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萌,弓培林,李 鵬
(1.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yè)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能源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極近距離煤層開采中,上煤層開采后遺留的保護煤柱會產(chǎn)生集中應力,并沿底板傳遞到下煤層,且由于上煤層采空區(qū)垮落的矸石會改變下煤層圍巖應力狀態(tài)和結構,巷道掘進后易出現(xiàn)頂板下沉破碎等現(xiàn)象[1-3]。巷道變形嚴重、礦壓顯現(xiàn)劇烈等問題會極大地影響巷道掘進效率以及礦山的安全生產(chǎn),從而造成煤炭資源的浪費和人員的傷亡[4-7]。所以實現(xiàn)巷道支護的科學管理對煤礦安全生產(chǎn)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性意義。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提出了以錨桿(索)為主要結構的支護方式,然而此種支護方式對解決巷道頂板下沉問題效果不大。于洋[8]等通過數(shù)值計算研究了極近距離上位煤層采空區(qū)下底板巖層的應力分布規(guī)律及下位煤層巷道變形破壞特征。蔡健[9]等研究了2種類型下工字鋼支架部位在非均勻受力作用下應力和位移特征,對困難煤巷中工字鋼支架提出了控制對策。董宇[10]等采用現(xiàn)場調(diào)查分析和數(shù)值模擬方法總結了巷道失穩(wěn)破壞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錨桿和工字鋼聯(lián)合支護的高強穩(wěn)定支護技術。本文以華燁煤礦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為研究背景,通過現(xiàn)場調(diào)查、理論計算和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了不同棚間距支護方案的圍巖屈服強度、應力變化以及頂板位移情況[11-13],確定了以錨桿支護為基礎、輔以間距為2m的“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架”鋼棚主動支護方式,并成功應用于工業(yè)試驗。
華燁煤礦位于呂梁市臨縣境內(nèi),礦井生產(chǎn)能力為1.2Mt/a。礦井主采4號和4下號煤層,其中,4號煤層平均厚度2.0m,4下號煤層平均厚度4.2m,層間距為1.05m,屬極近距離煤層,采用下行式開采方式。4下號煤層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和運輸平巷內(nèi)錯4號煤層4108工作面10m,上部煤層遺留區(qū)段煤柱為20m,4下號煤層4301工作面布置方式如圖1所示。巷道平均埋深350m,煤層巖性主要為泥巖和細砂巖,底板巖性為泥巖和砂質(zhì)泥巖。
圖1 4下號煤層4301工作面布置方式
巷道選用矩形斷面,寬為4.4m,高為2.5m,現(xiàn)有支護方式為“錨桿+金屬網(wǎng)+鋼筋梯子梁”聯(lián)合支護,沿煤層底板掘進,巷道原支護參數(shù)見表1。根據(jù)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分類,結合4下號煤層地質(zhì)狀況,判定該煤層圍巖屬于Ⅳ類不穩(wěn)定巖層。在原支護方式下,4301軌道平巷頂板下沉量較大,圍巖變形嚴重,部分錨桿產(chǎn)生斷裂現(xiàn)象,且由于頂板較為破碎,冒漏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表1 巷道原支護方式參數(shù)表
為保證4301綜放工作面的安全推進,提出采用 “礦用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柱”補強支護方式,兩者之間形成的“鋼型框架”整體承載結構能給與頂板一定的支撐力,較好地控制巷道圍巖產(chǎn)生的剪脹變形。選用自然平衡拱理論對4下號煤層4301工作面巷道進行力學參數(shù)計算,選用合理的錨桿支護參數(shù);運用巖石力學知識,建立11#礦用工字鋼梯形支架力學模型,通過計算鋼梁的承載能力,對材料的力學參數(shù)進行驗證,結合軌道平巷錨桿支護情況,對工字鋼棚參數(shù)進行合理選擇。
目前,較成熟的錨固支護理論主要有懸吊理論、減跨理論、組合梁理論和自然平衡拱等理論。結合4下號煤層圍巖物理力學性質(zhì)及實際開采條件,錨桿支護參數(shù)選用自然平衡拱理論計算。以軌道平巷為例,計算如下。
2.1.1 圍巖破壞范圍
煤層巷道煤幫破壞深度C由式(1)確定:
式中,KCX為巷道周邊擠壓應力集中系數(shù),按巷道斷面形狀與寬高比確定,取1.8;γ為巷道上方至地表間地層的平均重力密度,取25kN/m3;H為巷道距地表的深度,取4下號煤層4301綜放試驗工作面平均埋深315m;B為表征采動影響程度的無因次參數(shù),取1.8;fy為煤層硬度系數(shù),取1.7;h為煤層厚度或巷道輪廓范圍內(nèi)煤夾層的厚度,取2.5m;φ為4下號煤的內(nèi)摩擦角,取32.21°。
