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二灘國際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成都,611130)
某隧洞工程采用國產(chǎn)開敞式TBM掘進施工,其開挖總長20.69km,洞室斷面為圓形,開挖直徑7.0m。
隧洞沿線地形為剝蝕丘陵地貌,地形略起伏,多發(fā)育丘陵。巖性為石炭系及泥盆系凝灰質砂巖,巖層產(chǎn)狀309°NE∠55°,巖層走向與洞線方向夾角24°~52°,洞身段巖體完整、新鮮,呈厚層狀,石英含量5%~10%,隧洞埋深約100m,處在新鮮基巖內,為堅硬巖,圍巖整體穩(wěn)定性好。
隧洞施工過程中以滲水、滴水為主,局部會有線狀流水發(fā)生,估算該隧洞段總涌水量Q=114m3/h~508m3/h;地下水中SO42-含量103.4mg/l~351.5mg/l,對普通混凝土具有弱腐蝕性,Cl-含量16.9mg/l~177.0mg/l,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具有弱腐蝕性。
TBM掘進完成923m施工至樁號3+083時,頂拱部位發(fā)生了小規(guī)模的掉塊,現(xiàn)場采用HW150鋼拱架進行支護,拱架間距90cm,頂拱150°范圍采用φ16鋼筋排,間距10cm,同時頂拱150°范圍采用應急噴混凝土進行支護。從3+083掘進至3+093時,松散的巖體不斷掉落通過刀盤從皮帶機帶出,頂拱小的掉塊逐漸擴大為較大空腔,巖石破碎伴有滲水,現(xiàn)場判定該段圍巖為Ⅳ類;由于頂拱以上塌腔越來越大,現(xiàn)場決定停止掘進并對出露的空腔區(qū)進行應急支護。當現(xiàn)場完成拱架、鋼筋排、應急噴混凝土封閉支護區(qū)并形成拱圈后(空腔待后續(xù)回填輕質混凝土),再次恢復掘進時發(fā)現(xiàn)刀盤無法轉動;人工拆卸中心刀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大量碎渣堆積于刀盤正前方及護盾左上側部位,沿著掘進方向,塌腔規(guī)模由小變大。
(1)掘進至樁號3+093時,停機處理已掘進段的空腔。隨處理時間的延長,頂護盾壓力值不斷增加,TBM頂護盾油缸的無桿腔壓力值2018年2月6日為66bar、2月7日為85bar、2月8日為100bar、2月9日為140bar、2月10日為160bar、2月28日為215bar,表明頂護盾上方塌方體持續(xù)增加,未及時脫困導致TBM被困程度不斷加劇。
(2)刀盤前方及周邊塌方石渣量過多,后期通過打探測孔及紅外探測出松渣堆積高達6m~10m,大小塊石及帶水碎渣將刀盤楔嵌,現(xiàn)場采取了刀盤脫困模式,加大刀盤扭矩強行啟動多次嘗試均未成功脫困,說明其阻力已超過TBM脫困扭矩6620kN·m,單依靠TBM設備能力已無法脫困。
當滿足以下條件時,視為刀盤脫困:刀盤轉矩小于4410kN·m,且能正常連續(xù)轉動后。為此現(xiàn)場先后拆除包括中心刀在內的8把刀具,對刀盤前方積渣進行清理,中途多次嘗試脫困,均未成功,期間累計清渣約300余方,在樁號3+093最大塌空深度10m。
2018年2月27日和28日對應急支護結構進行清除,于3月1日刀盤后退460mm,后退過程中碎渣順勢而來將后退的空間重新填滿,未能脫困,仍須繼續(xù)后退。
TBM刀盤被卡的總體處理措施分為整機后退和塌方處理兩大環(huán)節(jié)。由于TBM在遇到破碎圍巖后采取了大扭矩的脫困模式,刀盤依然轉動不了;采用人工在刀盤前方清渣后依然沒有脫困,綜合各種不利條件,為了保證安全,經(jīng)專家論證采取了先整機后退、后塌方處理的方案進行脫困處理。
3.1.1 拆除初期支護
為了滿足TBM后退需要,對緊鄰護盾后方已經(jīng)支護洞段進行改造,改造作業(yè)包括對已支護洞段混凝土進行鑿除,拆除緊鄰護盾的鋼拱架與鋼筋排等支護措施,使拆除的鋼拱架成為可移動的支護體系,確保在后退過程中緊鄰護盾的鋼拱架與主機同步移動,確保安全。
在TBM后退之前,清除洞室底部石渣等影響主機后退的障礙物,在TBM后退過程中,觀察鋼筋排的變形情況,當變形量過大影響TBM后退時,需對鋼筋排上方石渣進行清理。
