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科書作為課程的重要載體,是繼承與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對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高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一方面,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與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有較高的契合度,選文體裁較為廣泛,人文性較強,能較好地滿足高中學段學生學習及認知需求。另一方面,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在趣味性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各朝代選文均衡性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蘇教版教材;文言詩文;教材編制
中小學校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曾多次強調,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作為精神資源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助推作用。[1]學習文言文有利于幫助學生讀懂簡單古書,在學習過程中吸收中國語言的精華,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個人的表達能力,提升文化品位[2]。語文教科書作為課程的重要載體,是繼承與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發(fā)布后,現行蘇教版教材的文言詩文的編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新課標要求?是否還存在某些不足?正是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選取蘇教版高一語文教材進行研究分析。
(一)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編制的總體概況
蘇教版高一語文教材分為必修一到必修五,共五冊。其中必修一有22篇選文,必修二有17篇選文,必修三有18篇選文,必修四有22篇選文,必修五有16篇選文,共95篇選文。教材較多采用專題型編制,即文言詩文和題材相似的現代文編制在同一單元,同時也設有專門的文言詩文單元。
由表1可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共計37篇,約占全部選文的38.9%。其中必修一4篇、必修二5篇、必修三8篇、必修四12篇、必修五8篇。文言選文的朝代上至先秦,下至清朝。其中必修四中詩詞最多,約占本冊文言詩文的83%;必修二中詩詞占本冊文言詩文的50%,占比較大;必修五中詩詞占本冊文言詩文的25%;必修一和必修三未選入詩詞。大部分選入的文言詩文有明確的背誦要求,其中要求背誦的文言詩文約占全部文言詩文的81.1%。
(二)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的朝代分析
由表2可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詩文從先秦至清朝都有選入,選文朝代分布較為廣泛。其中唐宋選文最多,占比達48.6%,先秦選文占比27%,占比較多。元明清共選入4篇,占比10.8%。漢朝選入3篇,占比8.3%。魏晉南北朝選文較少,僅選入2篇,占比5.4%。
表1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高一)文言詩詞統計表
表2 各朝代選文統計表
(三)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的作者分析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的作者大多數是學生在初中已有相對了解的作者,從這個層面上說,初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的銜接性較強,便于學生理解選文。其中,大部分作者僅入選1篇,少部分作者選文達2篇及以上,如司馬遷入選3篇(《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鴻門宴》《報任安書》),蘇軾入選2篇(《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莊子入選2篇(《秋水(節(jié)選)》《逍遙游》)。
(四)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的體裁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大致分為四類,即散文、韻文、賦和小說。其中文言散文較多,占比達全部文言詩文的54%,韻文占比37.8%,賦占比5.4%,小說占比2.7%。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文文言散文類型較為齊全,其中一般性散文占比21.6%,占比較大。韻文占比37.8%,其中詩、詞占比大,各占16.2%,曲和楚辭體占比較少,均僅選入1篇,各占比2.7%。賦僅選入文賦,未選入駢賦。
表3 各種文體數量統計表
(五)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能力要求的分析
蘇教版語文教材對于學生背誦能力要求較高,在總共選入的37篇文言詩文中,有30篇有明確的背誦要求,占比達81.1%,其中《五人墓碑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長亭送別》及《報任安書》為選段背誦,其余均為全篇背誦。
(一)數量較充足對傳統文化重視度提高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繼承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文化傳承與理解,提升文化自信。[3]蘇教版教材對于課標要求契合度較高。從總體上看,目前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詩文的數量和比例都較高,說明當前教材編寫時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較高,對于學生學習能力要求提高。
(二)選文朝代相對集中
