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琴 劉瑩 呂俊
(1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醫(yī)院兒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 新疆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其病程遷延,能夠累及多器官和系統(tǒng),誘發(fā)肺炎的發(fā)生[1]。支原體肺炎多發(fā)生于小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等癥狀,肺部體征癥狀不顯著,但具有較高傳染性與復發(fā)性[2]。有研究顯示,大約1/3 的支原體肺炎患兒可發(fā)展為哮喘與反復呼吸道感染,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 在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和支氣管哮喘、鼻炎患兒的T 細胞功能存在相關性[3]。血清25-(OH)D 能穩(wěn)定反應機體的維生素D 水平,也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理活性的激素前體類物質(zhì)。25-(OH)D 能通過激活維生素D 受體活化巨噬細胞,從而提高患者免疫力[4]。本文具體探討與分析了25-(OH)D 水平與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希望為疾病的治療及預后的判斷提供參考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2018 年8 月—2020 年2 月選擇在本院兒科診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48 例作為肺炎組(輕度肺炎28 例,重度肺炎20 例),納入標準: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肺炎支原體抗體IgM 均為陽性;年齡5~12 歲;臨床資料完整;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腦心腎等疾病者;合并遺傳代謝性疾病者;臨床資料缺項者;有可能隱瞞院外用藥史或用藥史不詳者;免疫缺陷障礙患兒。同期選擇在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兒童48 例作為對照組。
輕度肺炎組28 例,其中男15 例,女13 例;年齡5~12 歲,平均年齡(6.72±0.21)歲;平均病程(6.21±0.11)d;平均身高(124.20±12.77)cm;平均體重(27.29±3.91)kg。
重度肺炎組20 例,其中男11 例,女9 例;年齡5~12 歲,平均年齡(6.52±0.33)歲;平均病程(6.18±0.09)d;平均身高(126.11±13.20)cm;平均體重(28.71±2.77)kg。
對照組48 例,其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齡5~12 歲,平均年齡(6.78±0.33)歲;平均身高(124.47±8.14)cm;平均體重(27.33±2.48)kg;
三組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采集所有小兒的靜脈血1mL 左右,低溫靜置30min 后,1000rpm/min 離心10min,取上層血清。采用串聯(lián)質(zhì)譜分析法檢測血清25-(OH)D 水平,判斷標準:參考2011 年美國內(nèi)分泌協(xié)會血清25-(OH)D 水平以及對我國兒童維生素D 水平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將血清維生素D 水平達到50~250nmol/L(20~100 ng/mL)范圍認定為適宜的維生素D 營養(yǎng)狀況。2010 年兒童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防治建議中提出兒童25-(OH)D <37.5nmol/L(15ng/mL)為維生素D 缺乏[5,6]。
取1.2 中的血清樣本,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含量,采用免疫色譜檢測法測定降鈣素原(PCT)含量,利用血常規(guī)檢測儀器測定白細胞計數(shù)(WBC)。
采用SPSS19.00統(tǒng)計軟件對計量數(shù)據(jù)與計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百分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輕度肺炎組、重度肺炎組的血清25-(OH)D 水平為(13.29±3.40)nmol/L 和(10.84±3.86)nmol/L,低于對照組的(20.32±4.34)nmol/L,差異顯著(P<0.05);輕度肺炎組、重度肺炎組的維生素D 缺乏率高于對照組,維生素D 正常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25-(OH)D 水平對比
輕度肺炎組、重度肺炎組的CRP、PCT 與WBC 值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情嚴重程度指標對比()
表2 兩組病情嚴重程度指標對比()
在48 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中,Pearson 分析顯示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清25-(OH)D、CRP、PCT、WBC 都存在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25-(OH)D 水平與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n=48)
肺炎支原體(MP)歸屬支原體屬,支原體科支原體目柔膜體綱,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能在體外固體培養(yǎng)基(如SP4 培養(yǎng)基)上生長、不依靠活體細胞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其菌落在高倍顯微鏡下呈典型的煎蛋狀。MP 無細胞壁,形態(tài)多樣,常為紡錘體狀,長1~2um、寬0.1~0.2pm,體積不及細菌平均體積的5%,可以通過0.45um 孔徑的細菌濾器。MP 結構呈環(huán)狀雙股DNA,共有687 個基因,全長816394bp[7]。支原體肺炎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仍未十分清楚,現(xiàn)階段的研究分為三種學說,一是肺炎支原體直接侵入,二是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三是免疫學紊亂,相關的研究證明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與支原體感染有關。維生素D 在機體血液循環(huán)中以25-(OH)D 的形式存在,對多種細胞的生長及分化產(chǎn)生調(diào)節(jié)作用。如果25-(OH)D 降低,表示小兒未攝入足夠維生素D;而25-(OH)D 增高,則通常反映機體營養(yǎng)補充過量。25-(OH)D 含量下降會引發(fā)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增生及變性,易被病原菌感染,并降低了呼吸道的屏障作用,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8]。本研究顯示輕度肺炎組、重度肺炎組的血清25-(OH)D 水平為13.29±3.40nmol/L 和10.84±3.86nmol/L,低于對照組的20.32±4.34nmol/L(P<0.05);輕度肺炎組、重度肺炎組的維生素D 缺乏率高于對照組,維生素D 正常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支原體肺炎患兒多伴隨有血清25-(OH)D 的低表達,且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變化而有顯著改變。
Th1/Th2 細胞因子失衡是導致支原體肺炎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Th1 細胞免疫介導的是局部炎癥免疫應答,主要分泌IFN-Y等因子;Th2 細胞免疫通常表現(xiàn)為刺激B 淋巴細胞增殖,主要分泌IL-4 等因子。本研究顯示輕度肺炎組、重度肺炎組的CRP、PCT 與WBC 值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從機制上分析,CRP 作為一種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在機體發(fā)生感染時可顯著升高,但CRP 對感染缺乏特異性。PCT 為甲狀腺C 細胞分泌出的蛋白質(zhì),若患兒存在全身感染,該指標可在短時間內(nèi)異常升高,且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對于炎癥反應較為嚴重的患兒,WBC 水平也可顯著升高。維生素D 是人體必需的一種激素類物質(zhì),其中25-(OH)D 反映機體維生素D 營養(yǎng)狀態(tài)的穩(wěn)定指標。25-(OH)D 的高表達可激活免疫細胞,在免疫調(diào)節(jié)過程中起著上調(diào)的作用,能夠預防肺部感染。其中25-(OH)D 可與維生素D 的受體結合產(chǎn)生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能減輕氣道的炎性反應,對肺部發(fā)揮保護性作用[9]。本結果顯示Pearson 分析顯示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清25-(OH)D、CRP、PCT、WBC 都存在相關性(P<0.05),表明25-(OH)D 水平與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不過本次研究的樣本量有限,下一步需要擴大樣本量分析,從而獲得更精確的結果。
綜上所述,支原體肺炎患兒多伴隨有血清25-(OH)D 的低水平,與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存在負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