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現年59歲的俄羅斯著名經濟學家謝爾蓋·格拉濟耶夫,是“歐亞經濟聯盟”倡議主要的提出者和推動者。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格拉濟耶夫長期在俄羅斯聯邦政府機構任職,曾任俄聯邦對外經濟聯絡部部長、俄總統顧問等職務,2019年擔任歐亞經濟聯盟常設協調機構歐亞經濟委員會一體化與宏觀經濟部部長。近幾年,格拉濟耶夫常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之間,參加經貿活動和會議,就中俄關系、“一帶一盟”等話題在中國媒體上撰文,他的一些經濟學著作也被翻譯成中文出版。2019年12月27日,格拉濟耶夫的新作《最后一場世界大戰(zhàn)——美國挑起與輸掉的戰(zhàn)爭》中文版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對外正式發(fā)行,本刊記者在發(fā)行活動期間對格拉濟耶夫進行了專訪。
《世界知識》:歐亞經濟聯盟已成立五年,作為聯盟倡議的提出者,能否介紹下聯盟成立的背景?
格拉濟耶夫:從歷史上看,蘇聯解體后,波羅的海三國就脫離了蘇聯,它們追隨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前東歐國家一起加入了歐盟。土庫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基于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制定了自己的對外政策,也拒絕加入歐亞一體化進程。烏茲別克斯坦則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F代歐亞一體化設想是由時任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于1994年在莫斯科大學提出的,其宗旨是維護歐亞大陸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逐漸形成的經濟、政治、交通和社會聯系。2003年,烏克蘭決定同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建立“統一經濟空間”,不過這一項目最終沒發(fā)展起來,這是因為當時俄國內自由主義者認為原蘇聯空間上任何的一體化都是經濟效率低下的形式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優(yōu)先、不可能同時建立統一空間。2007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著手開展建立統一關稅同盟的工作,同盟于2010年正式啟動,標志著三國經濟一體化進程進入實質階段。之后,三國領導人決定經濟合作步入到下一階段——建立“共同市場”。共同市場是指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的自由流通。那之后,我們啟動了共同市場的建設。針對共同市場的建設,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法規(guī)去規(guī)范和監(jiān)管,這些制定法規(guī)和監(jiān)管共同市場的職能都被移交給了“超國家機構”——歐亞經濟委員會。2015年歐亞經濟聯盟正式成立,成員國除了俄白哈三國,還有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
2019年12月27日,格拉濟耶夫在北京接受采訪。
《世界知識》:幾年來,對于聯盟的屬性,各方有著不同的認識。有觀點提到,對于歐亞經濟聯盟最佳的觀察視角,是要將其看作一個正常運轉的關稅同盟。聯盟是非政治實體,聯盟條約中沒有議會這樣的機構設置,聯盟產生的政治影響力是間接的。也有觀點指出,聯盟不是經濟屬性,而是政治屬性,其被視為在歐亞大陸鞏固和加強威權主義的工具。您怎么看外界對聯盟屬性的評價?
格拉濟耶夫: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首腦們多次強調了其經濟特點,該特點在超國家層面上劃分了移交國家主權的界限,一旦超出這個范圍,就會引起沖突。
《世界知識》:關于聯盟成立五年取得的初步成果,聯盟內部認為取得了成效:如建成統一藥品和醫(yī)療器械市場、簽署了聯盟養(yǎng)老金保障協議等,對外合作方面也有諸多進展。然而,也有觀點認為,聯盟并不是一個完美無瑕的“成功故事”,認為聯盟不太可能實現更高水平的一體化,因為成員之間的分歧太大。如何看待聯盟的初步成果和發(fā)展前景?
格拉濟耶夫:目前,聯盟運轉正常,已與40多個國家簽訂了經濟合作的備忘錄或協議,聯盟與越南、新加坡、塞爾維亞簽訂了自貿協定,聯盟與中國也簽署了經貿合作協議,于2019年10月正式生效。正如俄中兩國領導人所說,要致力于歐亞經濟聯盟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聯盟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實現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也就是共同市場的全面建成。
現今世界有200個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區(qū)域組織,他們都是在經濟領域發(fā)展一體化聯系的組織,其中成效明顯的有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東盟、南方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體,歐亞經濟聯盟并不是最大的一體化組織,但很有可能發(fā)展成一個更強大的區(qū)域組織,聯盟的前景取決于內部成員針對新科技革命制定的發(fā)展政策和展開的工業(yè)合作以及俄羅斯在聯盟中發(fā)揮的角色。俄羅斯是歐亞一體化的中心,但只有俄羅斯變得富有吸引力,成為公平、有效的國家典范時,一體化項目才能真正落實。如果俄的經濟政策沒有發(fā)生根本性改變,那么俄很難成為這樣的典范。
《世界知識》:如何評價歐亞經濟聯盟和中國的合作潛力?