3.1.2 TBM后退前的準備工作
在TBM后退前必須完成鋼拱架拆除、鋼筋排拆除、噴射混凝土清撬、錨桿外露端頭割除和鋼筋網(wǎng)片拆除、主梁下端火車軌道和TBM軌道拆除、連續(xù)皮帶支架拆除、風帶拆除、供排水管路拆除、20kV高壓電纜回收、TBM后配套軌道向后延伸等工作。
3.1.3 TBM后退
TBM后退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后,將已拆除刀具回裝,防止刀盤轉動過程中石渣涌入并堆積在主機皮帶上,導致皮帶機被石渣壓停致使掘進中斷,還須封閉部分刀盤進渣口,采用20mm厚鋼板焊接封閉,正常掘進前拆除;將撐靴換步至可滿足后退的行程范圍內,解除拖拉油缸與主機的聯(lián)動關系,調整TBM姿態(tài)使主機下傾,收回推進缸,同時開啟主驅動電機。
3.2.1 地質情況
為了探明前方的地質情況,為后續(xù)施工提供最新的地質資料,通過對隧洞洞頂?shù)匦芜M行實地踏勘,對設計地質資料進行分析,同時采用TRT超前地質探測的手段進行預報,其地質情況為:該洞段地面上有一砂場取料開挖區(qū),地表存在一處沖溝,最大溝深約12m,最大溝寬約40m,與破碎帶對應的洞頂最小埋深99m。
超前地質預報顯示:刀盤前方待開挖段存在20m破碎圍巖段,推測相對的縱波波速介于5691m/s~5924m/s之間,相對縱波波速存在降低趨勢,推測該段圍巖巖體總體較破碎,易形成大量掉塊或較大塌腔;地下水出露以滲水~滴水為主,局部存在線狀流水。
圖1 刀盤前方TRT超前地探測成果三維成像-俯視
3.2.2 處理方案
根據(jù)地質情況結合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經(jīng)研究比選后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進行處理。處理方案由TBM后退、掌子面混凝土回填、超前固結灌漿、超前管棚等4個作業(yè)部分組成。
(1)拆除已安裝完成并噴射混凝土的鋼拱架,TBM后退至3+082時仍然沒有到達安全施工的區(qū)域,繼續(xù)后退刀盤至3+072樁號,后退約20m。
(2)對塌方體進行壓腳處理,采用高度1.8m、寬度2m的沙袋墻對塌方堆渣體坡腳進行防護,防止坡面滾石傷人,對坡面滾石起到緩沖作用。
圖2 塌方體壓腳處理示意
(3)利用應急噴混凝土系統(tǒng)澆筑混凝土墻,對整個開挖面進行封堵,為后續(xù)固結灌漿提供鋪蓋作用,混凝土澆筑采用臺階法進行施工,每個臺階高分別為2.5m、2m、2.5m。
圖3 混凝土墻臺階法施工示意
(4)對頂拱空腔部位采用細石混凝土回填,采用ZS-30錨固鉆機用仰角15°、30°、50°的孔向進行造孔,遇到空腔即可回填混凝土,頂拱以上5m采用輕質混凝土(1390kg/m3)進行回填。
(5)混凝土澆筑施工完成后,采用固結灌漿的方式對待開挖面前30m的范圍進行灌漿施工,固結灌漿孔呈發(fā)散狀布置,確保松散巖石膠結,保證巖體的穩(wěn)定。
(6)采取超前管棚進行超前支護施工,管棚外徑80mm、單根長30m、間距40cm、布置在頂拱140°范圍內,管棚內插入3根φ22鋼筋保證其強度和剛度。
圖4 超前管棚支護施工示意
(7)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對恢復掘進前的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和檢查,重點對TBM設備保養(yǎng)維護、后配套設施、供風供水供電等進行了檢查,具備恢復掘進施工的條件。
3.2.3 處理效果檢查
通過固結灌漿壓水試驗檢查,其透水率小于5lu,滿足固結灌漿施工要求,達到了固結圍巖的目的。
通過不同角度的打孔檢查和孔內攝像的情況分析,頂拱空腔填充密實,達到了回填空腔的目的。
通過掘進過程觀察,上述塌方處理組合方法得當,技術參數(shù)選取合理,施工安全可靠。
恢復掘進后,無論是掘進參數(shù)的控制和選取,還是支護參數(shù)的選擇,支護質量的控制,都是圍繞保證施工安全而開展的;因此,選擇合理的掘進參數(shù)和較為穩(wěn)妥的支護方式至關重要。
3.3.1 混凝土墻段掘進
