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蘭朵
1
為了繼續(xù)唱歌,暮年的瓊·貝茲(Joan Baez)想了很多辦法。比如,遵從聲音治療師的建議,每隔半個小時,就在鬧鐘的提醒下喝一次水,以保護嗓子。她還在技巧上做了新的嘗試,讓高音點到為止,而不是像年輕時那樣毫不費力地綿綿不絕地延續(xù)。盡管還保持著這個年紀不多見的美好容貌,但她的嗓音卻如同一條日漸干涸的河床,開始承受世人的指責。人們對她的新專輯非常失望,一遍又一遍地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重復著“蒼老”這個詞。她的心理出了問題,不得不跟兒子一起去接受心理治療。
嗓子的問題從60歲之后就開始困擾著她,除此之外,還有創(chuàng)作力的匱乏。不知從哪一天起,她就寫不出歌來了。她像突然之間失去法力的神,緊張得四處去討教回天的方法。經(jīng)紀人讓她試試從身邊的東西著手,于是她寫了一首《椰子之歌》,但馬上被團隊否決了。他們告訴她,“萬一傳唱開來,別人一看到你,就會想到‘椰子小姐”。作為一個一生都活躍在舞臺上的民謠歌手,瓊·貝茲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盡管她的創(chuàng)作力一直都不算旺盛,但當真正的枯竭來臨時,她還是難以接受。很多年前,她就告訴傳記作家羅伯特·謝爾頓,她渴望像鮑勃·迪倫一樣,寫下所有的感受,但是她做不到,這令她懊惱。而羅伯特·謝爾頓卻在迪倫的傳記中毫不客氣地寫道:“作為歌手,迪倫的音樂造詣遠遠超過貝茲?!辈恢惼澘戳诉@句話是什么感受。不可否認,長久以來,鮑勃·迪倫的名字都覆蓋在她的名字之上,就像那首與他有關(guān)的歌覆蓋在她所有的歌曲之上。這種擺脫不掉的聯(lián)系令她愛恨交織。或許,這才是她內(nèi)心深處的焦慮之源。
2
1941年,瓊出生在紐約。在家里的三姐妹當中,她的膚色更像墨西哥裔的父親,而不像蘇格蘭裔的母親那么白。這在當時的美國可不是件幸運的事情。漂亮一文不值,偏黑的膚色令她在學校遭受到孤立和歧視,連她的妹妹咪咪都會刻意躲著她。這激起了瓊內(nèi)心最初的叛逆和反抗。
50年代,美國擔心蘇聯(lián)搞空襲,學校里常有類似中國早期的防空演習。老師對大家說,蘇聯(lián)的原子彈時刻都會發(fā)射到美國,你們聽到警報,要趕快離開學校跑回家去。瓊對這種做法表示懷疑,親自對速度與距離進行計算,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如果原子彈真的來了,警報所給的時間根本不夠她跑回家。于是,在下一次警報來臨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出去了,瓊卻坐在教室里一動不動。她因此上了當?shù)氐膱蠹垺?/p>
瓊的與眾不同是與生俱來的。那時候的她,披著長長的黑發(fā),閃動著自由不馴的黑眼睛,滿不在乎地走在校園里,就像個波西米亞公主。
中學畢業(yè)后,瓊隨家人搬到波士頓,并入讀波士頓大學。哈佛廣場的民謠演奏激發(fā)了她極大興趣,加上父親常帶她們姐妹三人去咖啡館看民謠歌手表演,不久之后,瓊就抱著木吉他開始了她的音樂生涯。她的第一次商業(yè)演出,是在著名的“垮掉派”俱樂部Club47,周薪十美元。
彼時,凱魯亞克已經(jīng)寫出了《在路上》,但是這本書還未形成巨大影響。因《嚎叫》而贏得盛名的金斯堡則正在亞洲研究佛學。“垮掉派”青年在社會上的標簽是吸大麻、流浪者和小偷。然而這些并未影響到瓊·貝茲的生活方式,她是俱樂部里的另類,始終如一地保持著自己正常的生活觀念。說起來這或許不是她在刻意追求“正確”,而是從來沒有人可以改變瓊·貝茲,除了她自己。
