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鮮·馬合木提, 任莉莉, 汪文娟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呼吸內科常見病,在我國發(fā)病率在1%~4%,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氣喘、咳嗽、咳痰等,可嚴重影響其健康及正常生活[1]。哮喘患者可在感染、過敏原接觸、冷空氣刺激、情緒變化等因素誘發(fā)下急性發(fā)作,導致病情急性惡化,增加致死、致殘率[2]。氣道炎癥是哮喘主要病理特征,其表型與氣道內浸潤的炎癥細胞種類直接相關,且在急性發(fā)作時可發(fā)生變化,影響患者臨床特征及治療反應性[3]。誘導痰法是臨床明確氣道炎癥表型的金標準,但其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禁忌癥,且有并發(fā)癥風險,加之其處理過程復雜、技術及實驗室要求高,臨床有時需更簡便、可行手段去評估[4]。外周血細胞計數(shù)操作方便、可行性好,既往有研究報道顯示外周炎癥細胞或炎癥因子水平與誘導痰中水平存在一定相關性。本研究通過檢測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外周血細胞參數(shù),旨在分析其對患者氣道炎癥表型的預測價值。
1.1一般資料: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04例支氣管哮喘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指南中[5]哮喘診斷及急性發(fā)作分期,年齡18~70歲,經誘導痰檢測明確氣道炎癥表型,入組前1個月內無感染發(fā)生、抗生素應用,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存在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慢阻肺、肺栓塞、呼吸衰竭、氣胸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診斷,伴急慢性感染、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長期吸煙,臨床資料不全。104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35例,年齡18~70歲,平均(44.32±8.51)歲,哮喘病程1~32年,平均(7.54±3.16)年,體重指數(shù)19~30(25.36±3.41)kg/m2,經誘導痰細胞氣道炎癥表型:嗜酸性細胞哮喘49例(47.12%),中性粒細胞性哮喘30例(28.85%),混合粒細胞性哮喘14例(13.46%),寡粒細胞性哮喘11例(10.58%)。
1.2治療方法
1.2.1誘導痰及痰液處理:操作前先向患者解釋,取得配合;誘導前10min給予沙丁胺醇吸入(4噴,400ug),測定1s用力呼氣量(FEV1);給予清水漱口后,霧化吸入3%高滲鹽水共15min,收集痰液,若痰液量不足,繼續(xù)換4%高滲鹽水、5%高滲鹽水依次霧化吸入7min,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癥狀、反應,并注意監(jiān)測FEV1;選取痰液密度較高的部分,稱重,選擇其體積4倍的0.1%二硫蘇糖醇溶劑與之充分混合,在37℃下恒溫震蕩15min;經200目尼龍網過濾,倒入清潔燒杯,將黏液和碎片清除,取10μL痰液,離心(離心半徑13.5cm,1500r/min,10min)后分離上清液、涂片,經瑞氏吉姆薩染液處理后,行400個非鱗狀上皮細胞計數(shù)分類(光鏡下),計算嗜酸性粒細胞(EOS)、中性粒細胞(NE)、淋巴細胞(LY)、巨噬細胞(mμ)計數(shù)及百分比。
1.2.2外周血標本采集:于患者確診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2mL,乙二胺四乙酸二鉀二水合物抗凝管收集,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EOS、NE、LY、m計數(shù)及百分比。
1.3氣道炎癥表型分類標準:痰EOS百分比≧3%或NE百分比≧61%分別為嗜酸性粒細胞性哮喘或中性粒細胞哮喘,兩種細胞百分比同時高于界值為混合性粒細胞性哮喘,兩種細胞百分比正常視為寡粒細胞性哮喘。
2.1不同氣道炎癥表型誘導痰細胞參數(shù)比較:不同氣道炎癥表型痰EOS、NE參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嗜酸性粒細胞哮喘組EOS計數(shù)及百分比顯著高于混合性粒細胞哮喘組、中性粒細胞哮喘組、寡粒性細胞哮喘組(P<0.05),中性粒細胞性哮喘組NE計數(shù)及百分比顯著高于混合性粒細胞哮喘組、嗜酸性粒細胞哮喘組、寡粒性細胞哮喘組(P<0.05);四種氣道炎癥表型患者LY計數(shù)及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寡粒細胞性哮喘m百分比顯著高于寡粒性細胞哮喘組、中性粒細胞哮喘組、混合性粒細胞哮喘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氣道炎癥表型誘導痰細胞參數(shù)比較
2.2不同氣道炎癥表型外周血細胞參數(shù)比較:不同氣道炎癥表型外周血EOS、NE參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嗜酸性粒細胞哮喘組外周血EOS計數(shù)及百分比均顯著高于中性粒細胞性哮喘、寡粒細胞性哮喘(P<0.05),與混合粒細胞性哮喘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性粒細胞性哮喘組外周血NE計數(shù)及百分比顯著高于嗜酸性粒細胞組、混合粒細胞組及寡粒細胞組(P<0.05);四組外周血LY計數(shù)及百分比、m細胞計數(shù)及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氣道炎癥表型外周血細胞參數(shù)比較
2.3外周血細胞參數(shù)與痰細胞參數(shù)相關性:外周血EOS計數(shù)及百分比均與痰EOS百分比呈強正相關(P<0.05),外周血NE計數(shù)及百分比與痰NE百分比呈弱正相關(P<0.05);外周血LY、m細胞計數(shù)及百分比與痰LY百分比、m百分比無相關關系(P>0.05),見表3。
