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彪,唐騁帆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廣西 來賓 546199)
瑤族是一個熱愛歌唱的民族,清代詩人屈大均說:“瑤俗最尚歌,男女雜沓,一唱百和?!秉S遵憲這樣描述:“瑤峒月夜,男女隔嶺相唱和,興往情來,余音裊娜,猶如歌仙之遺風,一字千回百折,哀厲而長。”[1]55自古以來,廣西大瑤山瑤族熱愛歌唱如醉如癡。歌謠是大瑤山瑤族記憶民族起源、歷史發(fā)展和文化傳承的重要依據(jù),在漫長的民族發(fā)展歷程中,大瑤山瑤族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謠。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收集和整理,結合多次深入廣西大瑤山瑤族地區(qū)的田野調查,我們將當?shù)噩幾甯柚{分為如下五大類別。
廣西大瑤山瑤族古歌主要有《盤王歌》《洪水歌》《千家峒》《石牌歌》等民歌,主要內容是描述了宇宙的誕生、人類開天辟地以及瑤族的起源、遷徙、生產(chǎn)生活等。
大瑤山瑤族農(nóng)事歌謠主要有《二十四節(jié)氣歌》《農(nóng)事安排歌》《春到了》《新春生產(chǎn)組歌》《生產(chǎn)歌謠》《做春工》《雷公歌》等,主要是描述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告訴人們按照不同時令季節(jié)安排具體的農(nóng)事活動等。
大瑤山瑤族故事歌謠又稱為“故事唱本”,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歌唱大瑤山瑤族的歷史故事以及在大瑤山瑤族社會中的知名人物和事件,主要有《根柢歌》《白馬姑娘》《劉大仙娘》《唱覃青》;另一類是對中國歷史上或民間傳說中的一些歷史人物、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等進行本土化改造傳播,主要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八仙古言歌》《唱董永》《唱蔡伯喈》等歌謠。
大瑤山瑤族生活歌謠的內容復雜,主要有記錄大瑤山瑤族的地域環(huán)境歌謠,如《我住在山?jīng)_角落》《我的田塊》《我的房子》等;有描繪大瑤山瑤族遭受封建統(tǒng)治壓迫和剝削而致使生存困難、生活凄苦的“苦歌”,如《身世苦》《說起瑤人苦情多》《苦情歌》《一層露水九層霜》《我只有一把谷子養(yǎng)爹娘》《我沒有家》《孤兒歌》《兒子的訴歌》《討米歌》《十憶歌》《十愿十愁歌》;有歌唱日常生活勞動情境的“勞動歌”,如《梅花歌》《花歌》《出門歌》《采茶歌》《狩獵歌》《紡麻歌》《造酒歌》《刺繡歌》《鳥堂歌》《砌壩》等;有以歌謠對話問答的形式,記錄瑤族社會歷史文化、日常生活知識的“盤歌”,如《盤歌》《盤問歌》《暗歌》《何物歌》《見怪歌》《古經(jīng)問答山歌》《謎語歌》;還有反映大瑤山瑤族與其他地方瑤族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幫助的“寄歌”,如《千重嶺過萬重山》《遷徙信歌》《交趾歌》《求援歌》《盼望眾親齊賜援》等。
情歌是大瑤山瑤族所有民歌種類中數(shù)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歌謠,按照情歌“傳情達意”的主要內容,可以細分為如下七個小類別。
1.贊美歌。如《你長得像朵花》《蜜蜂戀花》《花香藕甜》《吉棟諾》等。
2.問情歌。如《天夜呢》《吃果》《夜深深》《天上星》《我想摘下那顆星子》《探情》《詢情》《江水幾長情幾長》(男女對歌)、《隔江拋笛子》《唱央麗》(男女對歌)、《我的花兒還沒開》《叫哪一個跟你對唱》《你有人雙就該收心》《大樹彎彎我倆攀》《獲魚得書》《白紙寫信紅紙封》等。