沒過多久,瓊自然清澈的嗓音吸引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美國民謠界最著名的經(jīng)紀人阿爾伯特·格羅斯曼。猶太人敏銳的商業(yè)嗅覺,讓他在瓊身上聞到了金礦的味道。他對瓊說:“每周200美元,簽你二十年,跟我走吧。” 每周200美元,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不是個小數(shù)目,但出乎意料,瓊拒絕了。她認為格羅斯曼的商業(yè)世界與她心中的理想相去甚遠。隨著她的聲名遠播,更多的著名唱片公司開始與她接觸,但瓊·貝茲就是那個活在所有人想象之外的人,她最終選擇了一家很小的唱片公司——先鋒唱片公司。理由只有一個,他們制作唱片的水準很高。同時,瓊也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經(jīng)紀人,他們的協(xié)議只是口頭約定,卻履行了很多年。
時間進入60年代,瓊以其充滿異域風情的美貌、天然樸實卻高亢婉轉(zhuǎn)的嗓音以及不羈反叛的氣息和獨立早熟的個性,順理成章地成名了。1962年,21歲的瓊成為《時代》雜志封面人物,人們已經(jīng)開始用“民謠女王”的稱呼來表達對她的認可和喜愛,而她身上的另一個重要標簽也如刺青一般開始向世人昭示——民權(quán)運動的堅定支持者??梢哉f,21歲之前,瓊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人生價值觀的關(guān)鍵成長,此后,漫長的一生都未曾改變。
今天,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歲月,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瓊·貝茲幾乎就是為美國20世紀60和70年代量身打造的代言人。那種從內(nèi)到外自由而獨立的流浪歌手氣息,只能誕生于那個深具烏托邦氣質(zhì)的時代。我以有限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yīng)該生活在那樣的時代。那樣屬于年輕人的時代,還有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延安時期。
接下來,我們的男主角該登場了。他的暴脾氣怕是已經(jīng)等得不耐煩了,他的一生,只有在瓊·貝茲面前,才短暫地當過配角。
鮑勃·迪倫(Bob Dylan)與瓊·貝茲同齡,但是直到遇到瓊之前,他一直默默無聞,只是紐約格林威治村眾多等待成名的民謠歌手中的一員。格林威治村是美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民謠運動的大本營,充斥著歌手、咖啡館和各種特立獨行的先鋒藝術(shù)家,很像巴黎的左岸和一度的北京宋莊。鮑勃·迪倫在這里認識了漂亮并具有藝術(shù)天賦的女友蘇西,也認識了瓊·貝茲14歲的妹妹。瓊在咖啡館聽過迪倫的演唱,對他的一首原創(chuàng)歌曲《伍迪之歌》產(chǎn)生了一點興趣,打算收錄在自己的新專輯中,但是最后不了了之。后來,瓊留意到迪倫似乎在打她妹妹的主意,很不高興,于是警告妹妹離這個人遠點兒。而鮑勃·迪倫對著名的瓊·貝茲也很不以為然。他經(jīng)常對朋友們批評瓊在歌曲選擇方面漠視現(xiàn)實的問題。他說:“四處走走,唱著一首歌,并非無所謂。比如說,瓊,她還在唱什么《瑪麗·漢密爾頓》。這有什么用?她曾在示威集會現(xiàn)場的警戒線周圍現(xiàn)身,一定會有很多感想,為什么她不把它們唱出來呢?”
