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利
2009 年,《人民日報》曾發(fā)了一篇報道《翅果油樹:神奇的國寶》,讓很多人對這一神奇的樹木有了了解。說它神奇,是因為發(fā)現這個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紀的物種,是與恐龍同齡的植物活化石。說它是國寶,是因為在全球范圍內,僅在中國呂梁山一帶有零星分布,堪稱“中國珍稀、世界唯一”。
翅果油樹,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喬木或灌木,可高達10 米,是一種新型優(yōu)質木本油料作物。幼枝灰綠色,密被灰綠色星狀絨毛和鱗片,老枝絨毛和鱗片脫落,栗褐色或灰黑色。葉片較大,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 ~ 15 厘米,寬3 ~ 11 厘米;萼筒鐘狀;果實近球形,密被絨毛,具明顯的八棱脊,翅狀。
這種野生植物熬過了多少劫難,掙扎了幾百萬年活到現在不容易??墒侨藗儧]看上它,甚至長久以來連個名稱都沒有,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它的主要用處就是被鄉(xiāng)民砍來作柴燒。它樹干很硬,也可做成家具、農具、搟面杖之類。有時村民采下樹上的果子來熬點油,誰家生了小孩,用翅果油烙點面餅,給產婦補補身子。
1899 年,法國植物學家格德在中國內陸考察,穿過山西到陜西戶縣時,發(fā)現了這個他從未見過的物種。他為此驚嘆不已,隨即向科學界宣告了這一發(fā)現,于是外部世界才第一次知道了有這種樹。
之前,人們只知道胡頹子屬的羊奶子、沙棗等野生水果,營養(yǎng)和口味俱佳,卻不知道該屬在中國西北山區(qū)還有這么個油料樹木。這個新認識的胡頹子成員,果外形有八棱,形如八條翅膀,被稱作翅果。一直到1966 年由中國農林科學院專家鑒定后,才給出了中文正式名稱——翅果油樹。
20 世紀90 年代,聯合國發(fā)展計劃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派遣專家來山西實地考察,對翅果油樹進行資源評價。翅果油樹已進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并列為國家一類保護樹種。
山西鄉(xiāng)寧縣被認證為翅果油國家地理原產地, 并被原農業(yè)部授予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09 年,全球首家翅果油樹博物館在山西省鄉(xiāng)寧縣奠基。山西省翼城縣為翅果油樹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并于2014 年4 月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xié)會命名為“中國翅果油樹之鄉(xiāng)”。
2018 年,在河南省博愛縣的太行山南麓,也發(fā)現了少量翅果油樹的野生蹤跡。
翅果油樹抗寒、抗風、耐旱、耐貧瘠,適宜在干旱地區(qū)生長。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人稱“砍不死的樹”。山西省鄉(xiāng)寧縣有一棵樹齡超過600 年的古樹,歷經多次雷劈,樹干已經碳化,仍枝葉繁茂,開花結果,被當地稱為“神木”。翅果油樹本身耐活,也就意味著經濟壽命長,栽種后可長達數百年產生經濟效益。
翅果油樹還有個特點,它的根系發(fā)達,且生有與豆科植物類似的根瘤,能固氮改良土壤。發(fā)展栽種此樹,可成為綠化荒山荒坡、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山地經濟植物。
經過多年人工繁育,現在鄉(xiāng)寧縣已有66.7 平方千米成林的翅果基地。如今翅果油樹已走出原產地,向外地發(fā)展。河北省秦皇島市也有企業(yè)開始規(guī)?;耘?,并有翅果油、翅果茶、翅果蜜等多種產品問世。遼寧、河南等地也有引種。
翅果油樹是一種稀有的優(yōu)良木本油料,種仁出油率為30% ~35%,可供食用和藥用。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約90%,與國際上推薦的優(yōu)質食用油茶油相當。油中亞油酸含量約45%,油酸含量約41%、α- 亞麻酸含量約6.6%。α- 亞麻酸代表n-3 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代表n-6 不飽和脂肪酸,兩者含量之比為1:7,非常接近人類母乳的比例。翅果油樹的種仁蛋白質含量約為30%,其中必需氨基酸與雞蛋中的必需氨基酸組成相似,屬于優(yōu)質蛋白,并有近似核桃仁的香味。
種仁中維生素E 含量每百克高達1.5 克,是花生米的70 多倍、沙棘種子的12 倍,成為制作高濃度維生素E 膠囊的優(yōu)良材料。
翅果油樹營養(yǎng)成分如此豐富、均衡,易被人體吸收,被譽為“天然母乳”。目前產量有限,售價極高。
翅果油樹葉片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含量也非常豐富,比如多糖、植物甾醇及黃酮類等,具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如用于生物降脂藥的優(yōu)質原料、強化食品及高檔化妝品的添加劑。翅果殼可制作活性炭;榨油后的籽粕是上等肥料;翅果花是早春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