展缺乏與時俱進的認識。
在這樣復雜的大背景下,彰顯出香港青年一代“家國”意識淡薄,此次“香港暴亂”事件即有跡可循。
二、弘揚“家國情懷”在當今時代的價值與意義
“香港暴亂”事件備受國內外關注,如何正確看待此次暴力事件,對我國今后應對相似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一方面將香港目前存在的問題凸顯出來,另一方面香港各界愛國愛港人士歷經此次事件更加堅定愛國愛港的信念。
1、弘揚“家國情懷”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6]以“家國情懷”為內容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我們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先進文化發(fā)展的源頭之一,弘揚“家國情懷”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方式。
2、弘揚“家國情懷”有利于增強愛國意識
深化“一國兩制”理論內涵,以揭露出港獨搞分裂國家與一些西方國家政客干涉中國內政活動的險惡用心,使得受到歪曲解釋或者錯誤解讀的“一國兩制”重新閃耀其科學之光,有利于提高兩岸同胞的愛國意識。
3、弘揚“家國情懷”有利于提高公民意識
以家國為己任,深植愛國意識,充分發(fā)揮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義務,提升自己的意識,不被港獨分子鼓動,不被西方惡意分裂中國的勢力所迷惑。
4、弘揚“家國情懷”有利于提升個人修養(yǎng)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提到,新時代的青年面臨的既是建功立業(yè)的大好機遇又是一次“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挑戰(zhàn),將“家國情懷”融入思政課,對香港通識教育進行改革,讓香港青年人更了解中國,提升自己的自主意識與思辨能力,提升個人素質,讓“廢青”不“廢”。
5、弘揚“家國情懷”有利于增強凝聚力
香港的發(fā)展必然離不開國家的發(fā)展,國家的發(fā)展也離不開香港的發(fā)展,正確處理香港與國家二者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香港更好更快的發(fā)展,有利于國家各地區(qū)人民團結合作,增強凝聚力。
三、弘揚“家國情懷”的路徑
1、加強以“家國情懷”為內容的主流文化宣傳
通過公益廣告、紀錄片、成就展等現代方式進行宣傳,讓國人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通過歌唱祖國、舉辦詩歌朗誦比賽等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愛國不搞形式主義,但是要有儀式感。
2、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理論陣地
事實證明我國的道路選擇是正確的。正所謂“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3]我們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應對港獨分子的崛起以及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與別有用心的政客的攪動,對于當下時代問題做出對應的理論解釋,是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馬理論學者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3、提高警惕、積極應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入侵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通過學習強國之類的APP平臺建設加強以“家國情懷”為內容的意識形態(tài)傳播,建立網絡輿情高效應對平臺,防止有害信息和謠言的傳播。
4、將“家國情懷”融入思政課教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以“家國情懷”教育彌補香港通識教育中關于家國觀念的缺失。在香港開展將“家國情懷”融入其中的思政課,充分發(fā)揮思政課鑄魂育人的作用。
5、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加強兩岸合作交流
積極促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這“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實踐?!?[5]
【參考文獻】
[1] 鄭智超.如何應對來自西方的網絡滲透——基于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考量[J].理論研究,2019(03)55-62.
[2] 何亮亮:香港通識教育改革刻不容緩[EB/OL].2019-09-11.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9-07/15159060.html.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 7529.htm.
[4] 中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9-2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 /content_5421252.htm.
[5]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fā)《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EB/OL].2019-09-1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1.
[6]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9-09-24]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6350712.html.
【作者簡介】
萬小霞(1990—)女,漢族,陜西榆林人,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