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寧
【摘要】目的:分析腦垂體瘤病人圍術過程的心理護理。方法:選擇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治療的36例腦垂體手術病人,對其實施圍術過程的心理護理干預。結果:通過不同護理計劃護理后,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SDS與SAS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的評分(P<0.05)。結論:腦垂體瘤病人圍術過程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病人不良情緒。
【關鍵詞】心理護理;腦垂體瘤;病人;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25-01
腦垂體瘤屬于一種良性病癥,臨床選擇手術切除醫(yī)治。因為腫瘤部位特殊,對病人身體影響很大,病人極易形成恐懼、緊張、焦慮心情。本文探究腦垂體瘤病人圍術過程采取心理護理計劃對其產生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治療的36例腦垂體手術病人,對其實施圍術過程的心理護理干預,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齡30-60歲,平均面臨41歲。研究樣本中術前產生焦慮、抑郁等異常情緒的病人占60%,其中女性最多;術中產生恐懼情緒的病人占40%,其中男性最多;術后產生心理負擔、郁悶心情的病人占30%,其中,男女各占1/2。
1.2方法
(1)術前護理。結合腦垂體瘤病人術前的心理和情緒狀況,為保障手術正常完成,令病人積極配合手術的開展,在術前應當先給病人家人進行思想教育,獲得他們的自覺配合,向病人家屬講述術前病人心理脆弱,家屬對其關心、使病人放下思想壓力的意義,由于家人的勸解是最使病人信服的,因此病人家屬的積極配合十分關鍵。而且,護理者應主動與病人交流,多講解與病人有相同情況且成功痊愈的真實案例,講述其他病人戰(zhàn)勝病魔時的態(tài)度,告訴病人自己隨機均在其身邊,鼓勵他們消除恐懼。在向病人講解時,應注意語氣的平穩(wěn)和柔和,而且護理者的動作也應穩(wěn)重、大方,給病人安全的感覺,如此方可爭取到病人的信賴。同時,醫(yī)護者要保證舉止穩(wěn)重,動作平穩(wěn),語言坦誠,如此方可營造出較好的心理護理環(huán)境,有助于心理護理的實行。
(2)術中護理。對術中腦垂體瘤病人采取心理護理,關鍵是從肢體語言與語言方面來安撫病人,在醫(yī)護動作上應大方、自然和穩(wěn)重,防止病人形成急躁和緊張的情緒。手術過程,為保障手術空間的良好與無菌化工作,術中護理者語言較少,主要采取肢體語言。因此,此時的心理護理主要是肢體語言,注重安慰病人的情緒,勸慰病人手術很快結束,或是講些與手術沒有關系的話,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降低病人的緊張情緒。
(3)術后護理。術后的腦垂體瘤病人是恢復機體的階段,該段時間若病人可以維持樂觀、愉快的情緒,對術口的愈合、機體的康復均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本研究調查過程,發(fā)現一些病人依然有顧慮心、焦躁心以及不安的心情,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進而影響術后復原,因此對病人加強術后心理護理非常重要。
經過對36例腦垂體瘤手術病人實施圍術階段心理護理,令腦垂體病人科學認識手術,形成戰(zhàn)勝病魔的自信,并且36例病人都獲得了手術的成功和術后的復原。
針對趨于痊愈的病人,也不可忽略心理護理。由于該階段的病人,會回歸工作及生活之中,其思考的大都是生活方面糾結的事情,情緒也容易出現煩躁和不安。醫(yī)護者應指導病人維持良好的情緒,并注意適量運動、注意飲食合適和科學搭配。針對運動較難的病人,醫(yī)護者應輔助他們做一些小動作的運動,或是幫助他們按摩,促進病人的血液循環(huán)。
綜上所述,腦垂體瘤病人的心理護理,對提升病人的免疫力、心理和機體痊愈有顯著意義。醫(yī)護者應把握好心理護理的標準,配合標準化、人性化、個體化的細心護理操作和呵護,方可令病人得到心理健康,及早恢復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