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夢悅
焦作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河南 焦作454000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主要是由于新生兒身體各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抵抗力低下,易被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而發(fā)生炎癥,進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為臨床兒科常見疾病之一[1]。降鈣素原(PCT)是一種與細菌密切相關的蛋白質(zhì),可反映機體炎癥程度。C-反應蛋白(CRP)在機體受到病原體入侵時可急劇增加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且機體一旦發(fā)生炎癥,CRP水平將立即上升,因此可用于早期感染疾病的鑒別診斷[2]。白細胞(WBC)計數(shù)是血常規(guī)檢測中診斷感染性疾病中一項,但僅僅WBC計數(shù)難以確診疾病[3]。鑒于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PCT、CRP、WBC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患兒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具體信息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3月焦作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臨床資料,依據(jù)感染病因分為細菌感染組(38例)和非細菌感染組(32例)。同時選取30例在焦作市婦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兒為對照組。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胎齡37~42周,平均胎齡(39.83±1.14)周;日齡2~23 d,平均日齡(13.97±4.25)d。細菌感染組中男20例,女18例,胎齡37~42周,平均胎齡(40.08±0.66)周;日齡2~26 d,平均日齡(14.18±3.99)d。非細菌感染組中男17例,女15例,胎齡37~42周,平均胎齡(40.01±0.98)周;日齡2~25 d,平均日齡(14.06±4.01)d。應用統(tǒng)計學比較3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細菌感染組與非細菌感染組均經(jīng)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新生兒感染性肺炎;(2)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均完整者;(3)肝腎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1)過敏體質(zhì);(2)凝血功能障礙者;(3)先天性心臟病者;(4)嚴重器官功能衰竭者;(5)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提前向所有新生兒家屬說明采血要求:空腹10 h以上、采血前30 min禁止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wěn)定。在早晨時,根據(jù)常規(guī)方法抽取所有新生兒肘中靜脈血5 ml,經(jīng)處理后分離上部血清待檢,應用BC-3000型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WBC水平,法國梅里埃VIDAS檢測PCT水平,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CRP水平,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
PCT>0.5 ng/ml即為陽性,CRP>10 mg/L即為陽性,WBC>20×109/L即為陽性,PCT、CRP、WBC值有1項及其以上為陽性即為聯(lián)合檢測陽性。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細菌感染組PCT、CRP、WBC水平均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PCT、CRP、WBC檢測結(jié)果()
表1 三組PCT、CRP、WBC檢測結(jié)果()
注:與細菌感染組比較,a表示P<0.05。
組別對照組(n=30)細菌感染組(n=38)非細菌感染組(n=32)FP PCT(ng/ml)0.30±0.17a 2.12±1.00 0.63±0.40a 4.405 0.000 CRP(mg/L)5.15±2.42a 26.16±17.58 9.83±5.30a 29.792 0.000 WBC(×109/L)14.49±4.10a 24.40±7.05 17.05±4.71a 70.400 0.000
細菌感染組PCT、CRP、WBC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和非細菌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感染性肺炎是臨床兒科常見感染性疾病,多發(fā)于嬰幼兒,其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氣促、咳嗽以及肺部濕啰音,病情發(fā)展至后期將出現(xiàn)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功能障礙。由于該病起病隱匿,且新生兒無法表達,所以存在延誤診斷治療的情況[4]。
表2 三組PCT、CRP、WBC陽性率情況 例(%)
本研究探討PCT、CRP、WBC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診斷價值,效果顯著。結(jié)果顯示,細菌感染組PCT、CRP、WBC水平均高于非細菌感染組和對照組,細菌感染組PCT、CRP、WBC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和非細菌感染組,提示PCT、CRP、WBC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患兒具有一定臨床診斷價值,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究其原因為,上述指標中,CRP是機體非特異性蛋白質(zhì),在受到病原體侵害時可急劇增多,可用于疾病早期細菌診斷,但對于病毒存在一定局限性[5]。WBC計數(shù)是鑒別細菌感染的常用指標,但極易受藥物、應激反應等多種因素影響,其結(jié)果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低。PCT是診斷并監(jiān)測感染細菌炎性疾病的靈敏指標,PCT水平升高,與細菌程度呈正相關,而當細菌得到有效抑制時,PCT水平將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6]。將PCT、CRP、WBC聯(lián)合檢測,可有效彌補各自存在的弊端,具有高特異性,高敏感度,可快速、準確診斷疾病的感染原因,及時控制病情,進一步為臨床診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提供針對性依據(jù),效果顯著[7-8]。
綜上所述,PCT、CRP、WBC聯(lián)合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診斷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