格拉濟耶夫:中國目前是世界經濟的中心,在聯盟中,中國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國的需求在聯盟對外經濟合作中是一個重要因素。近來,我們完成了“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通氣,這是雙方能源領域合作重要的一步。我們還有很多合作規(guī)劃,比如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北極航道的建設??傊?,中國和聯盟的合作在過去五年取得了成功,拿鐵路集裝箱的運載數量來說,過去五年相較以前五年增長了五倍。聯盟成立至今,中國與聯盟的貿易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下一步,我認為我們必須朝建立大型合資企業(yè)的方向邁進,若要提高合作的速度,我們需要一起增進投資以構建生產所需的技術鏈。就我們合作的能源、農業(yè)、制造業(yè)等領域,如果能夠構建有效的技術鏈,發(fā)揮科技的作用,聯盟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增長潛力將是巨大的。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雙方銀行體系、金融體系也應該有所對接,因為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美國。俄羅斯采取了西方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改革,所以俄金融體系較為脆弱,遇到了包括離岸資本、匯率波動大導致的投機活動在內的很多問題。因此,需要在國際貨幣結算和貨幣儲備當中“去美元”化。中俄兩國可通過推動雙邊本幣結算,深化銀行間合作和加強金融市場領域合作。具體來說,推行獨立的結算系統,以此消除對美國監(jiān)管的體系的依賴。應該把中國、伊朗、印度等其他傳統合作伙伴國銀行納入其中。
《世界知識》:2019年是中俄關系的重要年份,兩國關系提升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雙方向外宣布了新的貿易額目標——2024年達到2000億美元。中俄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格拉濟耶夫:通過在農業(yè)、科技、制造業(yè)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具體來說:首先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能促使貿易額增長;其次,投資應該是貿易額增長的動力,若俄中成立的合資企業(yè)多,我們將獲得更多的貿易機會;新交通走廊將改善中俄之間的聯通,促進集裝箱、物流、電子商務領域貿易的增長;此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將前往俄羅斯的農業(yè)和能源部門進行合作,這兩個領域將產生新的項目以增加貿易額。
2019年10月1日,時任歐亞經濟聯盟歐亞經濟委員會執(zhí)委會主席薩爾基相和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世界知識》:您在書中提到“從美國為核心到以亞洲為核心的世界經濟體系”,認為“亞洲積累周期拉開序幕了”。近幾年俄羅斯同亞洲國家也加強了合作,還被冠以了一個詞,叫做“向東看”。如何評價俄和亞洲國家的合作?
格拉濟耶夫:我在書里提到了中國目前成為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在亞洲,印度的經濟增長也令人矚目,而整個東亞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世界經濟中心由歐美轉向亞洲是自然的。因為相對于西方市場經濟,中國以及一些亞洲國家經濟發(fā)展的管理體系是更加有效的,它結合了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私人經濟模式,結合了市場力量和政府控制金融流動、基礎設施規(guī)劃。這種政府控制和市場機制的結合給21世紀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范式。因此,離亞洲經濟增長中心越近,俄羅斯經濟發(fā)展就越健康。普京總統決定每年舉辦東方經濟論壇,這個論壇已經成為了一個亞洲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俄羅斯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的重要平臺。
2018年8月8日,中俄亞馬爾項目第三條生產線正在俄羅斯薩別塔建設。亞馬爾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在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
《世界知識》:目前,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是被廣泛提到的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未來世界經濟新秩序?
格拉濟耶夫:從華盛頓金融組織到達沃斯論壇,“不確定性”成為了一個高頻詞,但是我沒有看到很多不確定性,反而認為形勢很清晰,我認為這個形勢就是中國、印度經濟將繼續(xù)保持增長,而歐美將走向衰落,新的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形成,這是因為相對于歐洲、美國的自由主義全球化模式,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管理系統更加有效?,F在的情況和一百年前很相似,當時大英帝國為了維持實力,給世界帶來很多不穩(wěn)定,最終導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但最后英國失敗了,這是因為英國的模式沒有“效率”。當時的世界經濟新秩序正在形成,其是以美國模式(跨國公司)和蘇聯模式為代表的。之后蘇聯的解體讓人產生了歷史終結的感覺,就像福山在“歷史的終結”論中提到的,但這只是當時世界經濟秩序崩潰的第一步。我們看到,當前西方模式、自由主義全球化遇到困境,美國國債總額成指數增長,這表明其金融系統面臨崩潰,而新的世界經濟秩序,如“一帶一路”倡議,其與自由主義全球化有很大不同,它是基于不干涉內政原則,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并重塑了國家主權。因此,當今世界經濟新秩序的理念是尋求國家、企業(yè)間更有效的合作,利用國家優(yōu)勢、合資企業(yè)提高競爭力,給經濟發(fā)展帶來積極成果,新型的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自由主義全球化更有效率。所有的預測都顯示:十年后,中國、印度、東盟國家的經濟活動將超過美國和歐盟的兩倍。很明顯,世界經濟結構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世界知識》:如何看待中美俄三方關系?
格拉濟耶夫:美國的精英們有一種策略來維持他們的金融地位和經濟優(yōu)勢,他們用所有的手段來破壞他們無法控制的地區(qū)。例如,干涉烏克蘭和南美國家的內政,針對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針對俄羅斯發(fā)動金融戰(zhàn),但是我確信他們將輸掉這場“戰(zhàn)爭”。中國有明確的經濟增長的戰(zhàn)略,發(fā)展速度是西方世界的三倍,根據“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提出了以相互投資、經濟合作的全球貿易新原則,中國想要一個和平的世界,不想與任何國家發(fā)生戰(zhàn)爭。我們看到美國針對俄羅斯的侵略,因為美國統治精英仍然認為俄是其在世界上的主要競爭對手,20世紀初,英國人就認為大英帝國和沙俄之間將有激烈的競爭,現在美國繼承了英國的思維模式,認為俄是主要對手,因此俄羅斯的主要戰(zhàn)略就是保持獨立,與此同時,歐亞經濟聯盟作為一種新型一體化模式將促進整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中國和俄羅斯是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兩國將互相幫助,而美國的戰(zhàn)略是相反的(將俄中視為對手),這與俄中的利益背道而馳。如果俄中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能夠發(fā)展下去,就能夠遏制美國的“侵略”,避免下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因此,中俄合作是未來三十年世界實現和平共處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