瓊眼中的迪倫花心,迪倫眼中的瓊?cè)狈λ囆g(shù)的革新精神,他們對彼此的印象源于此,日后其實也正是終結(jié)于此。
1963年5月,瓊·貝茲與鮑勃·迪倫在加州的蒙特利爵士音樂節(jié)再度相遇。迪倫用他那破鑼嗓子唱起了日后成為經(jīng)典的《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然而舞臺下的觀眾此時還不具備洞察迪倫的能力,除了一個人。瓊·貝茲被他的歌曲深深感動,敏銳地意識到了迪倫非同一般的才華,仿佛在沙礫中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顆鉆石。音樂節(jié)結(jié)束后,瓊便盛情邀請迪倫去自己在鄉(xiāng)下的小房子住幾天,專心寫歌。面對女神的邀約,即便驕傲如鮑勃·迪倫也無法拒絕。這成了兩人關(guān)系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兩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已經(jīng)不可救藥地相愛了。
幾個星期之后,鮑勃·迪倫回到蘇西身邊,他已經(jīng)沒辦法對女友解釋了,魂不守舍的焦慮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但是蘇西仍不愿意相信迪倫已經(jīng)移情別戀的事實,畢竟她一直在幫助迪倫籌備新專輯,甚至連專輯的封面都選好了——微笑的蘇西挽著寒風中縮著脖子的迪倫行走在格林威治村滿是積雪的街道上。她對迪倫抱著幻想還源于另一個傳言——瓊·貝茲可能是個同性戀者。不過這一切都沒能阻止鮑勃·迪倫與瓊·貝茲在一起,因為,那就像命運已經(jīng)安排好的一樣,一個屬于他們的黃金時代正在悄悄開啟,在金光閃閃的瓊·貝茲面前,沒有哪個女人是對手。
伴隨著鮑勃·迪倫與蘇西的合影作為封面的專輯的公開發(fā)行,迪倫已經(jīng)踏上了與瓊巡演的路程。1963年7月,深陷熱烈愛情中的瓊·貝茲在自己的演唱會上隆重地向觀眾介紹了一位“令人驚喜的嘉賓”和她一起演唱。那情形就像影片《一個明星的誕生》中的場面,布萊德利·庫柏滿含愛意地將“雷迪嘎嘎”介紹給成千上萬的現(xiàn)場觀眾,并鼓勵她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歌喉。迪倫后來談到那次自己的表現(xiàn)時,自稱是“沒有準備的”“完全即興的”表演。結(jié)果這次表演為鮑勃·迪倫開啟了他充滿傳奇的音樂時代。而迪倫對瓊的影響也顯現(xiàn)了出來,對迪倫的激賞使瓊將歌唱的內(nèi)容轉(zhuǎn)向了當時大眾關(guān)注的事件——民權(quán)運動與反對越戰(zhàn)。事實證明,那個時期美國民眾共同關(guān)注的這兩個公眾事件,最終影響了美國歷史。瓊后來回憶說,是迪倫的歌曲促使她變成了一個“政治民謠歌手”。而這些歌曲改變了她傳統(tǒng)民謠歌手的形象,為她吸引了更多的樂迷。
緊接著的兩個月后,在羅德島舉行的第三屆新港音樂節(jié)上,瓊再次向觀眾熱情地介紹了鮑勃·迪倫,并且親自演唱了迪倫的多首歌曲。作為第一屆音樂節(jié)就被捧紅的“民謠女王”,瓊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她不遺余力的推介,使鮑勃·迪倫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這次音樂節(jié)上,他們二人還合作演唱了支持民權(quán)運動的歌曲《上帝與我們同在》, 由此拉開了兩人合作演出的序幕。
此后,在愛情之火與共同的音樂理念的推波助瀾下,兩人的合作進入了蜜月期。他們的合作演出醒目地站在民權(quán)和反戰(zhàn)運動的大背景前,無形中被捆綁在一起,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民謠音樂的“帝與后”。對千千萬萬的樂迷來說,他們共同參與的演唱會總是最有號召力的。瓊后來說,“和鮑勃·迪倫一起演出,好像總有‘觸電的感覺,特別是早期。他那種叛逆性的超凡魅力對我很有吸引力。我雖然是個嚴謹而有度的人,可我們真能融為一體。聽眾總是為我們之間‘神話般的合作而傾倒,我們的音樂素材也總是新鮮而獨特的!”
