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炎
西南交通大學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成都 610031)
列車制動方式可以分為空氣制動和電氣制動兩大類,其中空氣制動的源動力是壓縮空氣,比較典型的有閘瓦制動和盤形制動,最終的制動方式是摩擦制動;而電氣制動的源動力來自于電力,常見的有動力制動和電磁制動。正在修建的川藏鐵路山高路陡,長大下坡道眾多,對現(xiàn)有的制動方式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諝庵苿拥哪途眯圆粡?,連續(xù)制動很容易引起剎車件溫度急劇升高造成剎車疲軟、剎車片迅速磨損。為此,筆者設計了一種利用流體阻尼產生制動力的液壓制動器,增加了一種機械制動方式,彌補了摩擦制動的不足。
液壓制動器原理如圖1所示,裝滿油液的容器S1、S2相通,兩個容器的活塞AB、CD之間嵌入偏心輪,不論偏心輪旋轉到任何位置,活塞AB、CD之間的距離恒定為偏心輪的直徑2R。因此,同一時刻,排出(流入)容器S1的油液體積等于流入(排出)容器S2的油液體積,因此偏心輪能持續(xù)旋轉。若在容器S1、S2的連通管中設置小孔,油液往復流過小孔則會產生指向偏心輪圓心的阻尼力,偏心輪旋轉一周受到兩組相位相差180°的阻尼力作用。
根據(jù)圖1列出活塞速度:
vp=eωcosωt
(1)
vp為活塞速度,m/s;ω為車輪轉速,rad/s;e為偏心距,m。
為了增大制動力同時減小總阻尼力的波動,采用兩副液壓制動器,如圖2所示,每副液壓缸安裝座固定在構架上。偏心輪每轉一周產生4個阻尼力峰值,鄰峰相差90°。每副液壓缸的節(jié)流孔面積通過電磁節(jié)流閥控制。
圖1 液壓制動器原理
圖2 液壓制動器安裝示意圖
在活塞的驅動下,相通液壓缸內的油液反復通過電磁節(jié)流閥控制的小孔,其原理與液壓減振器相同[1]。根據(jù)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方程,通過電磁節(jié)流閥后油液產生壓力降:
(2)
作用在活塞上的阻尼力:
(3)
F為阻尼力,N;Ω為活塞截面積,m2;γ為油液密度,kg/m3;A為溢流孔面積,m2;Q為流經電磁節(jié)流閥的流量,m3/s;Cq為流量系數(shù)。
式(2)~式(3)表明要保持阻尼力F不變,要控制流量Q恒定。
用車輪轉速代替活塞速度,式(3)改寫為:
(4)
其中
在SIMPACK中建立仿真模型,模型包含一個車體及兩個轉向架,如圖3所示,仿真參數(shù)見表1。假設轉向架一個軸裝備電機,另一個軸裝備液壓制動器,車輛受到的制動力由兩個液壓制動器提供。
表1 主要仿真參數(shù)
圖3 動力學模型
制動過程中按F=ma控制溢流孔面積,由式(4)得到:
(5)
a為車輛加速度,m·s-2
總阻尼力對車輛產生的制動力T:
(6)
將式(1)、式(4)、式(5)、式(6)輸入SIMPACK中的函數(shù)表達中,Kinematics一欄的VX、AY、WY函數(shù)可以實時獲得公式中涉及的各個體的速度、轉角和角速度信息。作用力使用5號力元,在5號力元Fx表達式里選擇公式(6)。
干燥軌面狀態(tài)下,高速列車黏著系數(shù)μ與車速v的關系按下式計算:
高鐵線路經過的中東部地區(qū)地震帶較多,僅京滬高鐵就有4條較大地震帶。為保證行車安全,在這些線路附近設置了預警系統(tǒng),能提前50 s發(fā)出警報。有研究表明,當車速超過200 km/h時,較小的震動也會導致列車脫軌甚至傾覆,造成車毀人亡的重大事故[2]。由于摩擦制動力大小不可控,電制動力與摩擦制動力的分配比例不確定,高速列車緊急制動一般單獨使用機械制動,這會造成閘片和制動盤的急劇磨損。