3.思念歌。如《思念》《思情歌》《念情唱》《十月相思歌》《十念歌》《十二月想妹歌》《十二月想哥歌》《歌憶》《合根柢》《戀情歌》《路頭送花歌》《情歌》《勸情歌》《十說情妹歌》《歌嘆》《妹不嫁哥那有雙》《十繡情郎》《十殿勸情》《十勸歌》《十窮歌》《求偶信歌》《報情信》等。
4.誓言歌。如《鐘情歌》《十說情哥歌》《娥病》等。
5.傳情歌。如《十送歌》《十送歌》(男女對歌),《十送情妹歌》《十送情哥歌》《十嘆情妹歌》《十嘆情哥歌》《十二月初歌》《求情書信》《信歌》《情信歌》《重逢歌》《甲子情歌》《甲子歌》《六十甲子》《情元奪情愁書》等。
6.送別歌。如《送歌》《祝歌》《古歌謠》《古情歌》《送別情歌》等。
7.婚俗歌。如《婚禮歌》《紅堂喜》《婚酒歌》《賀婚歌》《賀喜歌》《婚姻花話》《婚姻花歌》《敬送嫁酒歌》《敬送嫁茶歌》《酒筵歌》《送親家唱本》《恭祝新婚》《彩話》《講財氣》等。
廣西大瑤山瑤族歌謠不僅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具有鮮明的形式美、內在美和個性美等藝術審美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從歌謠句式結構來看,大瑤山瑤族歌謠的“句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七言體”“五言體”“自由體”歌謠?!捌哐泽w”歌謠的特點是歌謠每七個字為一句,而歌謠的內容則根據(jù)歌者的需要可長可短,有“七言四句”歌謠,如《手鐲拿來作憑證》:“馮侯藍金四姓人,宰喝酒表決心;手鐲拿來作憑證,團結一致殺敵人”[2]103;有“七言八句”歌謠,如《一塊鍋鋼一團藥》:“松杉哪怕寒風欺,生得密來長得直,不上大魔門口站,天父給我衣和吃。一塊鍋鋼一團藥,能叫瑤山起大火,山中虎狼撲撲跳,看你大魔哪里躲?”[3]82;有“七言二十句”歌謠,如《狩獵歌》[2]236。此外,如古歌《唱盤王》《洪水歌》、故事歌《梁山伯與祝英臺》《白馬姑娘》《劉大仙娘》《唱覃青》等都是“七言體”歌謠,但其內容均超過二十句。在目前收集的大瑤山瑤族歌謠中,獨立的“五言體”歌謠比較少,而是雜糅在“七言體”詩歌和“自由體”歌謠中。如,在古歌《盤王歌》和情歌《唱央麗》《香哩歌》等歌謠中雜糅有一些“五言”歌謠?!侗P王歌》中的“七任曲·砍木做車梁”就是“七七五五”句式歌謠,歌謠中這樣唱到:
人到中年會思量,入山砍木做車梁;
架得水車轉,運水灌田秧。
秧苗靠田田靠水,灌水合適育壯秧;
人勤收成好,秋來飯菜香。[3]82
“自由體”歌謠的特點是對歌謠內容的長短、句式以及每一句歌詞的字數(shù)均沒有嚴格的限制,歌者可以根據(jù)需要和歌唱情境自由發(fā)揮。生活歌《我住在山?jīng)_角落》就是一首典型的“自由體”歌謠,歌謠的每一句字數(shù)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和限制,歌唱者根據(jù)歌謠所要表達的內容可以自由發(fā)揮。[4]203
大瑤山瑤族歌謠形式多樣、曲目繁多。就歌謠的形式而言,主要有香哩歌、央麗歌、哪羅離、遷徙歌、信歌、七任曲、吉冬諾、離慣、括架、嘎直等;就歌謠曲調而言,主要有過山音、唱香哩、唱央麗、道腔、黃泥腔、迎賓曲等[3]1。這些歌謠各自有獨特的“歌式”和“曲調”,風格各異,唱法獨具特色。
大瑤山瑤族歌謠中大量使用排比、對偶等修飾手法,這不僅使歌謠形象生動,對仗整齊,而且使歌謠充滿了詩的韻律與節(jié)奏。如歌謠《我比黃連苦萬分》:“苦瓜生在苦楝根,黃連苦水泡半生;人說黃連苦到尾,我比黃連苦萬分?!盵5]566這首歌謠充分借鑒詩歌“賦、比、興”的藝術手法,運用了排比和對偶,將“苦瓜”“黃連”之苦比喻在舊社會中大瑤山瑤族生活的凄涼與悲苦,比喻形象生動,對仗工整,節(jié)奏自然明快。歌謠《隔江拋笛子》描繪了兩個心儀對方的瑤族青年男女傳情達意的場景?,幾迥凶訉π膬x女子的愛慕,但又不敢直接表露出“愛之深、求之切”心情,只有通過“隔江拋笛子”“隔江拋燈盞”來傳達對對方的喜歡和愛慕之情;而女子盡管已經(jīng)嫁作他人或心有所屬,但并未直截了當?shù)鼐芙^男子的情感,而是以“燈盞欠芯”“燈盞燈欠油”的比喻方式委婉地表達自己感情。[3]118-119整首歌謠語言質樸生動,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歌唱自然流暢。
