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麗 胡筱(通訊作者)胡俊霞 陳二娟 吳巖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江蘇 宿遷 223800)
臨床上,小細胞肺癌十分常見,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在肺癌疾病當中,小細胞肺癌所占的比例為15%~20%[1],并且,小細胞肺癌還具有惡性程度高等特點,患者在明確診斷時一般都存在有遠處轉移的情況,進而導致其治療難度增加,預后變差[2]。本文選取50 例小細胞肺癌患者(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旨在分析伊立替康和鉑類方案聯合用于小細胞肺癌中的價值,總結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接診的初治及復發(fā)小細胞肺癌病患50 例,按照數字抽簽原理均分兩組。研究組女性10 例、男性15 例,年齡36~72 歲,平均(53.68±4.21)歲;體重40~84kg,平均(56.13±5.82)kg。對照組女性9 例、男性16 例,年齡35~72 歲,平均(53.97±4.58)歲;體重40~85kg,平均(56.49±5.71)kg?;颊卟v信息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聯用伊立替康和鉑類方案,詳細如下:治療第1 和第8d,靜滴伊立替康,單次用藥量65mg/m2。治療第2d、第3d和第4d,靜滴順鉑,單次用藥量25mg/m2。對照組聯用伊立替康和奈達鉑方案,詳細如下:治療第1d 與第8d,靜滴伊立替康,單次用藥量65mg/m2。治療第2d,靜滴奈達鉑,單次用藥量25mg/m2。兩組都以21d 為1 個周期,需連續(xù)治療2~6 個周期。
統計兩組不良反應(腹瀉,及中性粒細胞減少等)發(fā)生例數,便于后期對比。
化療前及化療結束時,根據EORTC QOL-C30量表的評分標準,對兩組生活質量作出評價,內容有精神狀態(tài)、治療狀況、社會社交關系與心理狀態(tài)等,總分100,得分越低,生活質量就越差。
隨訪1 年,統計兩組生存者例數,記錄總生存期。
根據實體瘤療效標準對兩組化療效果作出評價:(1)完全緩解,病灶消失,臨床癥狀完全消失。(2)部分緩解,基線病灶長徑總和改善30%及以上。(3)穩(wěn)定,基線病灶長徑總和改善不足30%,亦或者是增加不足20%。(4)進展,基線病灶長徑總和增加20%以上??傆行?(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通過SPSS20.0 軟件完成數據分析工作,用t來檢驗計量資料(),同時用χ2來檢驗計數資料(%)。當P<0.05 時,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4.0%,高于對照組的5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對比[n(%)]
研究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44.0%、腹瀉發(fā)生率32.0%,比對照組20.0%、8.0%高,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12.0%,比對照組32.0%低,差異顯著(P<0.05)。兩組感染發(fā)生率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的對比[n(%)]
兩組化療前EORTC QOL-C30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化療后EORTC QOL-C30 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EORTC QOL-C30 評分的對比(,分)
表3 兩組EORTC QOL-C30 評分的對比(,分)
隨訪1 年,研究組生存者有19 例,占76.0%;對照組生存者10 例,占40.0%。研究組1 年生存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χ2=7.6412,P<0.05)。研究組總生存期(15.68±1.24)個月,對照組(3.69±0.82)個月。研究組總生存期比對照組長,差異顯著(t=9.2241,P<0.05)。
目前,小細胞肺癌在我國臨床上十分常見,具有增殖快等特點,且容易出現遠處轉移的情況[4]。而化療則是小細胞肺癌比較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有報道稱,對于局限期病患而言,其化療的中位生存期在14~20 個月的范圍之內;對于廣泛期病患而言,其化療中位生存期在9~11 個月的范圍之內[5],臨床實踐表明,約有70%以上的局限期病患,可能會出現疾病進展亦或者是復發(fā)的情況[6]。
伊立替康乃喜樹堿半人工合成衍生物之一,患者在用藥后,藥物能夠在羧酸酯酶的水解作用之下轉變成為SN-38,也就是7-乙基-10 羥基喜樹堿,該物質具備較強的生物活性,能夠在細胞分裂間期時產生作用,以對DNA 單鏈斷裂之后的修復進行有效的抑制,并能對DNA 的轉錄與復制進行干擾,以達到抑制腫瘤細胞活性的目的[7]。另外,伊立替康還與順鉑及足葉乙甙無交叉耐藥,將之和順鉑進行和聯用,能夠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胡興勝等人的研究[8]中,對52 名初治及復發(fā)小細胞肺癌病患進行了伊立替康與鉑類方案治療,同時對另外50 名初治及復發(fā)小細胞肺癌病患進行了伊立替康和奈達鉑方案治療,結果顯示,鉑類方案組總有效率73.1%(38/52),比奈達鉑組36.0%(18/50)高;鉑類方案組1 年生存率69.2%,比奈達鉑組24.0%高;鉑類方案組總生存期15.4 個月,比奈達鉑組6.1 個月長。表明,伊立替康與鉑類方案聯合療法對提升初治及復發(fā)小細胞肺癌的化療效果、延長總生存期具有顯著作用。本文中,研究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1 年生存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總生存期比對照組長,差異顯著(P<0.05),這和胡興勝的研究結果相似。另外,研究組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化療后EORTC QOL-C30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選擇伊立替康和鉑類方案聯合療法,對初治及復發(fā)小細胞肺癌病患進行治療,利于其總生存期的延長,生活質量的改善,及療效的提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