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穎 (廣東省茂名市婦幼保健院病理科,廣東 茂名 525000)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saqu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屬癌前病變,是指子宮頸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異型性的細胞所取代,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凹空細胞或鱗狀上皮細胞大小不一,核增大深染,核漿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細胞極性紊亂。依據(jù)病變程度分為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及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1]。既往也稱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 lneoplasia,CIN)。CINⅠ及疣樣病變/扁平濕疣相當于新分類中的LSIL,CINⅡ、CINⅢ相當于新分類中的HSIL。目前,因人們生活方式、環(huán)境因素等影響,宮頸癌發(fā)病率逐年攀升,且此疾病存在年輕化趨勢。而早期有效的診治可明顯降低宮頸癌疾病對女性身體所帶來的危害性。臨床一直將陰道鏡下宮頸組織病理活檢作為判定SIL(CIN)的金標準,但逐步發(fā)現(xiàn)其存在漏診或過度診斷的狀況?,F(xiàn)治療HSIL(CINⅡ、CINⅢ)的主要方式則為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且可用來診斷宮頸癌早期病變。因此,本研究納入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接受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或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的患者125例討論LEEP術后病理檢查與陰道鏡宮頸活檢的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從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接受HPV或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的患者中抽取125例進行討論,125例患者年齡為21~45歲,平均為(46.2±10.2)歲。入選標準:①經液基細胞學診斷為LSIL或以上者;②接受HPV檢查顯示呈高危陽性;③肉眼可看到宮頸柱狀上皮為中重度外翻;④接受組織學判定為SIL,包括LSIL(CINⅠ、扁平濕疣或疣樣病變)、HSIL(CINⅡ、CINⅢ)患者、微小浸潤癌、慢性宮頸炎等患者;⑤患者與其家屬均自愿接受此次診斷方式;⑥患者均未絕經。排除標準:①精神、智力障礙者;②合并內科疾病者;③存在生殖道嚴重感染者;④中途脫落研究者。
1.2方法:125例患者均接受陰道鏡宮頸活檢和LEEP術病理檢查。陰道鏡宮頸活檢:月經干凈后3~7 d時接受檢查,且檢查前3 d禁止局部用藥和性生活。用VIZ-YDS數(shù)碼電子陰道鏡檢查儀器,進行多點或單點采集高度懷疑病灶活組織。若可疑病變者無典型性,則在宮頸3點、6點、9點、12點位置取組織進行活檢,用10%中性緩沖甲醛溶液處理標本,送往醫(yī)院病理科進行檢查。
LEEP術病理檢查:檢查時間為月經干凈后3~7 d時,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暴露宮頸。將碘酒溶液涂抹于宮頸表面,以顯示病灶位置,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宮頸旁,按照其實際狀況選擇刀頭,采用UM 150A型LEEP環(huán)形電刀。設置電刀電切功率為40 W,電凝功率為15~25 W。按照陰道鏡判定標準確定切除病灶范圍,HSIL(CINⅡ、CINⅢ)廣度為不著色范圍之外3 mm處,深度為15~30 mm;LSIL(CINⅠ、扁平濕疣或疣樣病變)廣度為不著色范圍之外1 mm處,深度為10~14 mm。病灶小則可一次性切除,病變深、廣、多者,則需多次將其切除,術后用無菌紗布壓迫止血處理,持續(xù)24 h則可將其取出。用10%中性緩沖甲醛溶液處理獲得標本組織,送往病理科檢查。
1.3指標判定:本研究中所有標本病理檢查均由醫(yī)院2名專業(yè)病理醫(yī)生負責,若出現(xiàn)意見分歧則商討確定。
2.1LEEP術后病理診斷與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結果比較:LEEP術后病理診斷與陰道鏡下宮頸活檢比較,其符合率為50.40%;LSIL(CINⅠ及疣樣病變或扁平濕疣)診斷符合率為39.19%[(9+20)/(31+43)],HSIL(CINⅡ、CINⅢ)診斷符合率為72.09%(31/43)。采用Kappa分析后得知,Kappa=0.62,LEEP術后組織病理檢查與陰道鏡下宮頸活檢一致性較高。經陰道鏡診斷為慢性宮頸炎患者8例接受LEEP術病理檢查,共5例確診為SIL(CIN),占62.50%(5/8),其中1例為HSIL(CINⅡ、CINⅢ),占12.50%(1/8);陰道鏡確診為疣樣病變或扁平濕疣患者31例,接受LEEP術病理檢查,共3例確診為HSIL(CINⅡ、CINⅢ),占9.68%(3/31)。見表1。
表1 比較宮頸LEEP術后組織病理診斷與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結果
注:符合率為兩種檢查方法相吻合例數(shù)除①相應各項合計例數(shù)
2.2兩種方式聯(lián)合診斷結果: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總準確率為85.60%(107/125),其中LSIL(CINⅠ及疣樣病變或扁平濕疣)診斷率為85.92%(61/71),HSIL(CINⅡ、CINⅢ)診斷率為89.58%(43/48),漏診率為14.40%(18/125);LELP術后組織病理檢查總準確率70.40%(88/125),HSIL(CINⅡ、CINⅢ)診斷準確性85.42%(41/48),漏診率為29.60%(37/125)。此兩種方式聯(lián)合診斷準確性為100%(125/125)。見表2。
宮頸癌為臨床婦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也是導致我國女性患者喪失生命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證實,宮頸癌為現(xiàn)醫(yī)學界唯一可采取相應干預后可降低死亡率和發(fā)病率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因環(huán)境因素等影響,宮頸癌發(fā)病日益年輕化,約15%的SIL(CIN)患者病變會發(fā)展至宮頸癌[2],SIL(CIN)患者病情發(fā)展至浸潤癌的危險程度比正常人群高。因此,目前認為預防宮頸癌的關鍵則為早期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有效治療SIL(CIN)病情,特別是高級別SIL(CIN)。
表2 兩種方式聯(lián)合診斷結果(例)
肉眼無法識別的早期宮頸癌和SIL(CIN)病情,直接給予活檢,其陽性率低,且存在盲目性。因醫(yī)學界各技術逐步改進,陰道鏡已在宮頸疾病診治中得到廣泛應用。此方式應用了放大技術,分辨率高,主要觀察宮頸鱗柱交界轉化部位血管和上皮形態(tài)結構[3]。宮頸癌前病變多發(fā)于此部位,活檢異常圖像位置,可提升檢出陽性率,在判定早期宮頸癌和SIL(CIN)上,特異性、敏感性均較強,此為臨床早期診斷宮頸病變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研究中共討論125例患者,陰道鏡下活檢準確率85.60%。LSIL(CINⅠ及疣樣病變或扁平濕疣)診斷率為85.92%,HSIL(CINⅡ、CINⅢ)診斷率為89.58%,漏診率為14.40%。此結果與以往報告所顯示的陰道鏡多點活檢準確率66%~84%相符[4-5]。而經陰道鏡檢查確診的患者,再接受LEEP術病理檢查確診為早期浸潤癌的狀況,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點狀活檢不全面、病灶多灶性、取材表淺且少、取材操作技術、病灶位置等有關。
綜上所述,陰道鏡宮頸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中具有一定檢出價值,但檢出微小浸潤癌存在漏診可能性,篩查HSIL及以上疾病則必要使用LEEP術病理活檢,其準確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