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民
摘要? ? 培育冬前壯苗是小麥高產(chǎn)的關鍵。本文從制約小麥生產(chǎn)的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出發(fā),提出了以深耕、播前播后二次鎮(zhèn)壓、春草秋除、足墑越冬等為主的培育冬前壯苗的關鍵技術措施,以期為小麥高產(chǎn)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小麥;壯苗;措施
中圖分類號? ? S512?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2-004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小麥要高產(chǎn),培育冬前壯苗是關鍵。針對目前生產(chǎn)上存在的長期以旋代耕、土壤松軟、白茬下種、播量偏大、撈墑深播、禾本科雜草滋生蔓延、干冷越冬等突出問題,著力在深耕、鎮(zhèn)壓、種衣劑包衣、春草秋除、足墑越冬等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補齊制約壯苗的技術短板和漏洞,培育冬前適宜群體和健壯個體,確保小麥安全越冬和年后有足夠的穗數(shù),為小麥高產(chǎn)奠定穗數(shù)基礎。
1? ? 把好深耕整地關
目前,生產(chǎn)上連年以旋代耕導致土壤耕層變淺,犁底層上移加厚,不利于小麥根系下扎和土壤蓄水保墑,抗旱抗倒能力降低,后期易出現(xiàn)早衰減產(chǎn)。土壤深耕可有效掩埋有機肥料、作物秸稈、雜草和病蟲有機體,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能夠有效減輕病蟲草害的發(fā)生程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抗旱保墑的重要技術措施。利用大型機械牽引的翻轉犁每隔2~3年深耕1次,耕深30 cm,其他年份采用免耕或旋耕等保護性措施。地塊深耕后要及時耙耢壓實,可利用大型機械一次完成旋耕整地、播前鎮(zhèn)壓工序,只進行旋耕的地塊表層土壤松軟,要先鎮(zhèn)壓再播種,必要時可多次鎮(zhèn)壓,避免因地表過虛出現(xiàn)深播弱苗,且播種后很快失墑,影響次生根的生長和下扎,影響小麥分蘗發(fā)生,造成穗數(shù)不足[1-2]。耕地前在推行玉米聯(lián)合收獲和秸稈還田的基礎上,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精準施用化肥,實行氮肥后移,防止一次性施氮過多造成冬前旺苗。要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一般施用純N 180~210 kg/hm2、P2O5 90~120 kg/hm2、K2O 75~120 kg/hm2,磷、鉀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節(jié)期追施。缺微量元素的地塊,要注意補施鋅、硼肥。
2? ? 把好種子包衣關
近年來,小麥玉米多年連作地塊莖基腐病、根腐病、紋枯病等根莖類病害多發(fā)重發(fā),夏大豆、夏花生茬地下害蟲發(fā)生較重。生產(chǎn)上常存在白茬下種或單一使用殺蟲劑拌種,苗期和早春易造成死苗現(xiàn)象,后期造成白穗減產(chǎn)嚴重。在選用抗逆性強的多穗型品種的基礎上,采用含有殺蟲劑、殺菌劑的種衣劑在小麥播種期進行種子包衣,可有效防治或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使病蟲害從源頭上得到有效控制,減少用藥次數(shù)和用藥量,提高防治效果,實現(xiàn)綠色防控。根莖部病害較重的地塊,每100 kg種子可用35%苯甲·吡蟲啉種子懸浮劑400~600 g包衣或52%吡蟲·咯·苯甲懸浮種衣劑700~800 g包衣;地下害蟲發(fā)生較重的地塊,選用4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3]。
3? ? 把好播種質(zhì)量關
提高播種質(zhì)量是培育冬前壯苗的關鍵。要掌握適宜的播種深度,做到足墑適期適量播種。小麥播種時耕層的適宜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0%~75%,墑情不足時可淺播壓水或播前造墑。鄒城市小麥適播期為10月5—15日,最佳播期為10月7—12日。掌握適宜的播種量,建立合理的群體起點,從源頭上解決因大播量造成的旺長弱苗問題。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適宜基本苗為 225萬~270萬株/hm2;分蘗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種,適宜基本苗為195萬~240萬株/hm2。若晚于適宜播種期播種,每晚播2 d,應增加基本苗 15萬~30萬株/hm2。小麥播深以3~5 cm為宜,避免撈墑深播形成弱苗。要大力推廣寬幅(苗帶8~10 cm)精播技術,使種子分布均勻,減少缺苗斷壟、疙瘩苗現(xiàn)象,克服傳統(tǒng)條播籽粒擁擠、爭肥、爭水、根少、苗弱的生長狀況。
4? ? 把好二次鎮(zhèn)壓關
在整地播前鎮(zhèn)壓的基礎上,采用帶鎮(zhèn)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二次鎮(zhèn)壓,也可以播后單獨鎮(zhèn)壓。要大力推廣碎土整平機械聯(lián)合二次鎮(zhèn)壓培育壯苗技術,提高機械作業(yè)效率和播種質(zhì)量,提高鎮(zhèn)壓效果,使種子和土壤充分接觸,沉實土壤,保住土中墑,確保出苗整齊,及時分蘗長根形成冬前壯苗,增強抗旱和抗凍能力。對于秸稈還田量大的地塊,播種后可多遍鎮(zhèn)壓,保證小麥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能力[4-5]。
5? ? 把好冬前除草關
冬前小麥植株矮小,地表裸露,雜草也基本出齊,采取春草秋治的防治策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前化學除草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掌握好防治適期,應在小麥出苗后40~50 d內(nèi)、小麥進入分蘗期進行除草;二是掌握好溫度,最低溫度應在5 ℃以上;三是嚴格掌握用量和小麥施藥操作規(guī)程,實行二次稀釋,不重噴,不漏噴,以免對作物造成藥害。防除闊葉雜草可選用45.9%雙氟·滴辛酯懸浮劑450~525 g/hm2或20%氧氟吡氧乙酸乳油750~900 mL/hm2;對于以節(jié)節(jié)麥、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的麥田,可選用3%甲基二磺隆懸浮劑300~450 mL/hm2,雙子葉和單子葉雜草混發(fā)的麥田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
6? ? 把好足墑越冬關
越冬水是確保早春肥水后移,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能防止小麥凍害死苗,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還可沉實土壤,粉碎坷垃,對懸根苗、耕種粗放、坷垃較多及秸稈還田地塊尤為重要。壯苗麥田,當日平均氣溫下降至5 ℃左右(小雪—大雪節(jié)氣)時澆越冬水;群體偏小、長勢較差、施肥不足、地力差的麥田,可于11月下旬早澆,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50 kg/hm2??傮w要掌握在麥田上大凍前完成越冬水澆灌,時間以晴天上午為宜,澆灌量以當天全部滲入土中為宜,忌大水漫灌[6]。
7? ? 參考文獻
[1] 楊忠義,范春暉,郭平毅.苯磺隆、多效唑對小麥壯苗及除草效果的影響[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68-171.
[2] 曹立耘.怎樣促使小麥壯苗越冬[J].山東農(nóng)藥信息,2018(6):42.
[3] 劉樹春.小麥:培育壯苗確保安全越冬[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11-10-19(003).
[4] 李愛軍.加強早春管理,培育小麥壯苗[J].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3(3):88.
[5] 龍飛.四項措施保小麥壯苗越冬[N].農(nóng)資導報,2013-12-17(C01).
[6] 劉麗君.小麥培育冬前壯苗是關鍵[N].農(nóng)民日報,2012-10-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