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濤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由漢坦病毒感染,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免疫源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出血、腎衰竭、低血壓休克等癥狀,其潛伏期普遍為14~21 d,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連續(xù)性腎臟替代(CRRT)也是近年來在血液透析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血液凈化技術,具有非選擇性清除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炎性反應遞質和內毒素的作用,對腎功能的恢復及機體其他臟器都有著較好的保護性。既往有研究將其應用于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及重癥急性壞死性胰腺炎、重癥感染等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并取得了理想療效[2]。本研究選取了本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CRRT進行治療,旨在對比分析CRRT與血液透析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熱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均符合1986年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熱防治方案》中關于流行性出血熱的診斷標準[3];②患者及家屬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排除標準:①不能配合本次研究進行而中途退出者;②精神和(或)意識障礙者;③合并重要臟器嚴重性疾患或惡性腫瘤者;④對本次治療藥物存在過敏反應及藥物禁忌證者。
1.2分組方法:將所選患者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4~73歲,平均(46.48±5.27)歲;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評分平均(32.62±4.77)分。對照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6~72歲,平均(46.51±5.32)歲;APACHEⅡ評分平均(32.57±4.83)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明顯可比性。
1.3治療方法:試驗組患者給予CRRT進行治療,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刺法留置頸內靜脈/股靜脈雙腔管,建立血管通路,儀器采用Baxter Accuras血濾機及其配套濾器、管路,應用CVVH(連續(xù)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模式,血流量為180~230 ml/min,表面積為1.27 m2,速度為500 ml/min,根據(jù)凝血全套檢測結果及時調整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生產企業(yè):意大利阿爾法韋士曼制藥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40044)的使用劑量,對于出血傾向明顯或有活動性出血者給予無肝素治療。采用前后稀釋方式輸入,稀釋比例為1∶1,置換液通過Port配方進行配置,連續(xù)治療24 h后及時更換濾器及其管路,出現(xiàn)凝血立即進行更換。初次治療24 h,待患者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隔日或者隔12 h后再做CRRT。對照組患者給予血液透析進行治療,血管通路與試驗組相同,儀器采用德國費森尤斯公司生產的FreseniusF60 聚砜膜血液透析濾過器及其配套濾器、管路,血流量為300~350 ml/min,透析速度為500 ml/min,連續(xù)治療24 h后及時更換置換液,置換液的配置、更換時間均與試驗組相同,根據(jù)患者情況給予肝素抗凝,應用劑量與使用方法同試驗組。兩組患者共治療7~15 d。
1.4觀察指標:①腎功能指標:所選患者均在本院檢驗科抽取靜脈血5 ml,在離心分離血漿后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冷凍保存,待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生產的UniCel DxI 800全自動免疫發(fā)光分析儀進行測定,試劑盒均購自于杭州聯(lián)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②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腎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病死率,同時記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臨床相關指標:治療期間,試驗組患者的腎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6.17±2.31)d、(17.43±3.78)d,對照組患者的腎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0.14±2.26)d、(26.68±5.82)d,試驗組患者的腎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BUN、Scr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BUN、Scr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血清BUN、Scr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的比較情況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經治療后,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6.128,①P=0.013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傳染性疾病,其傳染途徑較多,多好發(fā)于青壯年人群。該病病情進展較快,臨床癥狀復雜,并發(fā)癥種類較多,可造成全身廣泛性毛細血管以小血管水腫,并導致腎臟出現(xiàn)變性、壞死等病理變化。目前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診療過程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多采用抗病毒及對癥類藥物進行治療,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4]。因此,尋求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改善流行性出血熱患者預后生存質量有積極意義。
血液透析是血液通過透析器半透膜與透析液溶質交換的過程,是流行性出血熱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該方法雖然能取得一定療效,縮短治療時間,改善腎功能,但其治療后的不良反應較多,且存在循環(huán)不穩(wěn)定,電解質、代謝產物的非理性波動等不足[5]。CRRT作為一種新型的血液凈化方式,主要是通過Seldinger技術來建立自身的血管回路,然后使用血液凈化醫(yī)療裝置將引出體外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血液進行凈化處理,濾出循環(huán)血液中的致病炎性遞質和有害毒素,有著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及溶質清除率高的優(yōu)點,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多種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及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療效[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腎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且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BUN、Scr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說明CRRT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療效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指標,縮短治療療程,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同時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33.33%)。說明CRRT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的安全性明顯優(yōu)于血液透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