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劉陽 謝明仁
(甘肅政法大學,甘肅 蘭州730070)
朱墨時序,是指文件上印文、文字之間交叉部位形成的先后順序[1]。通過判斷朱墨時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證明文件是否為偽造文件。朱墨時序分為先墨后朱和先朱后墨,先墨后朱是指用印文蓋印已經(jīng)打印好的文件,后用印章蓋印形成印文;先朱后墨是指用已經(jīng)蓋印好的空白紙張去打印文件。顯微鏡檢驗在《朱墨時序檢驗技術(shù)規(guī)范國標》中和實踐中是一個必選的方法。常使用的顯微鏡主要包括:熒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體式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生物顯微鏡。不同種類顯微鏡的適用對象、觀察方式與效果不同,不同對象所適用的照明方式、放大倍率不一樣,選擇合適的顯微鏡的最終目的是使檢驗效率最大化。本文主要對此類方法進行概括梳理,總結(jié)各類顯微鏡檢驗朱墨時序時的特征以及各類顯微鏡的優(yōu)缺點、適用對象,進而為實踐中鑒定人員的工作提供參考。
體式顯微鏡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平行,具有一定的夾角,是使雙眼引起立體感覺的雙目顯微鏡,具有正像立體感。
激光打印文件在觀察中獲得的特征較多,觀察到的特征如下:
1.1.1 光澤度特征:先墨后朱時,紅色印文能觀察到黃綠色光澤,在光敏印油和原子印油中尤為明顯,藍色印文能觀察到紫紅色光澤,進口光敏印油較明顯。此特征在判斷中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先朱后墨時,朱墨交叉部位則沒有觀察到特殊現(xiàn)象。
1.1.2 筆畫完整度:先朱后墨筆畫偶爾缺損斷裂;先墨后朱筆畫較完整。
1.1.3 覆蓋特征:先墨后朱時體現(xiàn)為成片狀、點狀將墨跡覆蓋;先朱后墨時覆蓋現(xiàn)象未出現(xiàn)。
1.1.4 滲透特征:先墨后朱時互融滲透度與非交叉部位有明顯區(qū)別,并且反光率較大;先朱后墨時,若印油滲透性強,可觀察到小片狀印油薄膜,但與先墨后朱時相比完整性較差。
體式顯微鏡適用于激光打印文件,對于光澤度特征、印字筆畫完整度特征和覆蓋特征的檢出率較高,現(xiàn)象明顯且判斷朱墨時序的準確率較高;但對于膠著現(xiàn)象,檢出率和準確率都比較低,可作為參考特征。
在觀察噴墨打印文件朱墨時序檢驗時應(yīng)著重關(guān)注“黑里透紅”現(xiàn)象,觀察印文與噴墨打印文件可以結(jié)合輔助方法判斷,具體特征:
1.2.1 紙張表面施膠融化特征:此特征在蓋印一個月左右,油墨較濃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先朱后墨時交叉部位有交融現(xiàn)象、施膠紋理模糊、顆粒堆積較難觀察到;先墨后朱時交叉部位能夠觀察到印文顆粒和清晰的施膠紋理。
1.2.2 墨跡洇散、淡化特征:先朱后墨時,印文先產(chǎn)生致密油層,交叉部位筆墨變淡,長時間后會出現(xiàn)字跡變粗、擴散的現(xiàn)象。在蓋印時間短、油溶性印文色料的條件下容易觀察到。
以上兩種特征都需要在物體特定的條件下才能觀察到,現(xiàn)象雖明顯但檢出率并不高,檢驗時還是需要借助光澤度特征和筆畫完整度特征等進行判斷。
體式顯微鏡的優(yōu)點在于性價比高、應(yīng)用廣泛,工作距離長、焦深大,有較強的層次感,便于觀察物體的全層,照明方式選擇較多,同時可搭配其他外接照明觀察,具有直觀、空間效果強的特點,為觀察物體表面的立體形貌提供條件。對于檢驗不同顏色的書寫字跡與黑色墨跡也有很大的作用[2]。缺點是放大倍率不高,立體層次特征較難觀察,對鑒定人員要求較高,需要結(jié)合其他高放大倍率的顯微鏡以及其他光源輔助觀察。
偏光顯微鏡檢驗法是由于印文中含有礦物質(zhì)成分的顏料,屬于結(jié)晶體,具有各向異性的光學特點[3],各向異性是因為光的照射方向有很多選擇,造成光的振幅、偏振和折射率、速度和以及光的吸收性也有所差異的性質(zhì),偏光顯微鏡通過在光源前添加起偏鏡、目鏡前添加檢偏鏡,進而對朱墨時序進行檢驗。
