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芳 黃倩 鐘瓊
壓力性尿失禁指腹壓增高時尿液自尿道口外滲,盆底肌功能鍛煉為高推薦的保守治療措施[1-2],因此如何提高功能鍛煉依從性至關重要。日記式康復指導可針對性、計劃性地進行功能訓練并隨時記錄,其過程簡單,能夠保證患者連續(xù)、主動地訓練[3-4]。因此,本研究探討日記式康復指導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鍛煉依從性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5];告知患者及家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語言及書面溝通者。排除標準: 合并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疾?。徊⒂新毙约膊∫约澳[瘤;妊娠、半年內有腹部手術以及盆腔手術史;精神病史、語言障礙;中途退出以及臨床資料不全。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將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試驗組年齡30~70歲,平均(45.66±5.45)歲;尿失禁嚴重程度:輕度15例,中度27例,重度6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4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8例;病程:小于5年28例,大于5年20例。對照組年齡31~72歲,平均(46.69±5.66)歲;尿失禁嚴重程度:輕度16例,中度26例,重度6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2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9例;病程:小于5年27例,大于5年21例。兩組年齡、尿失禁嚴重程度、文化程度以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康復干預,講解關于尿失禁原因、發(fā)病機制等相關知識;采用口述、健康手冊、視頻等方式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評估每日功能鍛煉的量與程度;指導患者每日保持外陰皮膚的清潔與干燥。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日記式康復指導。
1.2.2.1 制定尿失禁患者功能鍛煉日記表與評價表單 收集患者基本資料,了解疾病情況,查閱文獻,同時結合泌尿外科、婦科醫(yī)師及??谱o理人員以及康復醫(yī)師的意見,根據(jù)尿失禁患者功能鍛煉計劃要求,制定功能鍛煉日記表與評價表單。橫軸包括每日功能鍛煉項目、每日量與時間、每日實際完成、評價、未能依從的影響因素5部分。表單縱軸為住院時間。為了方便記錄,每部分使用數(shù)字對應表示,每天如實記錄患者功能鍛煉情況。
1.2.2.2 臨床實施 (1)鍛煉項目、量與時間。尿失禁患者進行盆底肌功能訓練,將戴手套的手指放置肛門處,囑患者吸氣時大腿、腹部肌肉放松,肛門收縮能夠感覺手指被夾緊,并保持6 s,隨后再放松6 s,每天早中晚各進行20 min,每分鐘5個循環(huán)[6]。(2)填寫完成量。每日完成功能鍛煉后,患者或家屬填寫完成的項目、完成時間及持續(xù)時間。(3)評價。每日由護士長評價功能鍛煉的方法、量及鍛煉時間以及依從性,并簽字,進行追蹤。(4)調查影響因素。對于未完成的項目、時間、量以及未完全依從的患者,可根據(jù)情況調查影響因素,包括盆底肌訓練方式不正確、未認識到盆底肌訓練對尿失禁重要性、護理人員指導不足、忘記鍛煉、其他。
1.3 觀察指標與臨床療效 干預前與干預后3個月,評價以下指標:(1)自我效能評估[7]。采用尿失禁應對效能量表,包括相信能夠處理漏尿問題、克服漏尿導致的不良情緒、即使漏尿能夠帶來影響但我能夠去做該做的事、采取能夠降低漏尿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影響的措施。采用1~5分計分法,分別對應非常不贊同~非常贊同,總分4~2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對漏尿問題應對效能越高。(2)盆底肌鍛煉依從性[8]。根據(jù)患者鍛煉記錄評估依從性,每天盆底肌鍛煉平均時間≥30 min,表示盆底肌鍛煉依從性較好;每天盆底肌鍛煉平均時間<30 min ,表示盆底肌鍛煉依從性較差。(3)評估患者主觀改善情況[9]。采用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簡表(ICI-Q-SF),包括有無尿失禁、尿失禁嚴重程度、尿失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等方面,總分為0~21分。按照評分分為:輕度尿失禁,總分﹤7分;中度尿失禁,總分7~14分;重度尿失禁,總分>14分。(4)臨床治療效果[10]。尿墊實驗完全干燥表示治愈,尿失禁減輕表示改善,尿失禁未減輕甚至加重表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 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均明顯升高,試驗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較(分,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盆底肌鍛煉依從性的比較 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盆底肌鍛煉依從性均明顯改善(P<0.05),試驗組盆底肌鍛煉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盆底肌鍛煉依從性的比較(例)
2.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ICI-Q-SF得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ICI-Q-SF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ICI-Q-SF得分均明顯降低,試驗組降低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ICI-Q-SF得分比較(分,
2.4 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干預后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壓力性尿失禁臨床以肥胖中年經產婦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也不斷升高[11-12]。盆底肌訓練作為壓力性尿失禁有效措施,但同時由于盆底肌訓練過程較長,部分患者不能夠堅持訓練,影響信心和康復效果。自我效能是患者成功完成某個目標的信念,盆底肌訓練是壓力性尿失禁保守治療方式,但同時盆底肌訓練的過程復雜,時間較長效果較慢,可影響患者盆底肌訓練的堅持性,從而可影響康復效果[13]。因此,對于尿失禁盆底肌訓練患者給予正確的干預措施,使患者正確認識盆底肌訓練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3個月,試驗組自我效能感高于對照組,表示日記式康復指導能夠有效提高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鍛煉的自我效能,提高訓練信心。
患者積極主動參與是盆底肌鍛煉過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同時鍛煉依從性對促進康復也非常重要,而臨床上影響鍛煉依從性的因素有患者不能夠正確了解盆底肌鍛煉的重要性、護理人員未指導患者盆底肌鍛煉等方面[14]。因此,需采用康復指導提高患者依從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后3個月盆底肌鍛煉依從性均明顯改善,試驗組盆底肌鍛煉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潘海卿等[15]采用康復日記聯(lián)合多媒體教育,有效提高了鼻咽癌放療康復訓練依從性,降低放療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日記式康復訓練表格記錄、自我監(jiān)控、言語激勵等形式促使患者養(yǎng)成有序、良好、持續(xù)性的鍛煉習慣;加之日記完成需要家屬配合,這樣能夠爭取社會及家庭對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理解、重視及支持,并給予其良好的心理支持,從而有效提高了盆底肌鍛煉依從性。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ICI-Q-SF評分均明顯降低,試驗組降低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干預后臨床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日記式康復指導使患者掌握盆底肌鍛煉方式,并持續(xù)性鍛煉,增加鍛煉依從性,提高盆底肌神經敏感性并科學引導正確的肌肉收縮習慣,增強尿道黏膜封閉功能、尿道括約肌功能,增強盆底肌肌力,改善患者尿失禁的嚴重程度與減少漏尿量,有效控制尿失禁癥狀。
綜上所述,日記式康復指導能夠明顯提升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鍛煉依從性,增強其自我效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癥狀,加強患者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臨床治療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