然而,遺憾的是,蜜月期非常短暫。距離瓊愛上迪倫還不到兩年,1965年初,他們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瀕臨破裂的邊緣。簡單并象征著傳統(tǒng)的民謠已經(jīng)留不住偉大的鮑勃·迪倫,他正步伐堅定地邁向更能展示自我精神的搖滾樂,他的絕世才華已不滿足于追逐潮流,他要引領(lǐng)潮流。音樂理念的分歧只是兩人之間出現(xiàn)裂痕的原因之一,在生活和政治理念上,迪倫也與瓊漸行漸遠,他與凱魯亞克和金斯堡的關(guān)系越來越密切,并且開始吸毒,而瓊依然像個女戰(zhàn)士一樣,活躍在民權(quán)和反戰(zhàn)運動的前線,并且與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關(guān)系越來越親密。不和諧的音符在兩人感情的旋律中暗涌,但他們依然進行著萬眾期待的合作演出。這一年,在第五屆新港民謠音樂節(jié)上,鮑勃·迪倫以“電力十足”的搖滾化演出,象征性地切斷了自己與“民謠之王”稱號的關(guān)系,在兩人的相愛之地,宣布了自己在音樂上的重生。此時的瓊意識到她已經(jīng)無法追隨迪倫的腳步了,但愛情之火還沒有在她心頭熄滅。
兩人最后的決裂之地在英國倫敦。這一次的演唱會,鮑勃·迪倫是絕對的主角。在美國聲名顯赫的瓊·貝茲對英國人來說還很陌生,瓊本希望借此機會擴大自己在英國的知名度,為明年已經(jīng)計劃好的英國巡演打好基礎(chǔ)。當年迪倫默默無聞的時候,是她主動邀請迪倫與自己同臺演出,把迪倫推薦給自己的歌迷們,她暗中希望迪倫這次也能報答她一下??勺罱K,熟悉瓊的記者注意到,她雖然陪同迪倫來到了英國,卻一次也沒有登臺演唱。瓊非常失望。雪上加霜的是,在演唱會的后臺,瓊又親眼目睹到迪倫和和一個名叫莎拉的女子的親密關(guān)系。自尊心受到強烈傷害的瓊憤然離去,兩人的戀愛關(guān)系也隨之終結(jié)。沒過多久,迪倫與莎拉結(jié)婚,這段婚姻持續(xù)了12年之久。
3
然而,瓊·貝茲對迪倫的愛并沒有停止。早在1964年的時候,瓊就說過她想錄一張全部翻唱迪倫作品的專輯,并為此一直在認真做著準備。她把當時迪倫的全部作品都找來,仔細挑選,還從迪倫扔在地板上的寫著歌詞的紙片中去發(fā)現(xiàn)有用的東西,以確認自己會愛唱的歌。這張名為《在每一天》的專輯最終在1968年12月面世。這一年,瓊嫁給了人權(quán)社會活動家大衛(wèi)·哈里斯。
《在每一天》之后,瓊又錄制了更多迪倫的作品,并且在各種演出中演唱迪倫的歌曲。漸漸地,演唱迪倫的作品成了瓊演出的一部分,一生都沒有停止過。兩人分手后雖然很多年沒有聯(lián)系,但是隱藏起來的愛,依然在瓊對迪倫的歌唱中延續(xù)著。隨著兩人各自進入婚姻生活,這段備受歌迷懷念的愛情似乎已隨風而逝。受丈夫的影響,瓊在政治運動中越走越遠,她曾兩次因參與反戰(zhàn)集會而入獄,甚至在越戰(zhàn)中跑去河內(nèi)體驗生活,在圣誕夜為死囚守夜。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是個瘋狂而迷人的時代,在文化藝術(shù)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很多足以影響后世的流派與形式??宓襞?、嬉皮、搖滾、女性解放,都是那個時期的關(guān)鍵詞,在政治生活方面,反越戰(zhàn)、黑人爭取人權(quán)成為民間政治生活的洪流,最終影響到了政府的決策。思想的解放自由也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整個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學發(fā)明出自美國。電影《阿甘正傳》形象地展現(xiàn)了這一時期的美國歷史畫卷。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之下,鮑勃·迪倫站在浪潮的前沿,完成了從民謠歌手到偉大的搖滾詩人的蛻變,成了不可復制的符號性人物。而他與瓊·貝茲短暫而驚艷的愛情,也成了人們懷念那個時代最美的一張老照片,那里有無數(shù)人的青春和夢想,不管當事人愿不愿意,人們都一廂情愿地在這張照片上不停涂抹著色彩,這一經(jīng)典化的過程,在瓊·貝茲創(chuàng)作出《鉆石與鐵銹》(Diamond and Rust)之后,達到了完美的頂峰。
