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紅利,李洪影,宋俊杰,何東海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麻醉科,河南 開封475001)
瑞芬太尼作為全麻維持中常用的麻醉藥物,大劑量使用可能會引發(fā)術后寒顫、痛覺過敏等,可導致麻醉恢復期患者出現(xiàn)高應激反應和躁動,使機體耗氧量明顯增加,易引起心血管并發(fā)癥,嚴重影響麻醉蘇醒期的恢復[1-2]。因此,為有效預防上述情況發(fā)生,臨床麻醉前多使用帕瑞昔布鈉,但不良反應較多,效果欠佳。納布啡屬于阿片類激動拮抗劑,具有呼吸抑制輕、精神相關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可作用于κ受體,發(fā)揮中樞性鎮(zhèn)痛作用,逐漸應用于臨床[3]。本研究探討納布啡對瑞芬太尼誘發(fā)患者術后痛覺過敏的預防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擬行婦科手術患者12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B組和C組各40例。A組年齡21~66歲,平均 (43.26±2.31)歲;體重45~ 77 kg, 平均 (61.01± 3.21) kg。 B 組年齡 22 ~ 68歲, 平均(43.30 ± 2.29) 歲; 體重 44 ~ 76 kg, 平均 (60.98 ± 3.26) kg。C組年齡 21~67歲,平均 (43.28±2.30)歲;體重 45~76 kg,平均 (61.04±3.18)kg。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具備相應手術指征與麻醉適應證;ASA分級為Ⅰ~Ⅱ級;無過敏體質;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精神疾?。唤诜眠^鎮(zhèn)痛藥物;合并甲亢。三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1.2 方法患者術前均禁食12 h,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進入手術室后,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包括血壓、心率、心電圖、呼吸頻率等。麻醉前5 min,A組靜脈注射3 mL生理鹽水;B組靜脈注射40 mg帕瑞昔布鈉 (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79);C組使用生理鹽水將0.3 mg/kg納布啡 (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30127)稀釋至3 mL行靜脈注射。麻醉誘導:靜脈注射瑞芬太尼 (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200)4.0 mg/mL、丙泊酚 (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20093542) 4.0 μg/mL、 順式阿曲庫銨 (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0.3 mg/kg。麻醉維持: 丙泊酚 1.5 ~ 3.0 μg/mL、 七氟醚 (上海恒瑞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007)2%~5%。三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需降至麻醉前的70% (≥50 mm Hg)。術畢,停止輸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評估三組患者蘇醒后0.5 h、1 h疼痛程度,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②采用Ramsay鎮(zhèn)靜評分評估三組患者蘇醒后0.5 h、1 h鎮(zhèn)靜情況。1分:躁動;2分:積極合作且安靜;3分:對指令有反應且嗜睡;4分:處于睡眠狀態(tài),但可喚醒;5分:呼吸反應遲鈍;6分:處于深睡狀態(tài),喚不醒。③記錄三組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寒顫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三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C組蘇醒后0.5 h、1 h VAS評分低于B組和A組, B 組蘇醒后 0.5 h、 1 h VAS評分低于 A 組 (P均<0.05)。見表1。
表1 三組的VAS評分比較 (±s,分)
表1 三組的VAS評分比較 (±s,分)
注: 與 A 組比較, aP <0.05; 與 B 組比較, bP <0.05。
時間 C 組 (n=4 0) B 組 (n=4 0) A 組 (n=4 0) F P蘇醒后 0.5 h 2.1 2±0.3 3 ab 2.4 2±0.4 1 a 4.4 0±0.8 6 3 9.6 5 4 0.0 0 0蘇醒后 1 h 2.0 4±0.2 7 ab 2.2 8±0.3 9 a 4.3 0±0.7 2 2 8.3 6 7 0.0 0 0
2.2 鎮(zhèn)靜程度C組蘇醒后0.5 h、1 h Ramsay鎮(zhèn)靜評分高于B組和A組,B組蘇醒后0.5 h、1 h Ramsay鎮(zhèn)靜評分高于A組(P均<0.05)。 見表 2。
表2 三組的Ramsay鎮(zhèn)靜評分比較 (±s,分)
表2 三組的Ramsay鎮(zhèn)靜評分比較 (±s,分)
注: 與 A 組比較, aP <0.05; 與 B 組比較, bP<0.05。
時間 C 組 (n=4 0) B 組 (n=4 0) A 組 (n=4 0) F P蘇醒后 0.5 h 2.7 9±0.5 8 ab 2.2 1±0.6 0 a 1.2 8±0.6 9 2 6.3 4 1 0.0 0 0蘇醒后 1 h 2.7 5±0.7 4 ab 2.1 2±0.5 7 a 1.1 8±0.3 7 2 2.3 6 7 0.0 0 0
2.3 不良反應C組的惡心嘔吐、寒顫發(fā)生率低于A組、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表3 三組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n(%)]
麻醉是確保手術順利實施的關鍵,瑞芬太尼為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具有可控性好、起效快、快速代謝無蓄積、鎮(zhèn)痛效果確切、撤藥后蘇醒迅速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臨床。但有研究[4-5]表明,長期大劑量使用瑞芬太尼后突然撤離,會對μ受體效應形成抑制,并釋放大量興奮性氨基酸、誘導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體活化,對炎性因子的分泌起到促進作用,增加神經細胞的敏感性,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痛覺過敏,提高寒顫發(fā)生率,影響術后恢復。
帕瑞昔布鈉是臨床常用的預防瑞芬太尼誘發(fā)的術后痛覺過敏效應藥物,其屬于高選擇性環(huán)氧化酶-2(COX-2)抑制劑,可經肝臟酶水解后迅速轉化為活性物伐地昔布,經抑制COX-2在中樞和外周的表達,拮抗花生四烯酸轉化為前列腺素,使疼痛刺激向中樞的傳導減少,提高痛覺神經興奮性閾值,降低神經對刺激的敏感性,發(fā)揮外周、中樞雙重鎮(zhèn)痛作用,抑制痛覺過敏[6-8]。但帕瑞昔布鈉鎮(zhèn)痛作用具有封頂效應且不良反應多。本研究結果顯示,蘇醒后0.5 h、1 h VAS評分:C組<B組<A組;蘇醒后0.5 h、1 h Ramsay鎮(zhèn)靜評分:C組>B組>A組,且C組惡心嘔吐、寒顫發(fā)生率低于A組、B組,提示納布啡預防瑞芬太尼誘發(fā)的術后痛覺過敏效應的有效性、安全性較高。納布啡屬于嗎啡喃類半合成激動-拮抗鎮(zhèn)痛藥,結構類似于強效阿片類鎮(zhèn)痛藥羥嗎啡酮、阿片受體拮抗劑納洛酮,主要經拮抗μ受體、激動κ受體發(fā)揮藥理作用。納布啡可對瑞芬太尼麻醉藥物激動μ受體作用形成抑制,拮抗其大量釋放興奮性氨基酸和NMDA受體過度活化,進而預防患者術后發(fā)生痛覺過敏現(xiàn)象。納布啡拮抗效價是噴他佐辛的10倍,鎮(zhèn)痛作用時間和效價與嗎啡類似,并可有效抑制術后寒顫發(fā)生,副作用較少。
綜上所述,婦科手術中使用納布啡可有效預防瑞芬太尼誘發(fā)的術后痛覺過敏效應,增強鎮(zhèn)靜效果,避免患者麻醉恢復期出現(xiàn)躁動,副作用較少,可提高麻醉蘇醒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