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美娟 趙群芳
【摘要】目的:分析賦能教育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記錄年齡、性別、病程、用藥等基礎信息,同時采取隨機的方式將納入病例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對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規(guī)健康指導以及常規(guī)胰島素使用教育,對觀察組糖尿病患者采取賦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以患者對胰島素注射相關知識掌握率、患者自我胰島素注射技能準確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發(fā)生率、兩組患者出院時及6個月后胰島素注射技能得分為指標,對比不同健康教育指導的效果。結果:對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規(guī)胰島素注射教育與指導,對觀察組糖尿病患者采取賦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之后發(fā)現(xiàn)在各指標方面,觀察組患者皆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結論:賦能教育工作坊在胰島素注射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對患者的自我效能進行提高,提升患者對血糖的控制水平,因此應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賦能教育工作坊;糖尿病;胰島素注射教育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02-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這也間接導致糖尿病的患病率在現(xiàn)實中逐年提升?,F(xiàn)有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約有1.14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達到了11.6%,可見這一疾病已經(jīng)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并引發(fā)了大范圍的公共健康問題。糖尿病的主要癥狀為血糖不正常升高,因此如果能夠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對治療、緩解其糖尿病癥狀的重點。目前控制血糖的常規(guī)手段為胰島素注射,所以注射胰島素成為了糖尿病患者不可回避的問題。在患者對胰島素進行自我注射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注射不夠規(guī)范、不夠準確的問題,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患者對胰島素注射不夠了解,院方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夠到位。為了能夠在現(xiàn)實情況中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提升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就應在為糖尿病患者開展胰島素注射教育的同時應用賦能教育工作坊,控制患者的血糖。據(jù)此本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記錄年齡、性別、病程、用藥等基礎信息,研究賦能教育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做出如下報告:1
1.1一般資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的方式將100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患者,對患者的年齡信息進行記錄,此外,性別、病程級用藥等基礎信息也包括在其中。在50例對照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在41-82歲之間,平均年齡(60.78±3.54)歲,病程為7~24(8.31±2.52)年;在50例觀察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在51-72歲之間,平均年齡(61.72±3.61)歲,病程為6-25(8.74±2.18)年。經(jīng)對比發(fā)現(xiàn)兩組糖尿病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差異不明顯,不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因此可以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診斷,患者被確診患上2型糖尿病;2.患者的病情要求其在出院后對胰島素進行自行注射;3.患者不存在使用胰島素筆的經(jīng)歷;4患者的語言能力正常;5.患者已成年;6.患者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自愿參加本研究。
排除標準:1.患者的癥狀較為嚴重,同時并發(fā)了其他疾病;2.患者存在精神障礙者;3.患者處于妊娠期。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對照組50例糖尿病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具體內容如下: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指導;對患者胰島素的使用問題進行指導,并針對相關問題開展糖尿病講座,內容除了包括胰島素注射的內容之外,還包括飲食用藥規(guī)范、胰島素筆的安裝、胰島素的開啟時間、針頭更換等。
1.2.2觀察組
對觀察組50例糖尿病患者實施內分泌科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并在此基礎上采用賦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首先,選擇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組織,采取小組式管理的方式,對患者開展胰島素注射教育。其次,設計調查問卷,采取隨機方式對其進行發(fā)放、收集,了解患者的需求。再次,查閱與胰島素注射教育相關的文獻,了解患者普遍關注的問題,以此為基礎對教育內容進行完善,保證教育效果。再次,護理人員需要讓患者嘗試自行注射胰島素,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就為其進行講解,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另外,還需要對胰島素注射教育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可利用網(wǎng)絡及移動設備讓患者對胰島素注射教育的信息進行獲取,同時對糖尿病護理人員的微信群進行建立,為患者實時解答問題。再次,加強對于患者的溝通,每周都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想法,并引導患者提出合理注射胰島素的自我計劃。最后,護理人員需要對胰島素注射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估,對糖尿病患者出院當日及出院后6個月的胰島素注射技能分數(shù)進行確定。
1.3觀察指標
以患者對胰島素注射相關知識的掌握率為觀察指標,由科室設計調查問卷,之后向患者發(fā)放,填寫完畢后收集;以患者的自我胰島素注射技能準確率為觀察指標,整體自我技能考核由科室進行設計;將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低血糖發(fā)生率作為考察指標,在患者入院后,第7-14天的空腹血糖值進行記錄,并記錄患者用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值;以胰島素注射技能得分為觀察指標,對患者出院時及6個月后的胰島素注射技能得分進行統(tǒng)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在得出數(shù)據(jù)后,對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運用,處理、統(tǒng)計所得數(shù)據(jù)。除血糖控制情況、胰島素注射技能得分比較采取t檢驗(檢驗水準a=0.05)外,其余指標比較采用X2檢驗。
2.1對照組、觀察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相關知識掌握率的比較
對比對照組、觀察組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注射相關知識掌握率,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對胰島素注射相關知識的掌握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見表1:
2.2對照組、觀察組糖尿病患者自我胰島素注射技能準確率的比較
在患者自我胰島素注射技能準確率方面,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2.3對照組、觀察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發(fā)生率的比較
在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方面,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見表3:
在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見表4:
2.4對照組、觀察組糖尿病患者出院時及6個月后胰島素注射技能得分的比較
在患者出院時及6個月后胰島素注射技能得分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見表5:
在全球范圍內,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xiàn)胰島素注射方法不規(guī)范的情況,這一問題在國內尤為明顯,如果不對其進行解決,就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水平,降低治療效果。目前有研究表明,在國內胰島素的使用率已經(jīng)達到了30%,但是有超過半數(shù)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著不按照醫(yī)囑規(guī)定次數(shù)、劑量注射胰島素的情況,間接增加了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幾率。為了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方法錯誤、反復使用注射針頭等問題進行解決,應合理開展胰島素注射教育,靈活的運用不同管理模式提升胰島素注射教育的效果,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目前在胰島素注射教育中涉及到的相關管理模式較多,但都各有缺陷,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研究將賦能教育工作坊的方式應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教育當中,通過有效的賦能教育工作坊模式對患者的問題進行解決,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度,促進糖尿病患者自主注射胰島素水平的提升,促進其早日康復。
賦能原本是一種管理學方法,被應用與企業(yè)管理的實踐當中,隨著生物醫(yī)學的發(fā)展,這一理論漸漸的開始被引入到理學范疇,強調個體自我效能的增加,直至對主動行為進行改變。賦能的核心在于激發(fā)患者的積極性,讓他們提升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工作坊主要是指以小組形式對教學模式進行開展,通過賦能教育工作坊,能夠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改善,并對其并發(fā)癥進行預防,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即便是在脫離了醫(yī)院及護理人員管理的情況下,保證患者仍然能夠合理注射胰島素控制自身血糖。總而言之,賦能教育工作坊的核心目標在于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提升,從而對生存質量進行提高。
本研究對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規(guī)胰島素注射教育與指導,對觀察組糖尿病患者采取賦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之后發(fā)現(xiàn)在各指標方面,觀察組患者皆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梢娰x能教育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教育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具體的說,賦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可鼓勵支持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中的主導地位,增強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認知程度,通過小組中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與患者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糖尿病患者對自身血糖的控制能力,即使在出院后,也能規(guī)范自身的胰島素注射和行為習慣,確保院外低血糖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賦能教育工作坊在胰島素注射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對患者的自我效能進行提高,提升患者對血糖的控制水平,因此應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