時間來到了70年代。1972年,瓊與大衛(wèi)離婚。1973年,鮑勃·迪倫經(jīng)過艱苦的戒毒生活,重返舞臺。兩人之間雖沒有交集,但仍然能夠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了解到對方的近況。
1975年,在兩人分手十年之后,鮑勃·迪倫突然給瓊打來了電話,邀請她參加自己的全國巡演。瓊已歸于平靜的情感世界一下子被迪倫的聲音擊潰了。放下電話,瓊思緒萬千,寫出了她最著名的歌曲《鉆石與鐵銹》。
天哪,我算是完了,你的幽靈重現(xiàn)
不過,這也沒什么了不得
只因今夜月圓,而你碰巧打來電話
我在這兒坐下,手捧著話筒,聽著曾經(jīng)熟悉的你的聲音
好幾光年的距離
拉著我的心直到墜入深淵
我還記得你的眼睛
比知更鳥的蛋更藍
你說我的詩很糟糕
此時你在哪里呀
中西部的小電話亭——你告訴我
那是十年前了吧
我買給你一些袖扣,你也送給我一些什么東西
我們都知道回憶帶來什么
它們帶來了鉆石與鐵銹
好吧,你闖入了世界的布景
已然成為一個傳奇
你未被侵蝕的非凡
你這最原始的小混蛋
終于迷失,掉入我的懷抱
你在我這里流連,只如短暫消失在大海
現(xiàn)在,我是你的站在貝殼上從海上升起的仙女
讓你平安,一如往昔
此時我看到你在風中站立
黃葉在你身邊飄落
雪花在你發(fā)際飛舞
此刻你站在華盛頓廣場邊破舊的旅館里
向窗外微笑望去
我們的呼吸穿越白云
在空氣中交織在一起
對我來說
我們可能已死在這里,死在一起
可你現(xiàn)在告訴我,你從不沉迷往昔
那么,請你另找個詞匯
你那么善于擺弄詞句
來把一切變得模糊曖昧
因為現(xiàn)在我需要模糊掉往事
它們?nèi)壳逦媲械匾u來
是的,我曾如此真摯地愛你
如果你給我?guī)磴@石和鐵銹
我想我已然全部還清
當?shù)蟼惵牭竭@首歌時,馬上就意識到這是瓊寫給他的。他裝作漫不經(jīng)心地問:“這首歌是寫給誰的?”而瓊沒有滿足他的虛榮心,故意說是寫給她的前夫的,還反問迪倫:“你以為是寫給誰的?”弄得迪倫很尷尬。這可能是瓊對曾經(jīng)受到的傷害的一次小小的報復,但更加可能的是,這是依然深愛著迪倫的她跟他開的一個小小的玩笑。不過,無論她的答案如何,歌迷們都認定這首歌就是他們愛情的寫照,并且不接受反駁。因為他們太需要這樣一首歌了,就像戴在帝與后頭頂?shù)耐豕?,有了它,金童玉女的愛情故事才能真正加冕成神話,更何況它還如此動聽。這是瓊·貝茲所有的歌曲中最動聽的一首,完全配得上他們的期待。
從歌迷的角度而言,瓊·貝茲與鮑勃·迪倫的故事到此為止已經(jīng)很圓滿了,他們已不再關(guān)心兩人今后的任何交往,只要能在瓊的演唱會上聽到這首歌就可以。事實上,兩人的合作演出又重新開始了,雖然不再像蜜月期那樣頻繁,但還是有很多同臺的機會。1976年,兩人的合照還登上了著名的《滾石》雜志的封面。隨著鮑勃·迪倫在1977年離婚,兩人又都回到了單身生活。似是而非的舊情在兩人之間綿延著,分分合合,直到1985年,這段感情才徹底畫上了句號。1986年,鮑勃·迪倫進入第二段婚姻,這段婚姻生活持續(xù)了六年。而瓊·貝茲則一直保持著獨身。
在這段曠世戀情的加持之下,《鉆石與鐵銹》成了瓊·貝茲最有名的代表作,也成了她在演唱會中不能不唱的壓軸曲目。隨著歲月的流逝,歌詞中的“十年前”被瓊在演唱中悄悄改成了二十年前,之后又改成了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直到現(xiàn)在改成了五十年前。瓊的悲傷漸漸從歌里消失了,時間終于磨去了她情感中所有的強度。2011年,70歲的瓊在波士頓的演唱會中,面對一群白發(fā)蒼蒼的歌迷,已經(jīng)俏皮地將歌詞的最后一句“如果你給我?guī)磴@石和鐵銹,我想我已然全部還清”改成了“如果你給我?guī)磴@石和鐵銹,我拿走鉆石”,臺下笑聲一片。
