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燕
(豐都縣中醫(yī)院,重慶 豐都)
肺炎在老年患者之中極為常見,死亡率較高,多數(shù)患者需住院治療,因老年患者各個器官退化,儲備能力下降,抵抗力減弱,一旦受到細菌病菌的入侵,極容易導致肺部感染,使痰液阻塞氣道[1]。若未及時治療,則會導致臨床治療難度加大,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及早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對于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2]。本次研究以10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X 線診斷對老年肺炎患者的應用價值,詳細情況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被確診為肺炎,其中男性53 例,女性47 例,最大年齡為85 歲,最小年齡為60 歲,平均為(65.7±5.5)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入選標準:患者均符合肺炎診斷標準;年齡高于60 歲;患者對于此次研究具有良好的配合;經過醫(yī)護人員對X 線的相關介紹,依舊愿意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標準:患者患有其他重大類型的疾??;具有語言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明確表達自身心理感受。
100 例患者均實施懸吊式無線平板DR 與16 排螺旋CT檢查。DR 檢查,患者取立位,采用德國西門子懸吊式無線平板DR(YSIO)對患者的胸部進行正側位攝片。16 排螺旋CT 檢查,使用德國西門子16 排螺旋CT(SMOTION)儀器對患者實施檢查,患者需保持平靜,掃描范圍:肺尖至肺底;相關參數(shù)設置;電流120 mA,電壓為120 kV,層厚為4.0 mm,螺距為1.0。檢查完畢后,需由2 名專業(yè)且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對檢查所得結果進行分析。
研究結束后,對兩種檢查方式的準確率進行對比分析。
使用SPSS 21.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使用t 檢驗,()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卡方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螺旋CT 檢查檢測準確率高于DR 檢查檢測準確率,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的準確率對比(n, %)
大部分的老年患者是在受涼和過度勞累之后引發(fā)肺炎,臨床表現(xiàn)為:高熱寒戰(zhàn),低熱與不發(fā)熱是常見癥狀之一,因寒戰(zhàn),老年患者常具有頭疼或者四肢酸痛等表現(xiàn);咳嗽,伴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患者咳嗽的癥狀也愈發(fā)明顯,初期多為刺激性干咳,隨病程的延長,可出現(xiàn)黏液或者帶血絲痰,末期具有鐵銹性痰出現(xiàn);胸痛,患者胸部疼痛感明顯,其隨患者呼吸加重而加劇,病情嚴重時可擴散至肩部以及腹部;呼吸困難,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淺而快的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具有紫鉗的發(fā)生;惡心嘔吐,少部分患者具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能具有意識模糊等精神狀況[3]。
肺炎主要是因機體終末氣道,肺間質以及肺泡等部位出現(xiàn)炎癥,致病原因多為患者受到病菌的感染、藥物因素以及出現(xiàn)過敏等。若在患者發(fā)病期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4]。醫(yī)學上對于肺炎的分類具有不同的標準,依據(jù)解剖位置的差異,可分為小葉性肺炎、間質性肺炎以及大葉性肺炎;依據(jù)病原菌的差異可分為非典型病原體肺炎、細菌性肺炎以及肺真菌病等,依據(jù)患者初次患病的地點可分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以及社區(qū)獲得性肺炎[5]。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肺炎患者的人數(shù)正在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居多,對老年群體的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威脅,因患者具有個體的差異性,在臨床癥狀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這為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增加了相應的難度,故研究對此類患者有效的診斷方式十分必要[6]。
X 線屬于一種電磁波,具有化學、生物學以及物理學等多方面的性質。化學性質:具有感光、著色等作用;生物學性質:X 線在一定程度上可對增殖性較強的細胞產生損害。老年患者體質相對較弱,無需患者的高度配合,操作檢點,所需時間短,對于老年患者較為適合,但因X 線具有一定的損傷性,因此嚴禁孕婦做此項檢測,避免對卵細胞或者是受精卵造成損害;物理性質,X 線可在同介質中傳播,電磁場不會對其造成影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具有價格低廉、操作簡單、圖像容易保存等眾多優(yōu)點,也得到了多數(shù)病人的認可[7]。CT 是醫(yī)學上常用的儀器之一,使用范圍廣,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滑環(huán)技術將信號線、運動X 射線管和探測器滑動電刷以及金屬環(huán)進行導聯(lián)。胸部CT 檢測對于患者發(fā)生炎癥部分、密度、形態(tài)等情況可進行準確有效的表示,對于肺癌、肺結核等疾病能夠準確地鑒別,敏感性以及特異性高,同時掃描時間快速,可以防止因患者呼吸因素對所得結果造成的影響,是診斷肺炎的一種有效手段[8]。
在本次研究中,CT 檢查診斷準確率高達98%,CT 檢查與DR 檢查技術相比,CT 更能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清晰的顯示,患者多數(shù)為肺部局灶性病變,肺紋理具有絮亂、粗大等特點,雙肺內側呈網格狀變化,邊界不清晰,少數(shù)患者為斑片狀陰影均勻分散在雙肺下葉,邊界具有模糊的特點。在治療結束后,患者均得到相應的好轉,故CT 檢查對于老年患者病灶顯示較為精確,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相應的客觀依據(jù),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在X 線檢查中,對老年患者實施CT 檢查準確率較高,有利于確定患者肺炎的類型,及時制定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促使患者盡快恢復,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值得在醫(yī)學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