對于頂板巖層的破壞深度b,按相對于層理的法線計,可根據(jù)式(2)求出:
式中,a為巷道的半跨距,取2.2m;α為煤層傾角,取α=7°;ky為待錨固巖層的穩(wěn)定性系數(shù),取1.1;fn為錨固巖層的硬度系數(shù),考慮一定的弱化系數(shù),此處取2.1。
經(jīng)計算,軌道平巷內(nèi)4下號煤層巷道煤幫及頂板的破壞深度分別為0.69m和1.24m。
2.1.2 圍巖壓力
當C為正值時,作用在破壞煤幫一側(cè)支護體上的壓力Q為:
式中,γy為煤的重力密度,取12.94kN/m3;γn為巖石的重力密度,取25kN/m3。
對于頂板支護體壓力QH,按相對于巖層層理的法線確定為:
QH=2γnabB
(4)
經(jīng)計算,作用在煤幫及頂板上壓力分別為14.53kN/m和245.52 kN/m。
2.1.3 錨桿長度
頂錨桿長度:
Lr=b+Δ
(5)
幫錨桿長度:
Ls=C+Δ
(6)
式中,Δ為錨桿錨入圍巖破壞范圍之外的深度與錨桿外露長度之和,一般取0.5~0.7m。
由式(5)、式(6)分別計算得軌道平巷頂錨桿長度為1.94m,幫錨桿長度為1.39m。
2.1.4 錨桿間排距
錨桿排距ar按照式(7)求出:
式中,Z為錨桿錨入自然平衡拱范圍之外的額定深度,取0.45m。
由式(7)計算得錨桿排距為0.7m。
錨桿間距br按照式(8)求出:
br≤1.0/N
(8)
式中,N為圍巖影響系數(shù),4下煤層圍巖為IV類中等穩(wěn)定圍巖,取1.0。
經(jīng)式(8)計算得錨桿間距為1.0m。
綜上,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shù),4301試驗工作面軌道平巷錨桿支護時確定頂錨桿長度為2000mm,幫錨桿長度為1800mm,間排距均為1000mm×750mm。且與原錨桿支護參數(shù)大體相同,減少了因設計參數(shù)不一致時帶來的施工難度,有利于工作面的安全推進。
為便于取材,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選用煤礦支護常用的11#礦用工字鋼,查其參數(shù)表知:11#工字鋼材質(zhì)主要是20MnK,屈服強度σs為355MPa,抗拉強度σb為510MPa,抗彎截面模量Wz為113.4×10-6m4,慣性矩I為623.7×10-8m4,碳鋼彈性模量E為200GPa。
將工字鋼梯形支架視為簡支梁,受力狀況為均布載荷類型,經(jīng)推導,工字鋼梁頂梁壓力F為:
由簡支梁撓曲線方程可知頂梁的下沉值Lx為:
華燁煤業(yè)4301工作面巷道為矩形斷面,巷道高2.5m,寬4.4m,工字鋼棚頂梁跨長取4.0m。經(jīng)計算,工字鋼頂梁達到屈服極限時,其所受均布載荷為20.13kN/m,整架棚的使用載荷為80.52kN,屈服條件下的最大彎曲下沉量為72.99mm;頂梁破壞時的均布載荷為28.92kN/m,整架棚的破壞載荷為115.68kN,發(fā)生破壞條件下的最大彎曲下沉量為104.86mm。
對于極近距離煤層,巷道頂板壓力采取傳統(tǒng)的自然平衡拱理論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Qd為每米巷道頂板巖石作用在支架上的壓力,kN;f為頂板普氏性系數(shù),因4號煤與4下號煤層間距為1.05m,故頂板普氏系數(shù)取3。
經(jīng)計算,每米巷道承受的壓力為53.78kN。
根據(jù)上述的計算結果,跨長為4m的11#工字鋼頂梁使用載荷為161kN,破壞載荷為231.34kN,寬為4.4m的每米巷道頂板壓力為53.81kN,所以當工字鋼棚達到使用載荷時,工字鋼棚距為80.52/53.78=1.5m;當工字鋼棚達到破壞載荷時,工字鋼棚距為115.68/53.78=2.15m。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在原支護基礎上,增加“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柱”棚式密集方式進行主動補強支護,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shù),在允許工字鋼棚有微弱的彎曲下沉的情況下(小于104.86mm),初步確定棚間距為2m。
以臨縣華燁煤業(yè)4301綜放工作面的工程實際條件為原型,采用FLAC3D5.0數(shù)值模擬軟件建立模型,模型長210m,寬60m,高45m,對研究的巷道周圍進行加密處理,模型共劃分116281個節(jié)點,10800個單元,模型前后左右四周限制水平位移,底部固支,上部施加7.62MPa垂直應力來模擬上覆巖層的重力,模型采用庫倫-摩爾本構模型進行計算。模擬過程中錨桿使用cable結構單元,工字鋼采用beam結構單元,單體液壓支柱采用pile結構單元,使用set large命令開啟大變形。數(shù)值模型物理力學參數(shù)見表2。
表2 巖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表
由于4號煤層與4下號煤層屬于極近距離煤層,受上層煤開采影響,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掘進后不久出現(xiàn)頂板大面積下沉問題。為提高巷道圍巖支護強度,針對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實際地質(zhì)條件,基于原支護方案,提出 “單體液壓支柱+工字鋼”棚間距分別為1m、2m、3m的補強支護方案,分析不同方案的支護效果。