是的,面對曾經(jīng)真摯的愛,時光終將帶走鐵銹,只留下鉆石的光芒。反復無常的迪倫也依然清晰地記得他曾愛慕瓊的一刻,他在自傳中這樣回憶道:“我無法將目光從她身上抽離,我連眼睛都不想眨一下,她表演的畫面讓我驚嘆,她的一切,她美妙的嗓音。那樣的嗓音能夠?qū)⑺卸蜻\驅(qū)除,像在直接為上帝歌唱?!?/p>
4
1982年,蘋果公司上市的第三年,意氣風發(fā)的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遇到了他少年時代的女神瓊·貝茲。這一年他27歲。
此前,喬布斯已經(jīng)有過多次戀情,并且因為曾經(jīng)拋棄過女兒麗薩的事情備受世人詬病。然而喬布斯和他的偶像迪倫一樣,是個極端自我的瘋子,沒人能夠撼動他們對自我欲念的堅持,而他們似乎也總能成功。不知道是不是這一特質(zhì)構(gòu)成了對瓊的吸引,確實,她總是被內(nèi)心強大的男人所吸引。41歲的瓊沒有拒絕喬布斯的約會,兩個神話級的人物成為情侶,再度引起世人的關(guān)注。
瓊·貝茲沒有令喬布斯失望。她幽默風趣,并且浪漫深邃,令喬布斯著迷。不僅如此,瓊還是他最崇拜的鮑勃·迪倫的前女友,他從她身上尋找和體會著鮑勃·迪倫的氣息,這種感覺也令他欣喜。但喬布斯的表達卻要遜色得多,他所能炫耀的只有令女神全然不懂的數(shù)字世界。瓊很快就領(lǐng)教了這位計算機直男的枯燥無趣。后來,當喬布斯跟瓊表示,計算機可以創(chuàng)作出比人類更好的音樂時,視原創(chuàng)精神為生命的民謠女王生氣了,她不能接受這種觀點,覺得這是對音樂的褻瀆。
除了交談上的南轅北轍,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也令瓊·貝茲感到啼笑皆非。有一次,喬布斯在一家商店看到了一條紅色的裙子,他認為非常適合瓊,于是興奮地把瓊拉到店里,指著裙子說,它穿在你身上一定很美。他慫恿瓊試一試,瓊于是穿上了裙子。果然,像他們想象的一樣美。喬布斯欣賞地看著瓊,說,你一定要把這條裙子買下來。但是裙子很貴,瓊·貝茲是一個漂泊歌手,不太有錢,也不喜歡存錢。她看了看價簽,攤開雙手,說,這太貴了,我買不起。接下來喬布斯做了什么呢?和所有人想象與期待的都不一樣,喬布斯說,那太遺憾了。之后,他就和瓊離開了這家商店。當然,后面的反轉(zhuǎn)也超乎所有影視劇編劇的想象。喬布斯沒有偷偷把裙子買下來,然后在一個特別的日子或者一個假裝隨意的瞬間拿出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是怎么做的呢?第二天,似乎是為了彌補這份遺憾,喬布斯來到瓊的家里,不顧瓊的反對,執(zhí)意在她的房間里安裝了一臺蘋果電腦。
瓊在后來回憶起這件事時,忍不住笑了起來,她說,這真是讓人奇怪和費解的事,喬布斯就是個可愛的孩子。是的,他們在一起沒多久就分手了。
后來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解釋了他們分手的原因——喬布斯期待與瓊建立家庭,可令他苦惱的是,瓊年紀太大了,而喬布斯還想要一堆孩子。這個說法充滿了善意,讓人們覺得他們的分開是無奈之舉。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很多年后,找到真愛的喬布斯回憶起瓊,終于辨別出了那份感情的本質(zhì)。他說,那時我以為我愛她,但其實我只是很喜歡她。
而對瓊來說,和喬布斯在一起的這段時光,只是她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浪漫插曲,還不足以攪動她深沉的內(nèi)心。她以一個長者的寬容包容了這段關(guān)系。
