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青
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東的一個農村。小時候,他喜歡閱讀,對書的喜愛到了癡迷的地步。
有一次,莫言到鄰村一個同學家里去玩,看見他家有一本繪圖版的《封神演義》。為了讀到這本書,他便經常去那個同學家中替他推磨。推磨讓莫言痛苦不堪,因為它非常單調,沒有任何趣味可言。
后來,莫言認識了一個小學老師,他收藏了十幾本小說,比如《苦菜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莫言借到這些書之后,都是用最快的時間讀完的。當時,莫言的家里養(yǎng)了兩只羊,放羊的任務就落在他的肩上。每次借到書后,莫言往往鉆到草垛里以最快的速度把書看完。書讀完了,天也黑了,羊餓得咩咩直叫,莫言回到家難免會受到家長的懲罰??墒?,喜歡閱讀的莫言從不后悔。因為在閱讀中,莫言有了很多的收獲,書中的主要情節(jié)、主要人物,甚至主要人物講過的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他都牢牢地記在心里。
后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莫言說:“童年是讀書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我的記憶力特別強,讀書的熱情特別高,讀過的書我都能夠記得住。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時我得來一本書確實不易,因此我對得來的機會格外珍惜。”
20世紀60年代初,莫言的大哥家有一些中學語文教材。每逢雨天無法下地干活的時候,莫言便躲到磨房里去讀那些教材。當時的語文教材分為漢語和文學,漢語教材主要講邏輯、語法、文言文;文學教材主要選錄古今中外名著的片段,比如《林家鋪子》《駱駝祥子》《說岳全傳》等等。
這些教材雖然很薄,但是它們打開了莫言的眼界。曹禺的《雷雨》讓他知道了話劇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老舍的《駱駝祥子》讓他知道了北京車夫的艱苦生活以及生動活潑的北京方言。
莫言至今還記得,《駱駝祥子》中有個細節(jié),寫的是車夫祥子飽喝了一頓涼水之后,肚子里發(fā)出的聲音就像剛飲了水的騾馬一樣。莫言對這個細節(jié)的感受非常深刻。當時,莫言在農村生活,干活累了之后飽喝一頓涼水,肚子也會發(fā)出這樣的響聲。這種描寫非常生動、準確、獨特,這對莫言后來走上文學道路進行人物描寫起到了榜樣作用。
童年的莫言讀過的書不多,但是非常廣,那些書讓他受益終生。
[思維互聯(lián)網]
莫言說他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能讀到的書太少了,現(xiàn)在他最大的痛苦是書太多,讀不過來。
同學們,請將你們的閱讀經歷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淘 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