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摘 要:嚴肅圖片和詼諧圖片是垃圾分類網(wǎng)絡新聞經(jīng)常使用的類型。通過對澎湃新聞、人民網(wǎng)、新京報等官方新媒體平臺的研究,認為嚴肅圖片內容更理性、構圖更整齊,多用于垃圾分類工作匯報,具有指示性、描述性的圖像意義;詼諧圖片的詼諧特質通過圖文互動或文字本身的趣味性表現(xiàn),多用于事件點評或輿論調控,具有多義性、情緒性和交際性的圖像意義。
關鍵詞:網(wǎng)絡新聞;環(huán)保圖片;視覺文化
在圖像時代,視覺因素成為社會文化的主導。網(wǎng)絡新聞圖片作為視覺文化中被看的對象,影響著人的信息認知與文化行為。目前的研究缺少對新聞圖片類型和使用的比較分析,這在環(huán)境新聞研究中更加突出。本研究以垃圾分類議題的網(wǎng)絡新聞圖片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類型和不同的使用意義。
1 垃圾分類報道中的網(wǎng)絡圖片文化類型
對微博賬號澎湃新聞、人民網(wǎng)、新京報、頭條新聞在2019年的所有微博內容,以“垃圾分類”為搜索詞進行檢索,可獲得圖片報道微博文本75條。研究發(fā)現(xiàn),4家媒體多在單條微博中使用1、2或9張圖片,圖片主要來自其他媒體。
新聞圖片在類型上是多樣的。在內容表達上有攝影圖片、自制圖片、圖示、截圖、圖表、專用配圖6種類別。其中,自制圖片是指通過電腦制作或手繪等方式形成的圖片,包括電腦繪圖、新聞漫畫、表情包等。而從受眾的主觀性層面,可以將圖片分為嚴肅圖片、詼諧圖片兩種類型。嚴肅圖片風格莊重,充滿不容置疑的理性色彩;詼諧圖片輕松幽默,感性色彩較濃,大眾易于接受。
2 嚴肅圖片與詼諧圖片的視覺文化比較
本文從視覺呈現(xiàn)、使用情境、圖像意義方面對比嚴肅圖片和詼諧圖片,結果如下:
2.1 視覺呈現(xiàn)比較
嚴肅圖片以圖示、圖表、部分攝影圖片為主。
圖示主要傳播垃圾分類知識,具有較強的說理性。其圖標、文字等元素排布整齊緊湊,并用不同色彩對垃圾進行分類標記。圖表有柱狀圖、折線圖、環(huán)形圖等,以可視化的方式傳達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部分攝影圖片以垃圾桶、垃圾和各社會主體的垃圾分類工作為主要內容,多以仰拍、特寫等方式突出主體性。
嚴肅圖片較重視色彩運用。一方面,圖片多以垃圾桶為主體,本身顏色就較為醒目。圖示也多使用與垃圾桶顏色相符的色彩,呼應垃圾分類的主題。另一方面,嚴肅圖片選用大面積的紅、綠、藍等,使圖片在微博中以壓縮狀態(tài)也引人注目,增強了傳播效果。
詼諧圖片以部分自制圖片和截圖為主。
自制圖片包括表情包和電腦繪圖。表情包又有影視劇、動畫和實景圖表情包。制作者分別在影視劇截圖、表情包、實景照片中添加說明性字幕或與垃圾分類相關的元素,滿足快文化時代下人們對搞笑的享受。[1,2]電腦繪圖中所有元素均可由電腦繪制,以文字表現(xiàn)詼諧性。
截圖主要是媒體截取的網(wǎng)友微博,其詼諧性通過圖片中文字的含義傳達。如頭條新聞截取了網(wǎng)友關于上海垃圾分類的相關微博,圖中的文字“你是什么垃圾”建構出垃圾本身和人兩種不同的意義空間,[3]突顯幽默感。
2.2 使用情境比較
嚴肅圖片與詼諧圖片作為垃圾分類報道的不同圖片類型,各有其使用情境。
其一,嚴肅圖片多用于匯報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尤其是政府部門在垃圾分類議題中的政令或標準發(fā)布。例如2019年6月29日和11月16日澎湃新聞微博賬號發(fā)布的住建部通知,均配以嚴肅圖片。
其二,詼諧圖片多用于事件點評或需要調控輿論時。如澎湃新聞微博賬號在2019年7月8日報道寶石被環(huán)衛(wèi)分成干垃圾時,就使用詼諧圖片進行點評。同時,當媒體發(fā)布某垃圾分類試點時容易發(fā)酵出較大的輿論場,配以詼諧圖片既可以消解媒體的政治性色彩,也可以在娛樂中幫助公眾表達對垃圾分類的訴求,緩解受眾壓力。[4]
2.3 圖像意義比較
嚴肅圖片具有指示性、描述性的圖像意義:
嚴肅圖片主要展現(xiàn)垃圾分類知識、分揀垃圾、監(jiān)督垃圾分類等議題。圖片對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是單向的,有較強的指示性意味,受眾觀看獲得的經(jīng)驗可以指導垃圾分類實踐。[5,6]畫面內容能給受眾呈現(xiàn)直觀的視覺形象,[7]其他幾項議題的報道圖片多體現(xiàn)出描述性意義,即通過視覺呈現(xiàn)建構出各社會主體的垃圾分類工作現(xiàn)實。
詼諧圖片具有多義性、情緒性和交際性的圖像意義:
其一,圖片具有多義性。垃圾本指失去使用價值、無法利用的廢棄物,圖片制作者根據(jù)其所處時代的文化密碼與情境信息對此進行創(chuàng)作,[8]將“你是什么垃圾”視作“不還嘴”的“挨罵”。這里的垃圾除本義外,已通過隱喻進行意義的解構和重構,指向人本身,使得垃圾分類的意義在物品與公眾間流動。
其二,圖片具有情緒性。人是信息傳播過程中的重要載體,[9]“垃圾”含義從物指向人,是“喪文化”的隱性植入,表現(xiàn)出圖片制造和使用者的自嘲,與受眾達成心理上的共鳴,提高受眾對垃圾分類的接受度。[10]
其三,圖片具有交際性。新聞媒體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開放性與無界性,[11]采用不同于傳統(tǒng)的詼諧視覺話語,營造了媒體與公眾平等交流的氛圍。參與感作為集體認同感的基礎,[12]受眾與媒體的溝通參與也使網(wǎng)民更加認同垃圾分類的意義。
3 基于視覺文化的使用反思
嚴肅圖片和詼諧圖片的組合運用具有合理性。首先,詼諧圖片的使用適應了閱讀新聞時間的碎片化特征,其獨特性能夠爭奪受眾的注意力資源。[13,14]其次,詼諧圖片易滿足人們對視覺刺激的追求,嚴肅圖片的理性可以平衡大眾的視覺感受。最后,視覺文化影響著大眾的價值信念,詼諧圖片的娛樂性容易模糊大眾的垃圾分類認知,嚴肅圖片能夠擴充受眾的垃圾分類知識儲備。
垃圾分類中的嚴肅圖片和詼諧圖片傳遞了社會生態(tài)和諧的正能量,彰顯了媒體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責任。[15,16]對文字、表情包等新媒體符號的運用,體現(xiàn)了媒體的融傳播思維。[17]但媒體在使用詼諧圖片的過程中要注意遵守傳播發(fā)展的規(guī)律原則,[18]謹防過度娛樂化對媒體形象的不良影響。同時媒體應把握審美深度,以防受眾因詼諧圖片平民化審美造成審美能力的弱化。[19,20]
參考文獻:
[1] 張沁沁,張曉晨.后期剪輯在慢綜藝中的運用——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大眾文藝,2018(14):142-143.
[2] 王網(wǎng)明.抖音網(wǎng)紅視頻的特征分析[J].大眾文藝,2019(12):149-150.
[3] 蔡雅雯.綠色廣告的視覺隱喻探究[J].藝術科技,2019,32(07):36+38.
[4] 陳相雨,丁柏銓.抗爭性網(wǎng)絡集群行為的情感邏輯及其治理[J].中州學刊,2018(02):166-172.
[5] 張銀柱,蔣守龍.后真相時代的科普傳播[J].戲劇之家,2018(22):212-213.
[6] 黃晨.綠色廣告影像訴求的“二律悖反”與“情感彌合”[J].藝術科技,2019,32(07):23-24.
[7] 張銀柱,蔣守龍.韓國電影《新世界》畫面內容與音樂應用探究[J].大眾文藝,2018(11):151-152.
[8] 陳相雨,潘鏡羽.接受美學視域下的領導人媒介形象塑造[J].傳媒觀察,2018(06):12-17.
[9] 黃慧敏.情感傳播視角下電影創(chuàng)作的魔幻呈現(xiàn)策略淺析——以《七號房的禮物》為例[J].今傳媒,2018,26(06):109-110.
[10] 蔡雅雯.環(huán)保認同與社會責任:綠色廣告話語的形成邏輯分析[J].新聞知識,2019(10):78-81.
[11] 吳啟越,劉雯.淺析網(wǎng)絡時代抗爭運動的視覺化嬗變與機理[J].戲劇之家,2018(36):219-220.
[12] 曹青云.環(huán)境抗爭中網(wǎng)絡視頻動員的基層治理[J].新聞知識,2019(04):36-39.
[13] 王俊霞.網(wǎng)絡空間中如何通過采訪提升新聞價值[J].大眾文藝,2019(06):178-179.
[14] 陳相雨,丁柏銓.自媒體時代網(wǎng)民訴求方式新變化研究[J].傳媒觀察,2018(09):5-12+2.
[15] 戴心怡.綠色廣告的意義泛化[J].戲劇之家,2019(30):234+236.
[16] 邵悅.綠色廣告的社會價值:理念、話語及內生矛盾[J].戲劇之家,2019(21):212-213.
[17] 姚文瀾,郭思遠,勾莞玥.擴大綠色傳播效果的新媒體路徑研究[J].戲劇之家,2019(29):222-223.
[18] 陳相雨.新時代我國廣電體制變革的現(xiàn)實動因和框架要求[J].今傳媒,2018,26(03):12-14.
[19] 張瑜,衛(wèi)欣.網(wǎng)絡微影像: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影像新形態(tài)[J].東南傳播,2018(10):105-107.
[20] 劉露,陳昱潔.網(wǎng)絡時代青年群體的審美異化研究[J].大眾文藝,2018(16):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