在蘋果的產(chǎn)品里邊,曾經(jīng)有一款叫作iPod的儲存器,是專門用來聽音樂的。它風行了很多年。當時有一種說法,如果你想知道某個人心里的秘密,把他的iPod拿過來,翻翻里邊的音樂目錄,就知道了。在喬布斯的iPod里,一直存著瓊·貝茲的歌。我想,這至少可以證明兩件事。一件是作為歌迷,喬布斯對瓊·貝茲的鐘愛和欣賞是真實的,并且是持續(xù)的;另一件是作為曾經(jīng)的愛人,喬布斯對瓊·貝茲和他們之間的這段感情是珍視的,并且是感到美好的。
喬布斯去世后,在他的紀念儀式上,瓊·貝茲飽含深情地清唱了一首《可愛的馬車,輕輕搖晃》(Swing Low, Sweet Chariot),為他的靈魂送去了深深的祝福。
可愛的馬車,輕輕搖晃
正載著我回故鄉(xiāng)
我俯瞰約旦河,我所看到的是
身后有一群天使
正載著我回故鄉(xiāng)
盡管我時而低沉時而高漲
但我的靈魂仍與天堂相接
我敢說,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當耶穌為我洗去一身罪孽
如果我先抵達
我會打開通道,靜候你通過
如果你先于我抵達
你們請告訴我的朋友,我很快就到了
5
讓我們重新回到瓊·貝茲與鮑勃·迪倫熱戀的1963年。
這一年8月28日,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前,發(fā)生了一件載入美國史冊的事件。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面對20萬來自全國各地的集會群眾,發(fā)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這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不能被忽略的濃墨重彩的事件。電影《阿甘正傳》完整地復原了當時的場景:從越南戰(zhàn)場歸來的阿甘接受完總統(tǒng)接見之后就被集會人群拉到麥克風前,主持人希望他以軍人的身份講講在越南戰(zhàn)場的感受,但是便衣警察偷偷拔掉了連線,阿甘說了一些什么誰都沒有聽清。當他站在那里發(fā)愣時,珍妮在人群中出現(xiàn)了,她呼喚著阿甘的名字,跳入倒影池,兩人最終在池水中相擁,人群中響起了歡呼聲……沒錯,這經(jīng)典的一幕就是在向那一天致敬。林肯紀念堂前的臺階上,麥克風前,阿甘站立過的位置,就是馬丁·路德·金發(fā)表演講的地方,而瓊·貝茲那一天也在現(xiàn)場。作為一個民權(quán)運動的戰(zhàn)士,馬丁·路德·金的堅定支持者,瓊總是追隨著金,參加他的每一次重要集會。那一天,她在集會上演唱了《我們能戰(zhàn)勝一切》(We Shall Overcome)。馬丁·路德·金和在場的20萬群眾也一起加入了這首歌的大合唱?!拔覀兡軕?zhàn)勝一切,我們總有一天能戰(zhàn)勝一切。我從心靈深處,堅決相信,我們能戰(zhàn)勝一切!我們要和平的生活,我們總有一天會和平的生活!”從此,這首歌就與民權(quán)運動和馬丁·路德·金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1968年4月4日,年僅39歲的金被暗殺,但他的平等和人權(quán)理念已深植于美國人心中,并由此改變了美國社會的歷史進程。如今,美國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日”。每到這一天,無數(shù)民眾都會在紀念集會上共同唱起《我們能戰(zhàn)勝一切》,以追念那位不朽的追夢者。而作為這首歌的演唱者,瓊·貝茲也和金一起成了那個時代民權(quán)運動符號性的象征。
正是基于這次運動的深遠影響,美國人在2008年迎來了他們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奧巴馬。這一年,奧巴馬邀請瓊·貝茲來到白宮,重新演唱了《我們能戰(zhàn)勝一切》這首歌曲。此時距離馬丁·路德·金離世整整過去了50年,瓊·貝茲已滿頭白發(fā),聲音蒼老,但是卻依然將每一句歌詞唱得充滿斗志。