大瑤山瑤族歌謠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規(guī)范使用“襯詞”。依據(jù)“襯詞”的字數(shù)可分單字襯、雙字襯、三字襯和自由襯,按照“襯詞”語義又可以分為無意襯詞、有意襯詞、稱謂襯詞及色彩襯詞等類別。大瑤山瑤族歌謠中主要“襯詞”有:“哩”“嘍”“嘞”“香哩”“歲雅”“人噯”“人對”“人雙”“唐巴”“唐值”“離慣”“哪羅離”等“襯詞”,這些“襯詞”在歌謠傳誦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其一,“襯詞”孕育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不同的“襯詞”代表著不同寓意,而且同一“襯詞”在不同的歌謠中也具有不同的寓意。如“香哩”是歌者對對方的通用稱呼,在一般的對歌場景中“香哩”是指朋友、“老同”的意思,而在男女青年對歌情境中“香哩”是指阿哥、阿妹之意;其二“襯詞”能夠表征鮮明的民族特色,如“香哩歌”是大瑤山茶山瑤獨具特色的歌謠藝術形式。其三,“襯詞”有利于歌謠表達豐富細膩的思想情感。其四,“襯詞”有助于完善歌謠的音韻,使歌唱者歌唱自然流暢。如大瑤山瑤族遷徙信歌中《千重嶺過萬重山》:“一片烏云罩四方,官府征兵又征糧;虎狼當?shù)滥牧_離兵馬亂,瑤人難住又難安?,幦穗y住又難安,齊共商量把家搬;眾親姐妹哪羅離同伴走,拖兒帶女離家鄉(xiāng)?!盵2]161歌謠中的“哪羅離”是襯詞,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凸顯在舊社會大瑤山瑤族流落遷徙的苦難情景,另一方面是使歌謠旋律更加流暢自然。
歌謠的“連珠”格律是指歌謠的句式結構如同一串珠子首尾相連,前后句子“珠貫相連”,前面兩句的結尾為后面兩句的開頭,排比句式整齊,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首歌謠節(jié)奏一致,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大瑤山瑤族《酒筵歌》《根柢歌》就是其中“連珠”格律歌謠的代表作品。下面列舉以《酒筵歌》為證。[2]194
娘養(yǎng)兒子十八歲,爺教兒子十九年,
兒十八歲,娘想媳,兒十九年,爺想孫。
娘想媳,托媒問西寨,爺想孫,托人問東村;
問西寨哪個同月同日,問東村哪個同年同庚。
……
辦酒席,寄訊西寨請舅,辦酒筵,寄錢①東村請妗②;
請舅舅跨步,請妗妗動身,跨步來到我外院,動身來到我外廳,
到外院,上桌夸我懂金理,到外廳,入席夸我知銀規(guī),③
懂金理,親戚常來像丹竹④,知銀規(guī),朋友像山泉。
表辦席,表傳訊,姑做筵,姑寄錢⑤,
訊到我家知喜日,錢到我屋知宴期;
知喜日,下山到你處,知宴期,過河來你鄉(xiāng);
到你處,村頭鑼鼓響,來你鄉(xiāng),巷尾嗩吶吹,
鑼鼓響,三百女來迎賓客,嗩吶吹,三千男⑥來接親朋;
……
在大瑤山瑤族社會中存在著這樣一種風俗,男女青年結婚后,直至有了孩子,才辦酒款客。孩子的滿月酒宴,與父母的結婚喜筵合并舉行?!毒企鄹琛肥窃谙搀凵现骷遗c客家之間對唱的“連珠”格律歌謠,整首歌謠通過“連珠”形式,句式復沓,反復吟詠,聲調鏗鏘,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這既表現(xiàn)出主客雙方的強烈感情,使歌唱者的感情波瀾起伏;同時又增強了歌謠音樂藝術的節(jié)奏感,具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
廣西大瑤山瑤族歌謠不僅具有鮮明的藝術審美特征,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們是大瑤山瑤族歷史記憶、生活習俗、民族交往、文化傳承的重要文化表征。