1.各朝代選文數量存在明顯差異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文的朝代跨度很廣,從先秦一直到清朝都有入選,這有利于學生了解到各個朝代的文體特點和文化特色。然而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由表3可以看出,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文集中于唐宋兩朝,其所占比例接近一半,其余朝代如漢朝所占比例較小,而清朝選文僅有一篇小說《林黛玉進賈府》。這可能是因為唐宋文學是中國文學史發(fā)展的一個頂峰,是創(chuàng)作的爆發(fā)期,出現的文人佳作極多,編者容易在其中選出適合高中生學習的優(yōu)秀作品。
2.各朝代選文類型存在差異
進而分析唐宋兩朝各自的選文類型后發(fā)現(見表4),唐朝選入的詩文居多,而宋朝選文則集中于詞。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學形式,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文學風格[4],例如唐詩和宋詞。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在編寫時考慮到了這一方面的因素,因而著重在各個朝代最具特色的作品中進行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選文的質量。但各朝代的其他文體中也會包含眾多出色的作品,然而卻沒有入選教材,如宋詩中也有精品,但在選文中并沒有出現,這不利于學生對于同一朝代的不同文體的了解,也不利于學生對同一文體在不同朝代中風格的變化進行比較。
表4 唐宋選文類型比較
(三)體裁廣泛但分布不均衡
據表3可得,一方面,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選文一半以上為散文。散文部分包含表、志、序、傳記等共十種文體。從內容上看,論說、說理類散文居多,選文故事性不強,容易造成學生閱讀疲勞。另一方面,韻文占比雖較大,但詩詞共占到韻文的85.7%,選入的楚辭體較少。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對于古代文學體裁的多樣性的體會可能相對較弱,容易導致學生對文言詩文學習興趣的缺失。此外,完整的曲和小說數目較少??傮w而言,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選文在內容的趣味性和題材的廣泛性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改進的空間,
(四)選文的人文性較強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文言選文強調文質兼美,體現出較強的人文性。這類選文除了基礎文言素養(yǎng)(文言實詞、句式)的要求外,也注重選文內在的教育和教化功能。有的選文注重對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引導,如《勸學》《師說》;有的選文則對于學生品質、三觀的塑造較為重視,如《陳情表》《項脊軒志》《報任安書》;有的選文富含哲思,能夠開拓學生思維,如《赤壁賦》《蘭亭集序》;還有一部分選文旨在對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啟發(fā),如《蜀道難》《滕王閣序》。除此之外,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也能在有些選文中得見蹤跡,比如《琵琶行》中的音樂文化、《林黛玉進賈府》中的服飾文化、《長亭送別》中的送別文化及大量送別意象,等等。
通過前文的統計和分析可知,一方面,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與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有較高的契合度,且初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的銜接性較強,選文體裁較為廣泛,人文性較強,能較好地滿足高中學段學生學習及認知需求。另一方面,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在文言詩文題材和趣味性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各朝代選文均衡性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對高中語文課程而言,文言詩文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已有教材在文言詩文的編制方面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但筆者認為還可以從以下幾點對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詩文的編制進行改進。一方面可以增強選文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文言詩文的過程中,如果接觸到的選文體裁題材過于單一,會導致其學習興趣的缺失。為增加選文趣味性,編者可以適當增加故事性、情節(jié)性較強的選文。因為在日常教學中一些情節(jié)生動完整的戲曲、小說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5],所以教材中可適當增加其數量。此外,文質兼美的文言選文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在朝代及體裁方面進一步的拓展。通過上述的分析,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在朝代選文數量以及各朝代選文體裁方面還可以加以改進。其一,適當平衡各朝選文數量的比例,充分展示各朝代的文學特點。其二,適當選入某一朝代的不同文體中的優(yōu)秀作品,在保證選文質量的基礎上,拓寬學生對同一文體在不同朝代表現的認知。
參考文獻:
[1]任強.論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選編原則——以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131-135
[2]陳一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選編審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3):27-2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周志紅,羅林.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的選編狀況和特點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5(7):86-88.
[5]厲開選.蘇教版中職語文教材中文言文選文觀察[J].文教資料,2017(25):52-53.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疏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