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菁
(福州市茶園山中心小學,福建福州 350002)
語文是母語課程,是學生與人交流、交際的工具性課程,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課程。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直接關系著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最重要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以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筆者結合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實踐路徑,以期助力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進階發(fā)展。
以三年級為例,三年級的語言建構和運用的側重點應該放在文章的段落建構上。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1]三年級開始寫整篇的作文,而作文是由一個個段落銜接而成的。學生會寫段落了,學會巧妙銜接各段落,作文教學就水到渠成。因此,三年級語文教學應該著重做好段落建構,在幫助學生在認識各種段式結構的基礎上,體會各種段式結構表達的精巧之處,熟悉段落的各種組合方式如總分、分總、總分總、并列、順承等,學習寫各種結構的段落。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為
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訓練重點為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以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其本單元語文要素是:閱讀訓練重點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訓練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筆者把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段落內容,認識總分段式結構及好處,會在寫段中使用總分段式,作為該課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訓練點。教會學生認識總分段式結構段式特點,讓學生明白圍繞一個意思寫可以使用總分結構,會寫總分段式的段落,為學生寫整篇的作文打下基礎。因為會寫各種段式的段落,則連段成篇也就水到渠成!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充分運用建構主義的“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通過深入、細化解讀文本,聚焦所要教學的文本中典型獨特的言語現象或獨具個性的“語文點”:如關鍵字詞、標點、精巧的句式表達、典型的段式解構、特別的謀篇布局、“異?!钡拿枋鍪址ā⒍鄻拥淖x寫方法。[2]教師要以“情境”“協(xié)作”“會話”的手段,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這些典型獨特的言語現象或獨具個性的“語文點”在表達上的秘妙,提煉出典型獨特的言語現象或獨具個性的“語文點”背后的漢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guī)律,常見漢語言語法知識、規(guī)則。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筆者主要抓住課文的第四自然段,通過以下教學流程,在“情境”“協(xié)作”“會話”中完成總分段式的意義建構。
確定教學目標后,怎樣組織教學也是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開始,筆者先通過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上一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西沙群島五光十色的海水,觀賞了各種各樣的珊瑚,見識了懶洋洋的海參和威武的大龍蝦,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游覽富饒的西沙群島。
接著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的特定段落,了解該段落所講述的主要內容,筆者提出第一個學習要求:快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神秘奇幻的海底世界,盡情地暢游一番吧!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認真思考第四自然段主要寫了魚的哪些特點?學生們通過通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明確該段主要是講魚既多且美。
接下來再次請學生默讀《富饒的西沙群島》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思考從文章哪些詞句看出魚多呢?用“_”劃出相關詞句,從哪兒看出魚美呢?用“_”劃出相關詞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在圈劃中仔細賞析描寫魚多的詞句和描寫魚美的詞句。明確作者用了夸張的手法寫魚多,從“成群結隊”“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等詞句感受到魚多;作者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寫魚美,說魚的眼睛像皮球一樣圓,還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精巧句式進行表達,就是為了說明魚的樣子千姿百態(tài)。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閱讀,仔細品味語言文字表達的秘妙,學習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知道文章用上這些修辭手法顯得更加生動、優(yōu)美。
接著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宏觀層面觀察《富饒的西沙群島》第四自然段: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你用“=====”線劃出來。本段話是圍繞“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這句話寫的,“成群結隊”說明魚多,“好看”說明魚美。這句話既寫出了魚多、又寫出了魚美是本段話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段落開頭,我們稱為總述句。接著教師通過談話幫助學生建構總分段式定義:這一段話就是圍繞這句話,然后展開具體描寫,這一句是概括地寫海底的魚多、美的特點,下面的幾個句子是圍繞這個句子的意思具體寫海底的魚既多且美,這是這篇課文在寫法上的一個特點,這叫先總述后分述。先總述后分述的段落我們把它稱為總分段式。教學流程到這里就完成了總分段式的意義建構。
在以上教學流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揣摩語言,體會課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秘妙之處,品味了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在文章中巧妙運用的好處,學習精巧的句式表達“有的……有的……還有的……”在描寫魚的千姿百態(tài)上表達的生動性,幫助學生破解語言密碼,感悟言語表達形式。充分運用建構主義的“情境”“協(xié)作”“會話”對總分段式進行“意義建構”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樣的段式稱為總分段式,知道總分段式可以讓文章段落表達更有序。