安東尼·史密斯指出:“共同的歷史記憶是區(qū)分一個民族和廣場上狂熱而散亂的人群集會的重要標志?!盵6]1民族的歷史記憶是建構民族身份認同的根基,也是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態(tài)?,幾迨且粋€沒有自身獨立文字的民族,對于本民族的歷史記憶主要通過服飾文化和歌謠傳唱等形式傳承,因此,瑤族將自身的服飾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將歌謠稱為“口傳的歷史”。在大瑤山瑤族歌謠中存在很多記憶本民族歷史的民歌,如古歌《唱盤王》描述了瑤族祖先“盤王”幫助皇帝打敗敵國的英勇事跡,進而迎娶公主成為皇親國戚,皇帝頒發(fā)的“過山榜”成為瑤族的“護身符”,表達了大瑤山瑤族對英雄祖先的崇敬和思念。《洪水歌》是對大瑤山瑤族起源歷史的詩意想象,歌謠中詳細描繪了人類社會在蠻荒時代“神人夾雜、物我交融”的生存境遇以及伏羲兄妹造瑤人的過程?!肚Ъ裔肌穭t是瑤族發(fā)展曲折歷史記憶的集中反映,歌謠首先描繪了瑤族祖宗“十二瑤姓”生活在世外桃源“千家峒”的繁榮景象,后來由于“千家峒”被封建官府發(fā)現(xiàn)而遭到滅頂之災,瑤族被迫逃離“千家峒”。從此,瑤族過著“斬山過嶺,世代流落”的艱難生活。歌謠《辛巳歲立歌傳》就是對1941 年廣西大瑤山盤瑤集體尋找“千家垌”歷史事件的生動體現(xiàn)[2]100,而《根柢歌》則詳細記載了瑤族遷徙至大瑤山的時代背景、路線圖以及大瑤山的地域環(huán)境等[3]249。
廣西大瑤山瑤族歌謠既是大瑤山瑤族人民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民間文學形式,也是大瑤山瑤族生活的藝術化表現(xiàn)。同時,大瑤山瑤族歌謠也是生存境遇、生活習俗的“忠實”記載。例如歌謠《我住在山?jīng)_角落》《我的田塊》《我的房子》《一層露水九層霜》等記載了舊社會大瑤山瑤族險惡的生存境遇,歌謠《身世苦》《說起瑤人苦情多》《苦情歌》《我只有一把谷子養(yǎng)爹娘》等歌謠折射出舊社會大瑤山瑤族人民凄苦的生存狀態(tài)。
在廣西大瑤山瑤族民歌中有很多歌謠是反映當?shù)噩幾迳鐣摹笆浦啤绷曀住!妒聘琛贰镀鹗啤贰陡芨琛贰陡自挕返雀柚{都是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大瑤山瑤族社會的“石牌制”生活習俗。如在《石牌歌·三十六瑤石牌》中就記錄了瑤族“三十六瑤石牌”的制定原因、背景、過程、內容以及違背“石牌制”懲罰措施;《石牌歌·吃社料話》是告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春耕、秋收,還是狩獵、捕魚、捕鳥等,都要遵守習俗和規(guī)則,否則將要受到嚴厲的懲罰;《石牌歌·爭地界》則詳細記載了大瑤山瑤族人們因為土地地界而產(chǎn)生矛盾時,邀請石牌頭人解決爭端和調節(jié)矛盾的方法、規(guī)則和過程;《石牌歌·起石牌》則是大瑤山瑤族在面對外族侵犯時號召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致對外、保衛(wèi)家園的“宣言書”,歌謠中記載了大瑤山瑤族“起石牌”動員瑤族人們準備戰(zhàn)斗的場景。
大瑤山瑤族有著獨特的婚戀習俗,這些婚戀習俗在歌謠中得到了很好的記載和保存。如情歌《你長得像朵花》《蜜蜂戀花》《花香藕甜》《吉棟諾》等歌謠反映了大瑤山瑤族男女青年在相遇對方時相互表達愛慕之情的場景;《探情》《詢情》等歌謠呈現(xiàn)的是大瑤山瑤族男女青年在相戀后互相傳情達意的對歌情境;而《婚禮歌》《紅堂喜》《婚酒歌》《賀婚歌》《賀喜歌》等歌謠則呈現(xiàn)了大瑤山瑤族獨特婚俗習慣。如《紅堂喜》就記載了大瑤山瑤族婚禮和小孩滿月“雙喜同慶”的獨特習俗?!都t堂喜》由“主家致謝”“客家答謝”“拜堂”“敬酒”等四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個完整儀式規(guī)程,四個部分構成了完整婚禮宴席對歌儀式。
