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繼勛 蔣睿
【摘 要】 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實踐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本文著重論及五點寶貴經驗: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偉大事業(yè);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開拓進取;增強問題意識,把握時代脈搏,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關鍵詞】 社會主義實踐;黨的領導;人民群眾;改革開放;實事求是
新中國七十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櫛風沐雨、砥礪奮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寶貴經驗?!爸蒙磉@一歷史巨變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解釋這其中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fā)展規(guī)律”。深入思考我國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寶貴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告誡全黨要防止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提出了“兩個務必”。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人民面臨著各種嚴峻挑戰(zhàn)。此時,毛澤東特別關注黨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黨內一部分人滋長的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1950年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黨的八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著重提出了執(zhí)政黨建設問題。1957年,在新形勢下全黨再次開展了整頓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的整風運動。毛澤東強調: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靠我們黨來領導,要使我國從人民生活貧困、經濟文化落后,發(fā)展到富裕強盛、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為完成這個任務,所以要整風,現在要整風,將來還要整風,要不斷地把我們身上的錯誤東西整掉,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擔負起這項任務。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強調,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的更加堅強有力。”
改革開放以來,黨就召開了10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黨的建設,通過了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等重要決議和決定,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內監(jiān)督條例等法規(guī)制度。同時黨進行了10次全黨集中教育活動,20世紀包括80年代整頓黨風做合格共產黨員的教育;1998年到2000年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2005年開始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及深入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2012年以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70年來,從近450萬黨員發(fā)展到今天9000多萬黨員,黨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不斷進行自我革命,不斷豐富黨建經驗,新時代黨要繼承發(fā)展好,永葆黨的純潔性、先進性。
二、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偉大事業(yè)
如何在執(zhí)政條件下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血肉聯系,使黨永遠代表人民利益,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高度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八大指出:“一個黨和它的黨員,只有認真地總結群眾的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確的方向,領導群眾前進?!?/p>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957年底,毛澤東了解到農村群眾極度貧困的一些情況,他徹夜未眠,他講到:“我們是社會主義么,不該是這樣子。要想個辦法,必須想個辦法。怎樣才能加速實現社會主義?”1983年,鄧小平到蘇州等地視察,在了解了當地“翻兩番,奔小康”的情況后,在回京的路上,他興奮地講到“到處喜氣洋洋”?!跋矚庋笱蟆斌w現的是社會活力,是人民的滿意度,是人民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澎湃激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領導人民的奮斗目標。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深情指出:“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yè)。”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70年來,社會主義事業(yè)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就是因為依靠人民,以人民為主體,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既有‘為了人民的明確指向,又有‘依靠人民的深厚動力,這是人民共和國的成功密碼”。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兩個“必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發(fā)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黨的領導。
三、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70年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要始終堅持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認識。1956年4月4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明確指出,要“以蘇為鑒”走自己的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經濟全球化加速,科技革命面臨新突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提出新要求,為落實好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黨突出強調“與時俱進”。200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我國發(fā)展經歷著千載難逢的戰(zhàn)略機遇期,為落實好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貫徹科學發(fā)展觀,黨突出強調“求真務實”。
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無論從新中國百年的現代化進程看,還是從當今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發(fā)展形勢看,從2012年開始,我國發(fā)展已邁上新起點,進入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發(fā)展階段。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決勝期,進入了改革的深水區(qū),面臨著經濟發(fā)展轉型的重要關口,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對此,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全黨要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運用好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高全黨的戰(zhàn)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歷史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七大能力。他指出:要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要真抓實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這些新思想賦予黨的思想路線新的時代內涵,給全黨提出了新要求。
四、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開拓進取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得來的,是黨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鄧小平強調:“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建黨80周年時,江澤民指出,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團結和帶領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保持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一條重要經驗。
黨明確提出基本路線已30多年了,新時代新形勢下,更要準確地理解把握黨的基本路線,特別是處理好“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強調:“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四個堅持”和改革開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四個堅持是成套設備”不能動搖任何一項,不然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yè)。
黨始終要正確處理好政治建設和經濟建設的辯證關系,既要警惕右,更要反對“左”;既要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始終伴隨著國外的各種鼓噪。20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勢力就企圖引導中國搞私有化和西方的市場經濟,走向資本主義。那時,尼克松就說道,在經濟方面,中國朝自由市場制度前進的過程已經走了一半。只要美國繼續(xù)介入中國的經濟,就能在幫助私營經濟逐步銷蝕國營經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肆诸D也講,美國要利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會,在中國推進美國的“價值觀念”,“加速大型國有企業(yè)的衰亡”。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他們否認為市場經濟,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不斷對我國施壓。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唱衰國有經濟的聲音此起彼伏。一些人指責國有企業(yè)“低效論”、“為經濟組織論”“國進民退論”。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以及經濟發(fā)展結構性矛盾的顯現,不時出現否定國有企業(yè),變小國有企業(yè)的聲音。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強調:“國有企業(y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毙聲r代,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要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但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決不能動搖。70年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始終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西方采取各種措施對外推銷其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各種敵對勢力對我國不斷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20世紀八十年代,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濫,1989年3月,鄧小平講到:“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fā)展不夠?!?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人貼大字報,搞串聯,今天互聯網時代,意識形態(tài)斗爭更是一場撲朔迷離的暗戰(zhàn)。國內一些人以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西方經濟學理論代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學術自由”為名挑戰(zhàn)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新時代,我國更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建設好網絡空間,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這是社會穩(wěn)定、國家發(fā)展、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五、增強問題意識,把握時代脈搏,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新中國成立后,為建設新中國,毛澤東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分析問題,把握矛盾,制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針政策。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1957年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都是具體體現。這對社會主義建設產生了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就強調:“要向前看,就要及時地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可能順利前進。各方面的新情況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問題都要解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農村改革先試先行。1982年中央1號文件發(fā)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全面推開。繼而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又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創(chuàng)新論斷,城市改革即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黨的十四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之價格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改革等市場化取向的改革不斷深入。與此同時,政治體制改革、教育、科技、文化體制改革等全面推進、大膽探索……。不斷攻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的一道道難關,解決發(fā)展中的重重問題。“摸著石頭過河”,“ 膽子要大,要敢于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掃清發(fā)展的障礙,使我們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我們黨更加注重把握和解決我國發(fā)展進程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實現黨的指導思想創(chuàng)新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后擺在我們面前,黨接力探索,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這些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清醒認識和科學回答的時代課題,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習近平強調,“今天,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困難和風險,都會提出新的課題,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上做出新的科學回答。我們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p>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9.
[2] 鄧小平文選[M].人民出版社,1993.
[3] 江澤民文選[M].人民出版社,2006.
[4] 胡錦濤文選[M].人民出版社,2016.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何繼勛(1965—)男,漢族,何北玉田人,碩士,武警后勤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蔣 睿(1982—)男,漢族,四川達州人,碩士,武警后勤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