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生活垃圾 分類 處理對策
作者簡介:衣力努爾·艾則孜,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66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073
(一)生活垃圾分類的概念
生活垃圾分類是指通過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來回收有用的物質而減少生活垃圾的處置量,提高可回收物質的利用率,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目的
一是為了減少垃圾處置量。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施可減少垃圾的占地面積,過濾生活垃圾中的不易降解物質,避免土地受到嚴重侵蝕,提高垃圾堆肥的效果。二是為了便于回收利用垃圾中的有用物質。簡單來說是變廢為寶,通過回收垃圾中的可用物質,提高可回收物質的利用率。例如,中國每年平均使用的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面盒達到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達將近10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10%左右,將這些可利用物品回收加工再利用不僅可以節(jié)省材料還可以省垃圾占地面積。三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旌鲜占苋菀自斐衫械挠卸居泻ξ镔|混入土壤和水中,所以垃圾分類可以按照垃圾的不同種類將垃圾收集到不同容器里,以此達到有害垃圾和可利用垃圾的有效分離。
(一)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現狀
據統計,2020年我國城市垃圾產量達到了3.23億噸。我國現階段垃圾分類行為主要是指定地點投放垃圾和混合收集。即各個小區(qū)居民把垃圾投放在小區(qū)內指定地點,由環(huán)衛(wèi)工人按時來混合收集。在公共區(qū)域處處都設置了垃圾箱,雖然大部分垃圾箱都標為可回收與不可回收,但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類意識和也沒有關于垃圾分類的投放標準,所以一般情況下路人都會隨意投放,最后由環(huán)衛(wèi)工人統一收走垃圾。這導致原本有垃圾分類意識的居民的分類投放垃圾行為也顯得沒有實際意義。目前,我國46個重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大多都是經濟水平和居民文化素質較高的大城市。就以上海城市垃圾分類為例,上海市率先發(fā)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垃圾分類進入了強制性實施狀態(tài),根據城鄉(xiāng)實際特點,采取不同分類及收運方式,有效解決了現代城鄉(xiāng)生活垃圾混合清運的模式,提高了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
隨著我國垃圾產量的不斷增加,就需要更多的土地來堆放垃圾,如果填埋垃圾,垃圾中存留的化學物質可能泄露,這會導致更多的土壤被污染。此外,以焚燒的方式處理垃圾,必然會造成空氣和水的污染。而選用堆肥的處理方式的話,堆肥處理的垃圾可能會導致垃圾滲瀝液流入到土壤和水資源導致更多的污染。
面對這些垃圾,最有用的解決方案就是減少垃圾的產生并回收利用。例如一些瓶罐、紙盒等物品通過回收加工再次利用,還有在日常生活中超市里購買物品時提倡每人自帶布袋子裝東西而不再利用塑料袋,以此減少塑料袋帶來的污染。這樣不僅對節(jié)約資源有幫助,還能夠抑制白色污染。
(一)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和經濟管理手段
法律可以強制引導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像我國這樣人口數量巨大,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又不一致的大國,僅靠人們的自覺性來維持現有的狀態(tài)以及減小垃圾對我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是萬萬不夠的,我國需要關于垃圾分類的配套政策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從而達到在源頭上控制對生活垃圾的分類。其次,我國應該使用經濟管理手段來抑制垃圾產生量。我國大多數城市實行的都是統一收費制度,按戶收取相同的垃圾處理費用,固定收取費用制支撐不了垃圾分類工作所需的財政費用,對喚起居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意識不起針對性作用。但是進行相應的收費制度,居民會自然地減少垃圾的投放量,比如在家里適當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會大大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若分類投放垃圾可以減少垃圾處理費,那么居民也會隨之習慣分類投放。聯合運用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會引起人們對垃圾分類重視。
(二)缺乏監(jiān)督和管理機構
環(huán)衛(wèi)部門作為處理生活垃圾的主管部門,由此部門負責安排環(huán)衛(wèi)工人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但是垃圾分類是每個人為保護環(huán)境做出的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況且僅靠環(huán)衛(wèi)部門工作人員來實施這份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街道辦事處、社區(qū)、物業(yè)管理公司等多個主體一起來發(fā)揮自己的管理和監(jiān)督責任好好落實垃圾分類工作。垃圾分類需要一系列分工明確管理體系來完成。其次,建立好一套完整的監(jiān)督機制,可以有效地督促垃圾分類行為,否則設立再多的管理部門也是徒勞無功。
(三)缺乏激勵機制
在日常生活中激勵往往會引起人們的主動性。我們可以倒過來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把雇傭工人再次分類垃圾的錢賞給分類垃圾表現良好的居民,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居民掙錢的同時大大節(jié)約了工人再次把垃圾分類的時間,又能把垃圾分類成為一種主動事件。
(一)建立配套垃圾分類政策和經濟管理制度
綜上所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垃圾分類,需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支持。首先,我國有必要重新定義垃圾分類的標準、原則以及處罰規(guī)定;以及進一步完善垃圾分類工作中垃圾投放,收集和運輸中相關的規(guī)定。我國人口密集,要在我國全面實行垃圾分類行為,需要一筆龐大的資金支持。垃圾的收集到運輸,再到垃圾的加工生產可利用物品,周轉這些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嘴上說的那么簡單。僅靠政府的支持,會增加政府的壓力難免會減慢垃圾分類工作的運行速度。所以制定差別化收費的收費規(guī)定,提高混合投放垃圾的收費標準,才能有效制止亂放垃圾的行為同時能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
(二)轉變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想要讓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得到全面提升,就需要更完善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為支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涉及到多個責任單位和主體,只有明確各個責任主體的職責,才能使整個垃圾分類體系運行起來,使其職能發(fā)揮最大值。其中主管部門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監(jiān)督、街道辦事處負責具體安排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施,物業(yè)和社區(qū)工作人員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標準、獎懲規(guī)則以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進行宣傳;發(fā)現屢教不改者上報街道辦事處,由主管部門對其進行處罰,有了這樣的監(jiān)督機制,居民的分類投放垃圾行為才能收到約束,從而遵守規(guī)則,落實好垃圾分類工作。
(三)讓志愿者發(fā)揮示范性作用
志愿者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這樣一支隊伍的監(jiān)督示范作用十分有效。志愿者們可以動員居民開展各項活動來促進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他們可以在小區(qū)內督促居民的投放垃圾行為,若有不符合規(guī)定或標準的可以細心指導,規(guī)范他們的投放方式,也可以進行有趣的講座和互動形式來灌輸分類投放意識,有必要的話可以采取家談的方式,對一些年老的長輩們進行一對一的教導,給他們講明白垃圾分類對保護環(huán)境的貢獻。同時在社區(qū)舉行垃圾分類文藝活動,更生動地講述和宣傳垃圾分類工作,讓小朋友們也參與到其中,從小培養(yǎng)垃圾分類意識。
(四)強化居民垃圾分類的責任意識
想要使垃圾分類工作變成居民的日常生活習慣就必須將公眾的環(huán)保意識作為著手點。那么如何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呢?首先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開辟專欄,臺歷等公益廣告手段長期開展宣傳工作。加上各個管理部門和志愿者等人員的講解和規(guī)范之下,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也隨之養(yǎng)成,最重要的是垃圾分類行為應從自我做起,從自己身邊的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