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觀秀,陳 聰,張家明,楊 蕾,卜丹霞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廣東湛江 324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是冠心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我國AMI每年發(fā)病率為0.2%~0.6%[1],嚴重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早期診斷并判斷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老年AMI患者由于臨床癥狀、體征及心電圖不典型等因素,極易誤診,以致延誤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2]。隨著對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及臨床檢驗水平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心臟標志物被廣泛應用于AMI的早期診斷、療效監(jiān)測和預后判斷等方面。本研究通過探討血清肌鈣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應蛋白(hs-CRP)、D-二聚體(D-D)和尿酸(UA)聯(lián)合檢測在老年AMI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老年AMI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確診為AMI的老年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即為觀察組,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齡65~82歲,平均(73.4±8.5)歲,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AMI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急性感染、陳舊性心肌梗死、肺動脈栓塞、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患者。同時選取同一時期我院體檢的84例老年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齡60~85歲,平均(71.8±5.4)歲。兩組受檢者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受檢者均采集靜脈血標本送我院檢驗科,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測定cTnⅠ(參考范圍0~0.09 μg/L),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參考范圍0~3 mg/L),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D-D(參考范圍<0.5 mg/L),尿酸酶法測定UA(參考范圍90~420 μmol/L)。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采用MedCalc19.0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血清cTnⅠ、hs-CRP、D-D和UA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表1 cTnⅠ、hs-CRP、D-D和UA在AMI中的表達情況(±s)
表1 cTnⅠ、hs-CRP、D-D和UA在AMI中的表達情況(±s)
兩組比較均P<0.01
images/BZ_77_207_1343_2273_1410.png觀察組對照組415.56±54.23 288.45±48.36 92 84 11.64±0.78 0.05±0.01 49.26±9.52 1.64±0.83 3.16±1.22 0.04±0.02
4項聯(lián)合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明顯高于cTnⅠ、hs-CRP、D-D、UA各指標的單項檢測,詳見表2。
表2 cTnⅠ、hs-CRP、D-D、UA及4項聯(lián)合檢測AMI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AMI大多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出現(xiàn)冠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AMI迄今仍然是人類當前首要的死亡原因,其中大部分為老年患者。臨床相關研究資料顯示,若AMI患者發(fā)病后延緩救治1 h,其病死率高達1.6%,因此,早期診斷AMI可使患者存活率大大提高[4-5]。
于小青等[6]認為cTnⅠ是最具心臟特異性的心肌損傷標志物,cTnⅠ在正常人血清中幾乎檢測不到,當發(fā)生AMI時,心肌細胞損傷可引起血中cTnⅠ升高。張輝等[7]研究發(fā)現(xiàn)cTnI在梗死后3~5 h開始升高,18~24 h達到高峰,可持續(xù)5~8 d,一般10 d左右基本恢復正常。本研究結果顯示cTn Ⅰ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高,由于cTnⅠ具有高敏感性、高特異性及診斷窗口期長等優(yōu)勢,可作為AMI診斷的首選指標,但是其檢測一般需要持續(xù)性,僅憑一次的結果無法定論,需與其他指標聯(lián)合檢測。
hs-CRP是典型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正常人體內含量很少,當機體受到創(chuàng)傷、炎癥及感染等情況下其血清濃度可迅速升高。已有研究證明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診斷及預測價值[8]。hs-CRP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成熟以及斑塊的最終破裂,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的強弱,可以更好地預測心肌梗死疾病的發(fā)生[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s-CRP含量顯著升高,表明hs-CRP有助于反映AMI的病情程度。
D-D是血漿交聯(lián)纖維蛋白原的特異性降解產物,可反映體內血栓形成與纖溶,在正常健康人血液中濃度水平比較低,當血栓形成時,D-D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D-D顯著高于對照組,與國內外報道相一致[12-13]。因此,動態(tài)監(jiān)測D-D可作為早期診斷AMI的重要參考指標。
早在1951年,Gertler等首次提出UA與冠心病之間可能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但直到近年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系才受到人們的關注[14]。劉同庫等[15]研究認為UA是觸發(fā)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的受損細胞所發(fā)出的危險信號,血UA水平與心血管病死亡率呈正相關,因缺血性心肌病死亡的患者其血UA水平最高,高UA癥是增加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16]。馬宇虹[17]認為抑制UA水平的升高對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可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觀察組U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UA水平與AMI發(fā)生有密切關系。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采用多項聯(lián)合檢測作為診斷AMI的新指標。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多項心臟指標檢測對AMI診斷能夠表現(xiàn)出高度的靈敏性和特異性,有助于全面地評價AMI病情變化,并且多項聯(lián)合定性檢測具有快速、操作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等優(yōu)點,更適合于基層醫(yī)院開展此項檢驗[18-19]。cTnI、D-D、hs-CRP及UA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對特異性標志物,發(fā)生AMI時均可升高,并且hs-CRP 和D-D能較好地反應AMI患者的病情程度,對早期診斷、臨床分型及療效觀察均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結果顯示,老年AMI早期cTnⅠ、hs-CRP、D-D及UA4項聯(lián)合測定的敏感性、特異性及AUC分別為94.6%、96.9%、0.979,明顯高于目前國際公認的早期診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標準cTnⅠ,提高了老年AMI的檢出率,對AMI早期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