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為冬季奧運會、冬奧會,是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冬季綜合性運動會,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主辦,每四年舉辦一屆,1994年起與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按實際舉行次數(shù)計算屆數(shù)。自1924年開始第1屆,截至目前共舉辦了23屆。本期,我們將繼續(xù)為您盤點歷屆冬奧會的 “來龍去脈”。
開幕時間:1984年2月8日 閉幕時間:1984年2月19日
舉辦地:南斯拉夫薩拉熱窩
運動員:1272名 (女選手274名、男選手998名)
項目數(shù)量:6個大項39個小項
1984年,冬季奧運會第一次來到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擊敗日本的札幌和瑞典法倫/哥特堡獲得第十四屆冬奧會的舉辦權。南斯拉夫國民對這次冬奧會來到薩拉熱窩非常重視,以極大的熱誠歡迎各國運動員。東道主運動員弗蘭柯 (Jure Franko)在大回轉比賽中贏得一枚銀牌,成為南斯拉夫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冬奧會獎牌的運動員。繼1980年冬季奧運會之后,中國奧委會第二次派隊參加了這次盛會。運動員共37人,參加了滑冰、滑雪和現(xiàn)代冬季兩項的26個單項比賽。中國臺北奧委會也派了14名運動員,參加了有舵雪橇、運動雪橇、現(xiàn)代冬季兩項等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國選手第一次同時參加奧運會。
開幕時間:1988年2月13日 閉幕時間:1988年2月28日
舉辦地: 加拿大卡爾加里
運動員: 1423名 (女選手301名、男選手1122名)
項目數(shù)量:6個大項46個小項
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第十五屆冬季奧運會首次將比賽時間延長到16天,橫跨3個周末。在這屆奧運會上,一些新的項目加入到冬季奧運會中來。高山滑雪的超級大回轉和高山結合項目首次成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北歐兩項和跳臺滑雪的團體項目也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由于中國未取得冰球參賽資格,高山滑雪、跳臺滑雪和現(xiàn)代冬季兩項的水平較低,而雪車、雪橇兩項又未開展,因此本屆冬奧會中國僅派出一行20人的代表團。其中,中國運動員李琰在本屆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表演賽中獲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銅牌,并且兩破世界紀錄,卡爾加里冬奧會以她的照片為原型制作了一張海報,上書 “神龍騰飛”四個字。
開幕時間:1992年2月8日 閉幕時間:1992年2月23日
舉辦地: 法國阿爾貝維爾
運動員: 1801名 (女選手488名、男選手1313名)
項目數(shù)量:7個大項57個小項
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第十六屆冬季奧運會是最后一次與夏季奧運會在同一年舉行的冬季奧運會。在全部57個比賽項目中只有18個在阿爾貝維爾本地舉行,其余的比賽項目都在分布于阿爾貝維爾及其東南1000平方公里的奧林匹克公園內(nèi)的13個比賽場館進行。
中國自19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以來,經(jīng)過12年的努力,終于在本屆實現(xiàn)了獎牌 “零的突破”。本屆參加比賽的中國隊員有34人,共獲銀牌3枚,其中,葉喬波在速度滑冰比賽中帶傷上陣,奪得500米和1000米兩項速滑銀牌,成為了中國第一枚冬奧獎牌獲得者;短道速滑成為本屆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在女子500米短道速滑比賽中,李琰奪取一枚銀牌,成為中國短道速滑隊第一枚冬奧會獎牌獲得者。
來源:北京冬奧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