走過歷史的洪流,瓊·貝茲迎來了自己的暮年。站在新世紀的舞臺上,她依然那么淡定,至少看起來是這樣。來聽她演唱會的,都是她的同齡人。這些人更像是她的家人,讓她感到很放松。她依然是簡單的裝束,不施粉黛,抱著把木吉他就上臺了。然后就像個朋友般,跟大家聊一會兒,唱一會兒。她會告訴大家,這首歌是寫給誰的,有寫給迪倫的,有寫給前夫的,有寫給妹妹的……甚至是鮑勃·迪倫寫給前女友的歌,她也會翻唱。她也會談起馬丁·路德·金。她說有一次,陪金出去演說,他可能太累了,在屋里睡著了。要出發(fā)的時候,大家都不敢叫醒他,于是就派了她去叫。她在金博士的屋里彈吉他唱歌,都沒能把他叫醒。后來,金醒來,告訴她說,我在夢中,聽見有天使在歌唱。瓊講到這兒,就會開心地笑起來,像個小女孩。然后,她撥動琴弦,繼續(xù)歌唱。到了謝幕的時候,大家使勁拍手挽留她。她會跑回來,站在舞臺中間,兩手并攏,放在臉的一側(cè),閉上眼睛歪著頭,做一個小嬰兒睡覺的樣子,哄這些老先生老太太,告訴他們,該回家了。
于是,大家就意猶未盡地散了。
6
瓊清楚地知道,屬于她的舞臺越來越小了。離開了那些白發(fā)蒼蒼家人般的歌迷,已經(jīng)沒人再愿意聽她唱歌了。神話早已成了傳說中的過往,就像那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一去不返。她唱了一輩子的民謠,也已成了過時的代名詞。當下的年輕人雖然也像他們年輕時一樣喜歡文身,但是他們表達叛逆的音樂方式已換成了說唱、嘻哈和后搖?;蛟S迪倫是對的,他總能看到超越時代的遠方。瓊內(nèi)心的焦慮再度隱隱襲來。但是她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也永不妥協(xié)。因為她是瓊·貝茲。
2018年,77歲的瓊終于在發(fā)行了一張翻唱專輯之后,宣布這一年是她巡演的最后一年。至此,戴了半個世紀的“民謠女王”的王冠終于被摘了下來,摯愛她的歌迷都為她松了一口氣。是的,她已無須再證明自己,她的歌聲像夕陽余暉下滾滾流淌的河流,從一個又一個時代人們的心靈上漫過,以卡帶、CD、MD、MP3的形式存在過,直至成為永恒的云,以無形的狀態(tài)發(fā)出它最美時代的音色,深藏在億萬人的記憶里。她已無須再焦慮。無論她的名字曾經(jīng)和誰聯(lián)系在一起,此刻,她都是獨立而完整的。從她抱著吉他走上舞臺那一刻起,她一直就是那個不變的瓊·貝茲。
我的眼前再度浮現(xiàn)出《阿甘正傳》中的一幕。阿甘在雨中打跑了與珍妮親熱的男孩,珍妮無奈地將他帶回自己的宿舍。兩個人在床上談起了夢想。珍妮告訴阿甘:“我要成為像瓊·貝茲那樣的歌手,我只想站在空曠的舞臺上,只有吉他,只有歌聲,只有我自己。”歷史不會將瓊·貝茲遺忘。因為,曾經(jīng)有那么一個時代,每個女孩都想成為瓊·貝茲。
【責任編輯】? 鐵菁妤
作者簡介:
本名蘇玲,滿族。70后,吉林松原人。1993年畢業(yè)于吉林師范大學中文系。2006年開始發(fā)表作品。作品刊發(fā)于《詩刊》《當代》《民族文學》《北京文學》《作家》等雜志。部分作品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等轉(zhuǎn)載并入選多種年度選本。曾獲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民族文學》年度詩歌獎、《北京文學》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長江文藝》年度小說獎、林語堂小說獎、遼寧文學獎等獎項。有詩歌、小說被翻譯成德、日、蒙等多種文字。著有詩集《碎·碎念》,隨筆集《曳航船》《聽歌的人最無情》,小說集《尋找艾薇兒》《白熊》,長篇小說《聲色》。中國作協(xié)會員,國家一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