使用偏光顯微鏡觀察激光打印文件時,可以觀察到的典型特征有色澤度特征和印文色料附著特征,現(xiàn)象明顯,檢出率和準確率都比較高;同軸光與偏光結(jié)合時,還可以觀察到印字覆蓋特征和印文的拖帶、擦劃、抑壓特征以及墨跡表面的碰傷、裂紋、異物和劃痕現(xiàn)象,對朱墨時序進行判斷。偏光顯微鏡檢驗法適用于激光打印文件,不適用蓋印時間間隔較長的對象。觀察激光打印文件使用印泥、印臺印油時,印文色料特征較明顯,檢驗效果強于熒光顯微鏡;對于檢驗紅色光敏印文與激光打印文件形成的朱墨樣本效果較好,對原子印油檢驗效果較差;對墨粉多孔型、墨粉分散型激光打印文件檢驗效果優(yōu)于熒光顯微鏡,與其他顯微鏡相比沒有優(yōu)勢。其優(yōu)點在于可以減輕無用光線的干擾,一定程度上能消除減弱激光打印文件墨粉表面的反射光,便于特征觀察。
熒光顯微鏡由于高倍率時景深短,可以觀察到印文和文字在上層的部分。當選用不一樣的激發(fā)波段時,能觀察到的印文熒光現(xiàn)象有差異,黑色文字色料未出現(xiàn)熒光特征。因此,使用熒光顯微鏡檢驗時,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對象性質(zhì)的差異選取不同的放大倍數(shù)、入射光源以及曝光條件。熒光顯微鏡觀察激光打印文件時,主要依據(jù)朱墨交叉部位熒光強弱變化、熒光分布等典型特征來判斷朱墨時序,此類特征現(xiàn)象明顯,在光源和放大倍率合適的條件下,檢出率和準確率都比較高;而筆畫完整度、剝離缺損、邊緣虛化等特征的檢出率易被印文種類、色料濃淡、碳粉致密程度等因素影響,可作為輔助特征判斷。熒光顯微鏡適用于檢驗激光打印文件,其中紅色印文的檢驗效果較好,但當印文為藍、紫色時檢驗效果不佳,并且蓋印時間間隔較長會降低檢驗效果。
熒光顯微鏡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目鏡、物鏡的放大作用,使交叉部位朱墨反差增強,即使熒光微弱,也容易辨認。缺點是現(xiàn)有研究表明印文種類、顏色、色料濃淡、蓋印時間、打印方式、碳粉致密程度等因素都對熒光顯微鏡檢驗結(jié)果有所影響,對蓋印時間間隔較長的客體,該方法檢驗效果較差,并且不能長時間使用熒光顯微鏡照射檢材。
生物顯微鏡的特點為放大倍率大,可以達到1000倍,能夠使墨粉層和油墨層之間的微觀形態(tài)放大,便于觀察。檢驗時,可以通過高倍率觀察朱墨交叉部位的纖維結(jié)構(gòu),同時也能通過高速微調(diào)判斷朱墨時序。
生物顯微鏡的優(yōu)點是放大倍率比其他顯微鏡較大,能夠觀察到特征的微觀形態(tài),但適用范圍較小,檢驗壓力較強、覆蓋層較厚的材料,例如激光打印或復(fù)印文件,效率較高[4]。實踐中,由于生物顯微鏡能檢驗出的特征較單一一般不作為朱墨時序判斷的主要儀器,但可以作為輔助儀器結(jié)合其它顯微鏡使用。
掃描電鏡具有一般光學顯微鏡無法達到的高放大倍率(倍率可從幾十倍到十幾萬倍)以及景深效果[5],利用聚焦高能電子束與觀察對象的相互作用,并放大觀察物質(zhì)表面的微觀特征,進而對朱墨時序進行判斷。
具體特征表現(xiàn):(1)大孔洞特征:先朱后墨時大孔洞分布不均且數(shù)量少;先墨后朱時大孔洞數(shù)量增多且分布均勻。(2)印文色料表面特征:先朱后墨時,朱墨交叉處印文可以觀察到有擦劃、凹陷特征;先墨后朱時印文完整、印泥顆粒的分布有立體感。(3)印油薄膜特征:先朱后墨時,交叉部位薄膜能觀察到平坦光滑、邊界規(guī)則的特征,觀察不到立體感;先墨后朱時,交叉部位表面不平整、邊界不規(guī)則,能夠觀察到立體感。其中大孔洞特征準確率高,印油薄膜特征檢出率較高,現(xiàn)象明顯,同時可以結(jié)合立體感和筆畫完整度特征對朱墨時序進行判斷。掃描電子顯微鏡檢驗法適用于印泥、印油印文與激光打印文字的檢驗。[6]優(yōu)點是放大倍率大、功能豐富、分辨率高,可以觀察到物體的立體感。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促進打印機和印油的種類不斷更新,使得在檢驗中朱墨交叉部位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新特征。這對檢驗專家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實際檢驗過程中,在無損檢驗的基礎(chǔ)上,應(yīng)為檢驗對象選取最合適、效率最高的檢驗方法,這要求鑒定人員既具備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了解各種檢驗方法的適用對象;還應(yīng)當懂得幾種不同方法結(jié)合使用,共同觀察,使得檢驗效率最大化。經(jīng)過對以往研究的總結(jié)分析,對各類顯微鏡檢驗方法的適用對象有了初步了解,雖然不同顯微鏡所適用的對象不用,但在使用顯微鏡檢驗朱墨時序時可結(jié)合多種檢驗方法揚長避短,以提高檢驗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