采用低扭矩、低轉速緩慢通過,刀盤轉速≯1r/min,貫入度≯5mm/r;掘進時密切關注刀盤扭矩的變化幅度,變化幅度需控制在10%以內,防止出現(xiàn)刀具偏磨和刀刃崩裂。待掌子面磨平后,逐步提高刀盤轉速和推進力。2018年5月6日13時至5月7日23時,采用掘進參數(shù):推力4000kN~5000kN,扭矩300kN·m~500kN·m,貫入度4mm/r~5mm/r,轉速1r/min,推進速度4mm/min~5mm/min,混凝土墻段長度8.6m,純掘進時間30個小時順利通過。
3.3.2 破碎圍巖段掘進
撐靴撐緊力控制在12000kN以內,推進力控制在8000kN以內;掘進時刀盤扭矩的變化幅度控制在10%以內,刀盤轉速≯3r/min,貫入度≯10mm/r。破碎帶樁號3+083~樁號3+094,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3日用時6天安全通過該段(平均日進尺1.83m),采用的掘進參數(shù):推力7000kN~8000kN,扭矩600kN·m~800kN·m,貫入度8mm/r~10mm/r,轉速3r/min,推進速度24mm/min~30mm/min。
3.3.3 初期支護
該段初期支護在Ⅴ類圍巖設計支護參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補強,采用HW150鋼拱架間距45cm進行強支護,鋼架之間采用10#槽鋼連接固定,頂拱150°范圍設置鋼筋排,鋼筋排間距10cm,同時采取應急噴混凝土系統(tǒng)對其進行混凝土施工,保證撐靴不破壞鋼拱架和支護體系。
3.3.4 監(jiān)控量測
掘進后立即開展收斂監(jiān)測和沉降監(jiān)測,4h監(jiān)測一次,將監(jiān)測結果及時分析并及時告知掘進機操作人員和現(xiàn)場管理人員,以便及時作出掘進調整和安全防范,直至安全通過破碎圍巖洞段。
本文對開敞式TBM在破碎圍巖洞段卡機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施工方案的比選,最終確定適合的處理方案并成功應用在該工程,其處理方式方法是恰當?shù)?。通過本次卡機事件及其處理過程,得到了以下啟發(fā)和經(jīng)驗:
(1)TBM主司機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相當重要,時刻對掘進過程中的變化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掘進參數(shù)。
(2)出現(xiàn)不良地質條件時,尤其是卡機處理前,及時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工作,為掘進施工及支護參數(shù)的選擇或為卡機處理方案的確認提供依據(jù)。
(3)遇到不良地質情況后,掘進機轉速應適當控制,防止大量碎渣被帶走形成空腔或塌方;同時采取強支護、及時支護,防止掉塊、塌方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4)刀盤被卡后處理方案的確定必須慎重,TBM后退的方案要慎重,避免TBM后退塌方繼續(xù)惡化。
(5)采用輕質混凝土新工藝在類似塌方處理過程中的成功應用,為后續(xù)施工提供了豐富的經(jīng)驗,技術可行。
(6)對塌方的松散巖體的固結灌漿壓力選擇、布孔原則等技術方面一定要經(jīng)過討論或論證,確定合理的灌漿參數(shù)和壓力,避免由于灌漿效果不理想導致整個方案的失敗。
總之,本次開敞式TBM卡機事件的形成到最終處理完成耗時3個多月的教訓是沉痛的,不僅工期耽誤3個多月,停機后的人、材、機等的費用損失,以及處理塌方投入的昂貴費用,給工程管理者和施工者帶來新的思考和挑戰(zhàn)。為此,本文作者通過TBM卡機后的原因及處理過程實際案例分析,淺談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為類似設備避免出現(xiàn)類似問題提供可參考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