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小芳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河北 唐山)
腦血栓是一種以腦動脈粥樣病變?yōu)榛A病理特征的腦血管疾病,多見于老年群體,且具有“雙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1]。阿司匹林是臨床治療腦血栓等疾病的常用藥物之一,但單一用藥效果有限[2-3]。本文中,我院在為老年腦血栓患者提供阿司匹林服用的同時,加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獲得的預后令人滿意?,F(xiàn)將研究整理、匯報如下。
此次入組的84 例老年腦血栓患者資料均完整,由我院自2017 年6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通過顱腦CT 或MRI 等技術證實病情,未見患者伴有嚴重肝功或腎功問題,既往無藥物過敏史。以隨機數(shù)表模式將患者分配入A、B 組,A 組(42例)中,男:女,22:20 例,年齡在60~82 歲,平均(67.3±6.4)歲;B 組(42 例)中,男:女,23:19 例,年齡在60~81 歲,平均(67.6±5.8)歲。通過SPSS 20.0 軟件對A、B 組間的基線資料做處理,P>0.05,適合做統(tǒng)計研究。
在常規(guī)氧療、營養(yǎng)神經(jīng)、抗感染、限鹽以及對癥干預等措施處理下,向A 組提供阿司匹林單藥治療,每次量取75~100 mg,每日口服2 次。向B 組提供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療,前者用法用量與A 組相同,后者每次口服量取10 mg,每日1 次。
A 組與B 組均接受4 周時間的用藥與研究。
在療程結束后評估A、B 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恢復情況,具體參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同時對A、B 組的用藥療效進行判定:①治愈:用藥后經(jīng)NIHSS評估,顯示分值較前下降≥90%,且患者完全恢復自理能力;②顯效:用藥后經(jīng)NIHSS 評估,顯示分值較前下降46%~89%,且患者的自理能力基本恢復;③有效:用藥后經(jīng)NIHSS 評估,顯示分值較前下降18%~45%,但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較明顯的依賴;④無效:用藥后經(jīng)NIHSS 評估,顯示分值較前下降≤17%或不降反升。
使用SPSS 20.0 軟件中的卡方與t 對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計量資料)做檢驗,P<0.05 提示研究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用藥療效、神經(jīng)功能兩方面,B 組的改善幅度較A 組均更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A 組與B 組的用藥療效與神經(jīng)功能評估結果[(n, %),
表1 A 組與B 組的用藥療效與神經(jīng)功能評估結果[(n, %),
組別治愈 顯效用有效藥 療效無效 總有效率神評經(jīng)images/BZ_170_2149_1397_2155_1398.png分功(能分缺)損A 組(n=42) 6 10 14 12 71.4 15.73±2.46 B 組(n=42) 14 15 11 2 95.2 11.08±1.58
腦血栓是神經(jīng)內科臨床的常見疾病之一,患者多于靜息或睡眠狀態(tài)下起病,并且發(fā)病時多有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偏癱以及偏盲等癥狀表現(xiàn),非常影響其身心健康。目前臨床針對腦血栓的治療,多以加速恢復神經(jīng)功能、改善缺血區(qū)供血為原則,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等[5]。
阿司匹林作為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之一,在國際臨床上已有較長的使用歷史。其對血小板凝集有抑制性,并且對大腦微循環(huán)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非常適用于腦血栓等腦血管疾病的治療。而他汀類藥物是臨床的常用降脂、調脂藥物,典型他汀類藥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該類藥物的藥理特性主要在于對肝臟限速酶有抑制作用,可通過阻斷肝內膽固醇的合成,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以及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進行阻斷。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對腦血栓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療均有確切的效果,但單一用藥的療效明顯不及聯(lián)合用藥,可能與二者聯(lián)合的協(xié)同機制有關[6-8]。此次研究中,我們對此持同樣看法。結果顯示,B 組用藥后的療效提升較A 組更為明顯,同時B 組用藥對神經(jīng)功能缺的改善也要較A 組占優(yōu),說明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合用對改善腦血栓患者預后更有助益。
綜上所述,在阿司匹林用藥的基礎上,向老年腦血栓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能夠獲得較單純用藥更良好的藥效,并可加速恢復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