此外,《刺繡歌》《采茶歌》《狩獵歌》《紡麻歌》《造酒歌》《祝壽歌》等歌謠更是生動形象地記載了大瑤山瑤族日常生活情境和生活習俗,是我們深入了解大瑤山文化習俗的重要依據(jù)。
廣西大瑤山瑤族流傳著一種頗具民族特色歌謠——“寄歌”?!凹母琛庇址Q為“遷徙信歌”“交趾歌”,是一種“以歌代言”的歌謠,其歌謠內容體現(xiàn)了不同地域瑤族之間的相互交往。這種歌謠主要有三類:
1.“引路歌”。據(jù)說這是由我國遷徙到越南北部地區(qū)的盤瑤寄往我國境內盤瑤的“家信”,其內容主要記錄他們遷徙的路徑和主要地點,引導國內瑤族尋找他們的蹤跡。如歌謠《交趾歌》不僅描繪了盤瑤從中國境內遷徙到越南的艱苦歷程,而且對途經(jīng)主要的路線、地點都有詳細的記載,這類“寄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引路”功能,按照歌謠中提示的內容就能了解“寄歌”盤瑤的遷徙路線和尋找他們居住的地點?!啊督恢焊琛愤@首長歌,大瑤山的盤瑤老前輩差不多人人都熟知。而盤瑤有一支人遷往交趾的事,他們也留在代代相傳的記憶里,足見這支曲子在盤瑤人民的思想情感中起著重要的聯(lián)系作用?!盵7]257可以說,這種“引路寄歌”既是盤瑤不同族群之間的情感紐帶,更是瑤族民族交往的歷史記憶。
2.“求援歌”。當盤瑤遇到困境時,就會向居住在不同地區(qū)瑤族發(fā)送“求援歌”,尋求幫助。例如《盼望眾親齊賜援》就是湖南桃川的盤瑤寫給廣西同族請求給予銀錢援助的“寄歌”?!凹母琛敝忻枥L了封建地主階級和官府對瑤族人民的剝削、壓迫和掠奪。同時也充分說明各地瑤族在思想、感情、意志上的聯(lián)系,絕不因山川遠阻、道路迢遙而有所松弛。在發(fā)生重大事件的時候,瑤族人民仍然可以通過“寄歌”緊密團結、互相援助,體現(xiàn)了盤瑤不同族群之間內在強大的凝聚力。
3.“情歌”。居住在不同地區(qū)的盤瑤男女相互愛慕對方時就會互傳“寄歌”。如《信歌》《情元奪情愁書》《求偶信歌》《求情書信》《報情信》等歌謠,都是瑤族男女青年傳情達意的“信物”和維系情感的紐帶。
少數(shù)民族歌謠是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shù)民族歌謠傳承既是當前我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傳承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從歌謠的形式來看,大瑤山瑤族歌謠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特征,其形式多樣,曲目繁多,曲調豐富,瑤族的香哩歌、盤瑤的過山音、坳瑤的黃泥腔等民歌藝術都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藝術的代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對這些歌謠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傳承,實際上就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機組成部分的傳承。從歌謠的內容來看,大瑤山瑤族歌謠承載著非常豐富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內容,其主要分為如下三個類別。
1.歷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不同的民族結合本民族的需要采取各自的方式,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進行吸收、創(chuàng)新和傳承。歌謠是大瑤山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主要路徑,如在《古經(jīng)問答山歌》中,大瑤山瑤族通過“對歌”的形式傳承中華傳統(tǒng)歷史文化,歌謠這樣唱到:
哥唱山歌問一聲,桃園結義幾個人?
