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艷
【摘 要】齊齊哈爾位于祖國東北部,其方言屬于東北方言,因是邊疆地區(qū),齊齊哈爾方言易受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滿語。漢語和滿語相互融合,滿語詞匯入齊齊哈爾方言詞匯系統(tǒng)。筆者將匯入齊齊哈爾方言詞匯的滿語詞粗略分為三類:日常交際用語、飲食用語、滿語地名。本文主要分析現(xiàn)存齊齊哈爾方言日常交際用語中的滿語借詞,其現(xiàn)義與原義有些發(fā)生重大變化,有些通過音譯的方式得以保存。
【關(guān)鍵詞】齊齊哈爾方言;借詞;滿語
中圖分類號:H2 文獻標(biāo)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5-0214-02
清康熙年間,為了加強對北部邊疆地區(qū)的管制,康熙皇帝派大臣及軍隊來掌管齊齊哈爾,因此大量的滿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遷入齊齊哈爾城,他們在這里長期定居生活以及兩個民族之間的相互通婚,使得齊齊哈爾方言中有大量的滿語借詞。由于日常交際、生活、地名等的沿襲,這些詞語至今仍保留在漢語中。齊齊哈爾方言中數(shù)量眾多的滿語遺留詞匯,對獨特的齊齊哈爾方言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日常交際用語中的滿語借詞
清朝統(tǒng)治時期,滿語作為國語有著優(yōu)勢地位,漢語作為日常使用的語言比較通俗,兩個民族密切接觸,滿語詞匯逐漸融入漢語中。齊齊哈爾方言中有很多滿語詞匯遺留在日常交際語中,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滿語借詞。
“稀罕”來自滿語cihalambi,即“喜歡,滿意”。還有一個解釋是“稀有的事物”。出自魯迅《〈偽自由書〉后記》:“這就是說,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東西,給你一談,倒談的難能可貴起來了。[1]”“咋呼”即“潑婦”,來自于滿語ahu,如今解釋為“瞎喊,虛張聲勢”。如吳祖光的《闖江湖》第二幕:“看見了就算了,別咋呼。[2]”“勒勒”,在齊齊哈爾方言中帶有貶義,來自滿語leolebi,即“空談”,“瞎勒勒”就是“瞎說”的意思,而該詞在滿語里是“談?wù)摗钡囊馑肌!澳ゲ洹痹邶R齊哈爾方言中也可說成“磨嘰”,來自于滿語moco,意思是“遲鈍”,如今解釋為“動作緩慢,做事緩慢”。郭澄清的《大刀記》第十六回:“他揮動著匣槍又跟上一句:‘快!別磨蹭![3]” “呵斥”即“責(zé)備”的意思,現(xiàn)義與原義基本一致,來自滿語hacihiyambi,宋朝文天祥的《<紀(jì)事詩>序》:“諸酋群起呵斥,予益自奮。[4]”“撒楞”來自于滿語sergelen,即“麻利、行動迅速”的意思。“河楞”來自于滿語oron,是“波紋”的意思,齊齊哈爾方言中指洗過的衣服干后留下的污漬?!暗沟恰?,來自于滿語taoden,在滿語里表示挪來挪去的意思,在齊齊哈爾方言中也是這個意思,如“藍(lán)色的柜子就放在這個位置,不用倒登?!薄皠e扭”在齊齊哈爾方言中是指兩人之間有矛盾,來自滿語ganiu,其滿語意思為“特殊”?!赌鹾;ā返诙兀骸拔疫@句話,仿佛有意和陸大人別扭似的。[5]”這里的“別扭”取前者之意?!叭雒础眮碜詽M語samo,即“到處看”。如“認(rèn)真吃飯,別撒么?!薄榜R馬虎虎”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rèn)真,不仔細(xì)。另外一個意思是勉強、湊合,出自矛盾《子夜》。如“辦事情要嚴(yán)肅認(rèn)真,不能馬馬虎虎?!薄案熘眮碜詽M語gejihesembi,即抓癢腋下使人發(fā)笑?!鞍糸场眮碜詽M語orhoda,是洗衣服的用具;又指外行,頭腦簡單,呆傻,如“張三是個棒槌?!薄皢崛觥痹邶R齊哈爾方言中有喜愛的意思,如“他嗎撒那個可愛的小女孩?!边€有另外一個意思是把皺紋撫平,來自滿語mosa。“叮當(dāng)”在齊齊哈爾方言中是“窮”的意思,滿語里也是這個意思,形容人窮時說“窮的叮當(dāng)?shù)??!薄岸d?!睗M語意思是食言、爽約,如“這件事辦禿嚕了。”在齊齊哈爾方言中是“松散”的意思,如“小紅,你的鞋帶禿嚕了?!薄皝恚╨ai上聲)”滿語是“撕”的意思,“衣服來壞了”即衣服扯壞了?!巴Α弊质俏覀兛谡Z交際中經(jīng)常使用到的,來自滿語ten,有“很”“甚”的意思?!罢?,滿語為arambi,即“弄,做”,“整點飯吃”即做點飯吃。