在完成語言的意義建構后,教師要把建構的語言點、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使用規(guī)律等內化遷移,納入學生自身的語言系統(tǒng),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將學到的漢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和語法知識系統(tǒng)化,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內在言語圖式。[3]學生能在不同交際場,恰當地使用語言技能,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引導學生在各學段閱讀積累起的語言材料間發(fā)現語言運用上的有機聯系,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和語法知識,并將自己獲得的語言“秘密”整合成為有結構的語言運用系統(tǒng)。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流程:學習第四自然段時,運用找關鍵詞的方法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知道第四自然段是圍繞中心句“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p>
寫了魚多和美,接下來讓學生就用這種方法來自學課文第五自然段:剛剛在海底暢游了一番,讓我們脫下潛水衣,去海島看看。請一個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又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學生用雙橫線劃出這段話中的總述句!從哪些關鍵詞語看出是鳥多?用○圈出來。學生獨立圈劃,小組合作交流后明確:課文第五自然段是圍繞“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這個中心句寫的,分別寫了鳥多、鳥蛋多、鳥糞多來體現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所以這段話也是總分段式結構的段落。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在學過的課文中你們還發(fā)現哪些課文的哪些段落也是總分段式結構的?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扶到放,學會找總述句,了解總分段式,在心中建立、內化總分段式的語言模式,遷移用抓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策略自讀第五自然段,從扶到放,能理解課文內容,并能找到總述句,了解本段段式結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言語圖式,習得語言規(guī)律。
通過建構語用型課堂教學,在完成語言解構和建構的基礎上,習得讀寫規(guī)律,形成言語圖式。這只是語言教學的最基礎環(huán)節(jié)。要想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得到質的飛躍,教師還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語言文字實踐運用情境,讓學生進行語言形式仿寫,通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和親身的言語體驗,促進學以致用。教師要精心設計同一類語言現象的練習,在不斷復現、刺激、同化、順應中掌握相應的語言規(guī)律,形成語言能力。[3]教師要讓學生通過運用語言的經歷來進一步明確語言的意義和交際功能。學生能憑借著自己的語感,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在把握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基礎上,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同不同的交際、交流對象,文明得體地表達與交流。學生能在特定的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評價具體的語言文字作品,真正實現語言的遷移和運用。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在完成總分段式的意義建構和遷移學法、內化總分段式這種言語圖式后,筆者設計了如下練習來幫助學生學會寫總分段式結構,并告訴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是本文在寫法上的一個主要特點。有一個成語叫作“學以致用”,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掌握了今天的主要寫作的知識點了嗎?(幻燈片出示練習,學生拿出作業(yè)紙完成練習)(1)請你用橫線劃出下面一段話中的總述句:動物的睡覺方法真可謂各種各樣。小狗睡覺的時候,特別喜歡把一只耳朵緊緊地貼地面上。馬呢,總是站著睡覺的。貓頭鷹啊,睡覺的時候總是一只眼睛睜著,一只眼睛閉著。刺猬睡覺的時候就更有意思了,總要把身體縮成一團。
(2)請你在括號里寫一句話,使這句話成為下面這段話的總述句:( )。西湖的菊花有紅的,紅得像火;有白的,白得像雪;有粉的,粉得像霞。還有灰半紫的,半黃半百合色的,這些菊花啊,到秋天都來西湖公園聚會了!
(3)請同學看圖后,以下面這句話作為總述句,寫一段話:天上的云千變萬化,姿態(tài)萬千。有的( );有的( );還有的( )。在學生練習后反饋練習結果。教師總結圍繞一個意思寫的作用:總分段式是比較常見的構段方式,比較常見的構段方式還有分總、總分總等,這些構段方式使段落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同學們也可以把這些構段方式用在我們今后的習作中。最后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用到的主要的閱讀策略:這節(jié)課主要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中年級常見的閱讀策略。
通過以上語言文字運用練習,學生鞏固了學到的總分段式,會判斷找出一段話中的總述句;會為一段話寫總述句;并會用總述句開頭,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教師成功創(chuàng)設了語言文字訓練情境,促進學以致用,內化了學生語用技能。在語言建構的基礎上,進行了高效的語言運用。教師幫助學生將積累的漢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guī)律,常見漢語言語法知識、規(guī)則等語文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并能在語言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實現了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重視了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才能讓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學到語法規(guī)則、語言知識和漢語言常見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學生能比較快地建構起自己的言語體系,掌握漢語言,并將漢語言作為學習其他學科、與人交流、交際的工具。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重視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讓學生在這樣的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中,逐步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