哪個三請諸葛亮?蜀國軍師是哪人?
妹唱山歌答一聲,桃園結義三個人;
劉備三請諸葛亮,蜀國軍師是孔明。
哪國名將是天驕?哪個大鬧長坂橋?
哪樣搞得橋梁斷?哪個聽到氣難消?
三國名將是天驕,張飛大鬧長坂橋;
大喊三聲橋梁斷,曹操聽到氣難消。
……
在這里,大瑤山瑤族通過“對歌”形式,將《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很好地記憶和傳承至今。再如歌謠《唱董永》《唱蔡伯喈》等則是通過“故事唱本”形式,將歷史人物董永、蔡伯喈的事跡很好地記錄、保存和傳承下來。
2.民間文化傳承。在大瑤山歌謠中,對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些歷史人物、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等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傳播,如故事唱本《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大瑤山瑤族對我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改造而成?!傲鹤!惫适聜魅氪蟋幧降貐^(qū),大瑤山瑤族結合自身特定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習俗和現(xiàn)實需要,將大瑤山瑤族獨特的情感經(jīng)驗、價值觀念、審美情趣融入其中,對傳統(tǒng)《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文本結構、故事情節(jié)、傳承觀念、人物形象、故事結局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改造[9]45-47。
3.瑤族文化傳承?,幾迨且粋€沒有自身獨立文字的民族,瑤族文化傳承的主要路徑是歌謠傳承。大瑤山瑤族古歌《盤王歌》《洪水歌》《千家峒》《石牌歌》等歌謠是對大瑤山瑤族的民族起源、祖先記憶、歷史文化傳承的文化表征,通過古歌傳唱使大瑤山瑤族的歷史記憶、民族文化得以延續(xù)和傳承。農(nóng)事歌謠《二十四節(jié)氣歌》《農(nóng)事安排歌》《春到了》《新春生產(chǎn)組歌》《生產(chǎn)歌謠》《做春工》《雷公歌》以及生活歌《采茶歌》《狩獵歌》《紡麻歌》《造酒歌》《刺繡歌》等歌謠都反映了大瑤山瑤族社會的農(nóng)耕文明。故事歌《白馬姑娘》《劉大仙娘》《唱覃青》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大瑤山瑤族知名人物“劉三妹”“覃青”等人的事跡。而數(shù)量眾多、內容豐富的情歌則是對大瑤山瑤族獨特婚俗文化的直接體現(xiàn)。《瑤醫(yī)歌》記載了眾多大瑤山瑤族中草藥配方及其治病療法,這既直接服務于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又促進了對大瑤山瑤族中草藥的傳承和推廣,體現(xiàn)了大瑤山瑤族人民的聰明智慧。
注 釋:
①寄錢:瑤族風俗,用禾稈草系銅錢,作為通訊的憑證。
②妗:舅母。
③金理、銀規(guī):比喻懂得道理和規(guī)矩。
④丹竹竹節(jié)長,比喻感情長久。
⑤表、姑:泛指親戚。
⑥三百女和三千男:形容眾多,不是實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