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關鍵詞:財政專項資金 ?績效審計 ?現狀 ?途徑
(一)績效審計的標準不統(tǒng)一
在實踐中發(fā)現,目前針對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所制定的評價指標和管理規(guī)范并不完善,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無法形成標準的統(tǒng)一化管理,導致財政資金量化與測算模式出現一定的差異,而一些相關的工作人員之間也會發(fā)生職責不明的情況,崗位之間也缺乏針對性。其次,當前,針對我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人員的考核制度以及評價機制也同樣不完善,因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不注重如何有效提高審計效果。這些問題都會對績效審計工作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審計技術不夠先進
目前相關的政府部門對于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這就造成審計部門審計技術、審計方法缺乏科學性,所使用的審計模式無非還是傳統(tǒng)的“財務資料審計——財務分析”,這與當前財務收支的發(fā)展形勢極為不符,而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也遠遠落后西方發(fā)達國家。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了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的效率,不利于我國經濟建設的穩(wěn)定快速發(fā)展。
(三)對審計結果的運用不足
當前,我國大部分審計部門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審計程序是否規(guī)范,而忽視了對審計結果的運用,出現在審計過程中的一些實際性問題并沒有在審計報告中得到體現,審計人員也缺乏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在管理制度方面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問責制度,審計結果問責制與專項資金經濟責任審計無法有機的結合起來。所以,合理運用財政專項資金效益的審計結果,對于提高績效審計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規(guī)范績效審計的評價標準體系
完善的評價標準體系是做好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的重要條件,而健全的評價標準體系同樣是合理運用績效審計結果的關鍵。所以,審計部門應建立健全完善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體系,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與管理措施,對審計過程中所涉及到評價依據和審計對象進行綜合性的考量,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充分征詢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與見解。這樣可以保證所建立起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兼顧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三者之間的和諧發(fā)展,并且對資金的預算和執(zhí)行標準起到衡量的作用。通過這一系列舉措還能夠有效的提高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可信度,為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績效審計的技術水平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對于計算機及其相關技術的運用已經比較成熟,績效審計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首先應引進先進的技術,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與數據庫技術,建立起財政專項資金的數據庫,審計人員也要加強技術與軟件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數據分析的能力與水平,將數理統(tǒng)計分析技術運用到實踐當中,有效提高績效審計工作的質量。其次要做好審計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與實施辦法,在工作中通過績效考評的方法來提升審計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各項工作能力,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及信息技術,高效完成工作任務,并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把握績效審計的整體與重點。
(三)做好績效審計成果的跟蹤落實工作
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不僅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guī)范要求做好審計工作,還應做好績效審計成果的跟蹤落實工作。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審計成果的落實、整改,還有對審計建議的執(zhí)行情況等,這些內容的跟蹤落實都必須體現在后續(xù)的審計報告中。另外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監(jiān)督管理制度,重點關注績效審計的監(jiān)督管理與成果的運用,不斷完善問責制度,相關部門之間要形成有效的聯運機制,確保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工作有效開展是規(guī)范資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保證現有資源得到優(yōu)化配置,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為相關審計人員把握績效審計重點、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與技術水平提供參考,不斷提升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的質量,從而推動我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與落實。
參考文獻
[1]劉杰,張勇.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16(10).
[2]楊文華,李麗.關于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管理的研究[J].審計報告,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