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元,王 歡
(黑龍江省勝利農場,黑龍江 饒河 156324))
在我國北方的一些地區(qū)當中,如黑龍江省,是以寒地水稻種植為主。實際種植過程中,寒地水稻常常會發(fā)生倒伏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稻的產量。通過對寒地水稻進行全面觀察后發(fā)現,根、莖倒伏較為普遍。當水稻進入蠟熟期后,根倒伏現象極易出現,而水稻在抽穗期時,一般都是莖倒伏。寒地水稻倒伏問題的具體成因如下:
寒地水稻的品種相對較多,其中一部分具有抗倒伏的能力,另一部分不具備抗倒伏的能力,若是種植戶在稻種選擇時,選取的是后者,則會進一步增大水稻倒伏問題的發(fā)生幾率。之所以會出現品種選擇不當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種植戶對水稻品種的特性不夠了解,刻意追求高產,未能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造成水稻生長發(fā)育階段大面積倒伏,產量隨之下降。
土壤是寒地水稻種植的載體,水稻播種前,需要先進行整地,通過整地為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由于水稻種植地的地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為消除這個差異,在整地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從地勢相對較高的位置處取土,填入到地勢較低的部位,這樣一來,原本地勢較低的耕層會逐步加深,其上的土質也會隨之變得疏松,在同等水肥條件下,處于該部位的植株長勢會出現過度繁茂的狀況,若是未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則可能發(fā)生倒伏問題。
為給寒地水稻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在生長發(fā)育的各個階段需要施用肥料,若是肥料施用的不合理,則可能引起倒伏現象。一是肥料的施用量過大,有些種植戶為提高水稻產量,未按地力的實際水平確定肥料的施用量,導致肥量過度施用,植株增高,抗倒伏性能隨之減弱;二是氮磷鉀肥的比例不合理,氮肥所占的比例過大,并且沒有適量施用硅肥。
當寒地水稻出現大面積倒伏后,會對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為避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應當采取科學合理、行之有效地措施,對倒伏問題進行解決處理,為水稻優(yōu)質高產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寒地水稻生長發(fā)育階段發(fā)生倒伏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與所選的水稻品種有關,想要降低倒伏問題的發(fā)生幾率,就應當選取具備抗倒伏能力的水稻品種,這是解決寒地水稻倒伏較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如果稻種本身不具備抗倒伏的能力,那么即便后續(xù)種植中采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也很難避免倒伏問題的出現。所以,優(yōu)選抗倒伏品種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寒地水稻種植經驗,為有效防止倒伏問題的發(fā)生,應當選取根系發(fā)達、莖部粗壯、矮稈、葉片直立的品種。需要著重指出的一點是,隨著水稻品種的不斷增多,一些高產的新品種隨之出現,雖然這些品種的產量較高,但本身的能力尚不確定[1]。故此,不建議種植戶盲目選擇新品種,以免引起大面積倒伏。
為給寒地水稻健康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并避免因整地不到位引起倒伏問題的發(fā)生,在對水稻進行種植前,應當采用精耕細作的方法,對種植地土壤進行改良。對于有條件的地塊可以進行秋翻整地,利用凍融交替,強化土壤本身的理化特性,并在地質較為低洼的位置處修筑排水溝槽,及時排除多余的水分。同時,應對地塊進行適度深耕,借此來加深耕作層的厚度,盡可能達到25cm 以上,這樣有助于促進水稻根系發(fā)育,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也會隨之增強。此外,整地應當以配合插秧為目標,整地工作完成后,應當使種植地內保持淺水層,避免出現跑漿落干的情況。
為有效防止倒伏現象的發(fā)生,可在寒地水稻種植中采取旱育秧與稀植的方法,培育壯秧,具體措施如下:
2.3.1 旱育秧
在對秧田進行水分管理時,可將重點放在如下幾個方面:觀察苗床的土壤表面,看有無發(fā)白的跡象,若是發(fā)白則表明缺水,應當及時補充水分;檢查水稻的根系,看生長狀況是否正常,如果水稻根系的長勢出現異常,那么必須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根據秧苗的長勢,適時進行通風煉苗,從而使秧苗達到移栽的要求,即葉片挺拔、無病斑及蟲害。
2.3.2 稀植
寒地水稻稀植應當適度,首先要以保證優(yōu)質高產為前提,減少插秧的穴數;其次,要對每個的種植穴內的基本苗數進行合理安排;再次,可引入寬行窄株的種植方式,由此不但可使秧苗得到充足的光照,還能減輕植株在穴內的競爭,防止水稻因為前期長勢過于繁茂而引起倒伏的現象發(fā)生。
肥水的管控是寒地水稻種植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解決水稻倒伏問題發(fā)生的有效途徑,具體措施如下:可以采用干濕交替灌溉的方法,并進行曬田,由此不但可以使種植地內的土壤變得更加沉實,促進水稻根系發(fā)育,而且還能使莖稈的長度得到有效控制,稈壁會隨之變得更加厚實,水稻的抗倒伏能力進一步增強。需要注意的是,地勢相對較高且水源不夠充足的地塊,不建議曬田,應當讓水分自然落干。肥料能夠為水稻健康生長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健壯的植株莖稈比較粗壯,本身的強度會顯著增大,隨著機能的改善,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要科學施肥,可將有機肥與無機肥進行結合,并對基肥、蘗肥、穗肥的比例進行合理分配,根據黑龍江地區(qū)寒地水稻的種植經驗,三者的最佳比例為5:3:2。氮磷鉀肥的最佳比例為1:0.5:0.8,由于硅和鉀對于植物厚壁木質化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可適當增施硅肥與鉀肥。
在寒地水稻種植過程中,倒伏是較為常見的現象之一,當水稻出現大面積倒伏時,會導致產量下降。為避免倒伏問題的發(fā)生,應對引起寒地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借此來解決倒伏問題,為水稻優(yōu)質、高產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