滿語和漢語的融合不僅是一種語言優(yōu)化,促進了齊齊哈爾地區(qū)語言文化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滿、漢兩族人民的交往,鞏固民族團結(jié)。另外,滿語詞匯在齊齊哈爾方言詞匯的遺留,生動體現(xiàn)了齊齊哈爾方言的特色,豐富了齊齊哈爾方言的內(nèi)涵,給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飲食用語中的滿語詞匯
滿族分布在齊齊哈爾的大部分地區(qū),滿族飲食文化很有特色,對齊齊哈爾地區(qū)的飲食文化有深遠(yuǎn)影響,現(xiàn)今齊齊哈爾方言詞匯中仍有大量飲食詞語來源于滿語。
滿族的主食主要是面食,是將谷物磨面蒸熟而食,粘食居多,在齊齊哈爾的農(nóng)村,最有名的就是粘豆包。粘豆包,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滿族美食,現(xiàn)在齊齊哈爾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冬季吃粘豆包的習(xí)俗?!叭龈狻保瑏碜詽M語freshenefen,俗稱“撒年糕”,用黃米面和糯米粉攪拌,撒上紅豆蒸熟,是東北冬季的特色小吃。“小米子”來自滿語je,北方稱為“谷子”,可熬小米粥,也可蒸熟來吃。酸菜,滿語俗稱“布縮結(jié)”,在齊齊哈爾,大多數(shù)老百姓家冬季有腌制酸菜的習(xí)俗,將大白菜洗凈以后,放入缸中擺放整齊,將有一定重量的石頭壓在上面,過三個月以后就可以享用。酸菜有多種做法,烤肉、涮火鍋、包餃子、做湯時酸菜必不可少。
三、地名中的滿語詞匯遺留
地名是約定俗成的語言符號,記述了當(dāng)?shù)氐纳鐣v史與民族發(fā)展進程。滿語地名在齊齊哈爾方言中的遺留,向我們生動展示了齊齊哈爾地區(qū)的文化傳播交流和民族的發(fā)展變遷。隨著時間的推移,齊齊哈爾地區(qū)仍有特色的滿語地名在使用。
“齊齊哈爾舊稱‘卜奎bukui,原義是摔跤手,‘齊沁哈爾的音譯,是邊遠(yuǎn)地區(qū)的意思。[6]”“富拉爾基”是滿語地名在漢語中的典型遺留。富??h因縣境內(nèi)有富裕爾河流過,縣名由此而來?!案辉!痹跐M語中是“低洼地”的意思?!叭易哟濉笔驱R齊哈爾市下轄的非常有名的滿語村,“三家子”源自滿語 ilanbo,三家子村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滿語遺存最完備、最典型的地區(qū)。另外,齊齊哈爾的山與河流的命名也可以看到滿語遺留的痕跡。碾子山,“碾子”在滿語中為niyeleku,大致發(fā)音為“碾勒庫”。嫩江,滿語是“nonni”,意思是“碧綠的江”。“烏裕爾河”是滿語“烏羽爾”的音譯,“烏裕爾”在滿語中是“澇洼地”的意思。
四、結(jié)語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透過齊齊哈爾方言中的這些滿語詞匯,我們不僅透視了當(dāng)?shù)氐淖匀坏乩憝h(huán)境,還了解了齊齊哈爾豐富的社會歷史和民族文化[7]。滿語和漢語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鑒,促進了齊齊哈爾地區(qū)語言的繁榮發(fā)展,使齊齊哈爾方言成為東北方言中獨具特色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11
[2]中國話劇藝術(shù)研究會.中國話劇百年劇作選第13卷[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2007,335.
[3]郭澄清.大刀記第二部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5,308
[4][宋]文天祥.文天祥全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483
[5]曾樸.孽?;╗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358+359.
[6]高揚.東北方言中的滿語借詞[D].廣西師范學(xué)院,2010.
[7]于曉.東北方言詞匯中的地域文化[J].科教導(dǎo)刊,2011,(1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