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門峽市委黨校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目前,對于經濟法責任概念的界定,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的學者直接將其表達為一種后果,如“經濟法責任是經濟法主體不正確行使權利或者違反義務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庇械膶W者將其表述為一種代價或義務,如“經濟法責任是指主體因實施了違反經濟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而承擔的由法律固定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義務?!庇械膶W者則將后果表述為責任,如“經濟法責任就是經濟法主體因其進行了違法行為和未能完成經濟義務時,所應承受的處罰的責任。”這些不同的表述都體現了不同的定義思路,但相同點都是一樣的,即都是通過對法律責任這一法理概念為基準,而以此來定義經濟法責任的概念,即是對法律責任概念的套用。
本文認為,依照法理,“代價論”與“后果論”的表述更為準確,更能體現經濟法自身經濟方面的等價交換、自主性等特點。因此,本文將經濟法責任定義為:經濟法責任是是經濟法主體因其違反經濟法義務或者不當行使經濟法權利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是經濟法主體因實施了違反經濟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而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以及直接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而加于行為人的負擔。
經濟法責任獨立的基礎和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對經濟法責任所依據的法律責任劃分標準的認同,二是對經濟法作為獨立部門法地位的認同。
經濟法責任是以法律責任的部門法性質為標準對法律責任進行分類的結果,而不是以法律責任的內容性質為標準進行分類的結果。這是承認經濟法責任獨立性的前提條件之一。許多否認經濟法責任獨立性的學者所持的一個十分有利的理由是經濟法沒有獨特的責任形式。即使是承認經濟法責任獨立性的學者仍認為經濟法責任采取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形式。甚至有些學者還提出了經濟法上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概念。
根據法律責任的部門法性質對法律責任進行分類所關注的不是法律責任所剝奪的額責任主體權益的性質,而是法律責任本身所屬的部門法,即法律責任的主體、歸責原則、構成要件等決定法律責任的部門法性質的要件是由哪一個部門法所規(guī)定的的。如果某一法律責任的主體、歸責原則、構成要件均是由經濟法所規(guī)定的的,那么這一法律責任無論采取什么形式均屬于經濟法責任,而不能從屬于其他部門法責任。從邏輯上來說,經濟法不可能規(guī)定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同樣的,其他的部門法也不可能規(guī)定經濟法責任。當然,這里所講的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或刑法都是從部門法的角度上來講的,而不是從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角度看的。某一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雖然在整體上一般被視為屬于某一部門法,但是這并不等于說這一文件中的所有法律規(guī)范都屬于這一部門法而不可能屬于其他部門法,當屬于其他部門法的法律規(guī)范規(guī)定了其他部門法責任時,這仍然是符合本文所論述的觀點的。
經濟法責任獨立的基礎與前提之二是對經濟法獨立性的認同。在本文的探討范圍內,我們完全可以假定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法。原因有二:第一,經濟法學界和其他部門法學界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承認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法;第二,所有否認經濟法責任獨立性的學者沒有一個是以否認經濟法的獨立性來否認經濟法責任的獨立性的。
確立新型的獨立的經濟法責任制度,使經濟法真正承擔起兼顧經濟公平、提高整體效益、維護社會整體經濟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經濟法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責權利效相統(tǒng)一原則。其中責任、義務是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得最基本要素,以效益為中心,則要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兼顧。而責任的落腳點還是在參加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上,沒有獨立的經濟法責任制度,權責利效相統(tǒng)一原則很難在經濟法的各項制度中得到實現和保障,因此研究經濟法責任獨立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獨立的經濟法責任制度能很好地契合于經濟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又容易劃清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的范圍和界限,培養(yǎng)人們的經濟法意識,促使經濟法主體依法辦事、依法行政。
經濟法以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為最高準則,無論國家還是企業(yè),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整體上,國家代表全局利益、長遠利益,但是在具體的經濟法律關系中,國家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對社會負責,不得以不當或過度的行政權力,妨害市場主體依法行使權力,損害其他主體的物質利益。企業(yè)和個人也要對社會負責,不能只講權利,不講義務;不得片面強調自身局部利益,置社會利益于不顧。這是經濟法的立法宗旨和理念,假如對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將執(zhí)行經濟法僅僅等同于執(zhí)行民法、行政法,則難以對權力過度干預市場進行有效遏制、難以做到市場主體自身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相協(xié)調,其結果是難以實現經濟法所維護的“社會利益”的目標,體現不了經濟法的本質特征。
經濟法責任的獨立存在還有利于經濟法的發(fā)展完善,充分發(fā)揮經濟法作為獨立法律部門法在法律體系中的作用。經濟法的地位和作用均無法與傳統(tǒng)部門法相比,在這種不利環(huán)境下,經濟法要發(fā)展,就應進行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來完善自己的理論,而完善的經濟法理論就應當有自己的責任理論。本文認為,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應當有自己獨立的法律責任,經濟法也應當建立的經濟法律責任,并按照自己的獨立體系來構建法律責任。這有這樣才能增強與傳統(tǒng)法律部門法抗衡的基礎,充分發(fā)揮經濟法調節(jié)經濟運行、維護整體經濟利益的功能和作用。
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經濟法律體系,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國經濟法調整機制的基礎建設薄弱,全力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現實。市場經濟中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還大量存在。如果能將經濟法律責任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責任形式予以確立,可以使經濟法主體有法可循、更清楚自己的行為后果,加強個人或部門責任承擔機制的約束,自覺遵守經濟法律、法規(guī)。也有利于國家經濟主管部門在經濟管理中,根據經濟違法行為的不同準確劃分與其他法律責任的界限,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執(zh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