表3 外周血細胞與痰細胞相關性(r)
表4 外周血EOS預測嗜酸性粒細胞哮喘 NE預測中性粒細胞哮喘的診斷效能
圖1 外周血EOS預測痰EOS≧3%的ROC曲線
圖2 外周血NE預測痰NE≧61%的ROC曲線
2.4外周血細胞參數(shù)預測嗜酸性粒細胞哮喘和中性粒細胞哮喘的ROC曲線:外周血EOS計數(shù)預測痰EOS≧3%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31,約登指數(shù)最大值為0.712,對應最佳截斷值為0.29(×106/mL),此時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857、0.855;外周血EOS百分比預測痰EOS≧3%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01,約登指數(shù)最大值為0.465,對應最佳截斷值為5.82%,此時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592、0.873,見圖1。外周血NE計數(shù)預測痰NE≧61%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51,約登指數(shù)最大值為0.302,對應最佳截斷值為4.67(×106/mL),此時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667、0.635;外周血NE百分比預測痰NE≧61%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06,約登指數(shù)最大值為0.403,對應最佳截斷值為65.28%,此時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633、0.770,見圖2。外周血EOS預測嗜酸性粒細胞哮喘,NE預測中性粒細胞哮喘的診斷效能,見表4。
氣道炎癥表型是一種用于哮喘分類、治療反應性評估、預后判斷的重要方法,其根據患者氣道內浸潤炎癥細胞差異可分為嗜酸性粒細胞性、中性粒細胞性、混合粒細胞性、寡粒細胞性4種類型,不同表型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敏感性有一定差異,且當哮喘急性發(fā)作,氣道炎癥表型可發(fā)生變化,因此臨床需要通過判斷患者氣道炎癥表型來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以更好控制患者癥狀、改善其生存質量[6]。嗜酸性粒細胞性哮喘是經典氣道炎癥表型,以氣道內較多EOS浸潤為基本特征,其發(fā)生機制可能與Th2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有關,尤其是與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5、白細胞介素-13等關聯(lián)密切,患者具有早發(fā)、存在家族史、伴過敏性鼻炎等特征,相比其他表型哮喘,該表型哮喘患者對激素治療敏感性較高,急性發(fā)作時控制效果更好[7]。中性粒細胞性哮喘在哮喘急性發(fā)作中也較為常見,以氣道內中性粒細胞浸潤為特點,其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其發(fā)生可能和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7關聯(lián)密切,既往有研究指出,急性發(fā)作中性粒細胞型哮喘患者在吸入激素使用量和時間方面均大于嗜酸性粒細胞性哮喘,提示該表型哮喘對激素反應性更差[8]。混合粒細胞型哮喘氣道內EOS、NE水平均較高,其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或因Th2、Th17免疫相互交叉所致,該表型往往治療效果不佳、預后差,寡粒細胞性哮喘患者氣道內無典型EOS、NE等浸潤,急性發(fā)作患者具有癥狀多、激素治療反應性差特征。
誘導痰技術是當前分辨氣道炎癥表型主要手段,在臨床已有廣泛應用,但考慮到該技術費時、費力、技術要求高,且存在一定使用禁忌和潛在并發(fā)癥風險,并不適用于每位哮喘患者,臨床也需要一些操作簡便、可行性更高方式去預測。外周血細胞參數(shù)分析操作簡便易行,且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外周血EOS與誘導痰EOS參數(shù)存在相關性,檢測外周血細胞參數(shù)或可以預測氣道炎癥表型。本研究經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外周血EOS計數(shù)及百分比均與痰EOS百分比呈強正相關,外周血NE計數(shù)及百分比與痰NE百分比呈弱正相關,提示檢測外周血EOS、NE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痰相關細胞水平。進一步行ROC曲線分析發(fā)現(xiàn),外周血EOS計數(shù)、百分比預測痰EOS≧3%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931、0.801,外周血NE計數(shù)、百分比預測痰NE≧61%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51、0.706,提示外周血EOS參數(shù)、外周血NE參數(shù)能一定程度上預測患者氣道炎癥表型,且以外周血EOS參數(shù)預測嗜酸性粒細胞哮喘價值更好。白雪等[9]曾以外周血EOS百分比診斷嗜酸性粒細胞哮喘,發(fā)現(xiàn)其ROC曲線下面積為0.784,診斷價值較患者呼出氣一氧化氮、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水平更高。。
綜上所述,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外周血EOS和NE參數(shù)對氣道炎癥表型均有一定預測價值,臨床或可以以此作為氣道炎癥表型的簡便、快速判斷方式,用于一些誘導痰檢測使用禁忌、依從性差等患者中,以更好指導患者診療及預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