3.3.1 巷道圍巖垂直位移分析
對原方案及3種補強方案進行巷道頂板及兩幫位移分析,各方案垂直方向位移云圖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原方案支護的頂板下沉量明顯,最大位移處達到220.6mm,左、右?guī)臀灰品謩e為55.2mm和38.4mm,兩幫位移變化較小;方案一下的頂板最大位移量為104.7mm,其下沉問題得到較大改善,圍巖變形得到一定范圍的控制;方案二的頂板最大位移量為52.4mm,有效控制了頂板下沉問題;方案三的頂板最大位移量達到45.3mm。與原方案相比,方案一、二、三頂板位移量減幅分別為52.5%、76.2%、79.5%,底板變形量均在煤礦安全生產(chǎn)允許范圍內(nèi),方案二、三形成的承載結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巷道頂板下沉。
圖2 垂直方向位移云圖
3.3.2 巷道圍巖屈服破壞情況分析
原方案和3種補強方案的圍巖屈服破壞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巷道頂板及兩幫出現(xiàn)塑性區(qū)域較多,其中頂板塑性破壞尤為嚴重,底板破壞問題不明顯。兩幫及頂板的塑性破壞深度基本包絡錨桿全長,鋼棚支護效果良好。
圖3 巷道圍巖屈服破壞云圖
3.3.3 巷道圍巖垂直應力分布分析
各支護方案的巷道圍巖垂直應力云圖如圖4所示。軌道平巷掘進后,應力集中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巷道頂板,應力范圍是0.03~10.2MPa,表明巷道頂板出現(xiàn)了塑性區(qū)域,圍巖承載力較低。隨著“單體液壓支柱+工字鋼”棚間距的增大,垂直應力集中區(qū)域逐漸向巷道兩幫轉(zhuǎn)移,且應力峰值位置靠近巷道兩幫。分析表明在鋼棚承載結構作用下,巷道失穩(wěn)破壞得到有效控制。
圖4 巷道圍巖垂直應力云圖
綜合分析,采用方案一支護軌道平巷時,頂板下沉量明顯減小,仍達不到礦山安全生產(chǎn)的要求;采用支護方案二、三時,頂板下沉量能夠達到50mm之內(nèi),位于礦山安全生產(chǎn)的可控范圍,充分發(fā)揮了圍巖承載能力,提高了“錨桿+金屬網(wǎng)+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柱”的結構穩(wěn)定性,兩種方案的支護效果無明顯差異,但方案三使用的支護材料明顯增多,考慮到巷道掘進支護費用與效率,選用方案二作為最佳支護方案,最終確定工字鋼棚間距為2m。
針對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掘進后頂板大面積下沉以及現(xiàn)有支護方案下巷道變形較大等特點,根據(jù)理論計算和數(shù)值模擬結果,最終確定軌道平巷最佳支護方案,即“錨桿+金屬網(wǎng)+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柱”棚式支護的超強穩(wěn)定支護結構,錨桿選用高強預應力錨桿,工字鋼型號選用11#鋼材,單體液壓支護型號為DW28-250/100。軌道平巷支護斷面如圖5所示。
圖5 軌道平巷支護斷面圖(mm)
華燁煤礦4301工作面為試驗工作面,應用優(yōu)化后的支護方案,于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內(nèi)設置3組測站,布置頂?shù)装鍎討B(tài)儀,記錄頂板表面位移數(shù)據(jù)以及兩幫移近量。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表明,3組測站頂?shù)装逑鄬σ平孔畲笾捣謩e為58.7mm、45.2mm和49.5mm,平均51.1mm;兩幫相對移近量最大值分別為45.6mm、54.1mm、52.9mm,平均50.9mm。巷道圍巖變形得到有效控制,解決了巷道掘進后頂板大面積下沉問題,滿足巷道支護強度需求,支護效果良好。
采用以高強預應力錨桿支護為基礎,輔以棚間距為2m的“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柱”鋼棚主動支護方式,在4301工作面回采后,11#工字鋼以及單體液壓支柱可以循環(huán)使用,按一架11#工字鋼5.5元,一根型號為DW28-250/100的單體液壓支柱700元計算,共節(jié)省投資164.2萬元,符合共建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發(fā)展理念。
1)華燁煤礦4301工作面軌道平巷出現(xiàn)大面積下沉問題,巷道變形嚴重,礦壓顯現(xiàn)劇烈嚴重影響了煤礦的安全高效生產(chǎn),提出了以高強預應力錨桿支護為基礎、輔以 “11#工字鋼+單體液壓支柱”的鋼棚式主動支護方案。
2)通過分析不同支護方案下的圍巖屈服、垂直應力以及頂板垂直位移特征,最終確定棚式支護間距為2m。
3)該方案在試驗巷道成功應用,提高了巷道的安全穩(wěn)定性,具有較大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