車輛緊急制動工況下,車輛初速3 00 km/h,減速度0.6 m/s2,50 s內車速變化如圖4所示。車輛終速為190.0 km/h,低于臨界值200 km/h。單軸制動力達到14.7 kN,已接近輪軌黏著力上限15.7 kN。
圖4 車輛緊急制動工況下速度變化
每個液壓缸的壓力按諧波變化,圖5截取了0.1 s數(shù)據(jù)分析。減速度0.6 m/s2時,單缸最大壓力2.8 MPa,遠低于活塞發(fā)動機的暴發(fā)壓力6.0 MPa,液壓缸可以借鑒活塞發(fā)動機的密封方式。
因為車速是被動量不宜作為電磁節(jié)流閥的控制參數(shù)使用,用時間做自變量很容易實現(xiàn)變量控制,用時間表示節(jié)流孔面積變化,節(jié)流孔面積A隨時間t線性變化,可表示為式(7)
A=400-3.0t
(7)
因此用電磁節(jié)流閥按式(7)控制節(jié)流孔面積就能實現(xiàn)緊急制動。
圖5 單缸壓力曲線
CRH2型動車組的7N常規(guī)制動目標減速度特性曲線由3段直線組成[3],0~70 km/h減速度為常數(shù),70~118 km/h和118~300 km/h減速度為速度的一次函數(shù)。7N制動曲線的減速度3個拐點值分別是0.747 m/s2、0.619 m/s2、0.365 m/s2,見圖6。按7N制動模式計算,將式(5)中的加速度a與車速v建立如式(8)的關系,分段代入SIMPACK中計算。
(8)
圖6 常規(guī)制動加速度變化
如圖6所示,仿真計算加速度曲線與7N制動模式比較吻合。受7N制動模式分段加速度的限制,總制動力隨速度遞減而遞增,如圖7所示。如圖8所示節(jié)流孔面積遞減,曲線擬合式(9)表明節(jié)流孔面積與時間是線性關系。
A=511.2-3.45t
(9)
圖7 總制動力曲線
圖8 節(jié)流孔面積變化
長大下坡道為線路坡度超過6‰,長度為8 km及以上;線路坡度超過12‰,長度為5 km及以上;線路坡度超過20%,長度為2 km及以上。按12‰坡度計算,為簡化計算,在車體中心施加一個與重力縱向分量53 514.2 kN 相等的牽引力模擬下坡工況。
車輛下坡速度200 km/h,選擇兩種減速度0.7 m/s2、1.0 m/s2對車輛限速制動,結果如圖9~圖11所示。當減速度0.7 m/s2時,55 s后降到60 km/h的安全速度;78.3 s后車停止,制動距離2.2 km。當減速度1.0 m/s2時,33.8 s后降到60 km/h的安全速度;55.5 s后車停止,制動距離1.5 km。
圖11表明節(jié)流孔面積隨時間線性變化,同樣可列出以下兩種減速度下的節(jié)流孔面積變化公式。兩種工況節(jié)流孔初始面積都比緊急制動時的小,這是因為長大下坡道制動要額外增加阻尼力克服重力分量作的功。
A-0.7=154.96-1.98t
A-1.0=143.88-2.58t
節(jié)流孔徑保持在40 mm時液壓缸壓力為0.2 MPa,不會影響車輛正常運行??讖讲蝗菀卓刂?,如果將孔改成縫隙,縫隙寬度恒定,控制面積變化簡化為只控制長度變化。具體做法是:按減速度對應的縫隙面積,電磁節(jié)流閥打開相應的縫隙長度,并按預訂的斜率減小縫隙的長度。
圖9 速度變化曲線
圖10 制動距離-車速關系
圖11 節(jié)流孔面積-時間關系
通過分析制動工況車輛動力學性能可知,液壓制動器適合緊急制動、常規(guī)制動、長大下坡道限速。不論哪種制動工況,節(jié)流孔面積都能表達為時間的線性函數(shù),只需簡單地按時間控制阻尼孔的面積就能滿足設定制動工況要求。由于能精確控制液體阻尼力,可以與電制動共同進行緊急制動從而減小液壓制動器的負擔。除了流體運動摩擦發(fā)熱不會有其他損失,故液壓制動器非常適合在長大下坡道作限速使用,摩擦制動方式可用在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