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然
(悉尼大學 商學院,悉尼 新南威爾士州 2006)
2017年8月,美國以巨額貿易逆差為由對中國開展“301調查”,并于2018年3月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出口商品加征25%的懲罰性關稅,中美兩國雖經過多輪貿易談判,但實質性進展較少。面對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及不公平政策,中國捍衛(wèi)自身合法權益,對原產美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隨后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升級,美國加稅規(guī)模擴大到2000億美元商品,中國進一步反制,對來自美國600億元商品加征5%~25%關稅。美國甚至威脅擴大到5000億美元規(guī)模,幾乎涵蓋了中國全部對美國的出口商品總額,中美貿易戰(zhàn)一觸即發(fā)?;诮洕蚧皣H產業(yè)分工比較優(yōu)勢,中國在勞動密集等中低端產業(yè)上具有較大優(yōu)勢,在高新技術及服務方面處于劣勢,而美國征稅的行業(yè)并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出口行業(yè),是當前中國努力發(fā)展的高科技行業(yè)及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01調查”報告中多次提及中國制造2025,其背后的霸權主義和對中國的戰(zhàn)略遏制意圖明顯。面對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貿易摩擦,國內學者出現不同的政策聲音及主張,甚至部分學者誤判本次貿易摩擦的長期性與嚴峻性。在此背景下,全面定量分析雙方經濟及產業(yè)受到的具體影響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中美兩國發(fā)展階段、資源稟賦、產業(yè)結構不同,兩國經貿經過數次貿易摩擦,但兩國經貿合作互惠互利,貿易相互依賴程度進一步提升[1]。自1993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首次順差以來,順差額持續(xù)擴大,2018年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323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2%,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達11.3%。再次顯示出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強大需求,可見中美貿易失衡并不是美國單方面宣稱的中國不公平補貼、市場不開放、知識產權不清晰等因素造成的。中美貿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全球價值鏈中,中國從東盟、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再組裝加工出口,實際將他國對美國的順差轉移到中國[2-3];因統(tǒng)計方法和轉口貿易的差別導致中美貿易逆差實際被擴大[4-6],而根據增加值貿易測算中美貿易實際逆差平均每年高估超20%[7];并且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加之超出自身消費水平的消費能力,進一步擴大了中美貿易不平衡[6]。也有學者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研究,指出美國對中國發(fā)起貿易摩擦是出于政治需要,擔心中國崛起威脅其霸權地位[8]。由于中國產業(yè)不斷升級,與美國優(yōu)勢產業(yè)形成直面競爭,美國以貿易摩擦為借口發(fā)起赤裸裸的打擊,企圖重蹈20世紀80年代對日本打擊的情境,以求鞏固其霸權地位[9]。
就本次貿易摩擦而言,周小川認為其對中國經濟增速影響不到0.5%,對中國外貿的影響總體有限[10],而社科院發(fā)布的《2019年經濟藍皮書》指出中國所受貿易摩擦影響的時間長、負面效果深[11](P26-83)。借助于計量模型分析,牛津經濟研究院認為中國2019年和2020年的GDP會下降0.6和0.8個百分點,而美國受到的影響較溫和[12];廈門大學利用季度宏觀經濟模型預測,認為短期內中國受到的影響有限[13];劉元春利用GTAP模型設置6種方案3種情景,認為隨著中美貿易摩擦規(guī)模的擴大,中國所受影響比美國大,其中機械設備出口影響最大,但該研究沒有考慮貿易轉移的實際情況[14];張亞雄認為中國整體受影響不大,預計2018—2020年我國GDP會下降0.06至0.07個百分點,電氣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及交通設備制造三個行業(yè)影響程度更高[15];基于MRIO模型,張志明認為同等規(guī)模的制裁,美國所受的貿易利益損失影響更大[16];曲越研究得出中國所受影響更大,其中“301調查”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鐵裝備等高科技行業(yè)影響最大[17]。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研究方面,定量方面的研究較少,且沒有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外貿轉移效應等因素,有關中美貿易摩擦對雙邊外貿行業(yè)影響的研究也較少。本文根據實際關稅規(guī)模情況,采用GTAP模型研究雙方經濟及產業(yè)受到的影響。
本文采用GTAP模型進行模擬分析,該模型屬于多地區(qū)多投入的比較靜態(tài)CGE模型。假定市場完全競爭、生產規(guī)模報酬不變、生產者成本最小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所有產品和投入要素市場全部出清、國內商品與進口商品不能完全替代,還包括土地、資本、熟練勞動力、非熟練勞動力、自然資源5種生產要素和私人家庭、政府、廠商3個代表性主體,生產函數為固定彈性替代函數,消費函數為固定差異彈性形式。GTAP模型第九版數據庫包以2011年為基期,包含了140個國家和地區(qū)以及57個部門,主要包括參數、宏觀經濟資料、產業(yè)資料、雙邊貿易資料、政府保護及補貼資料、服務貿易資料、其他資料等7個方面的數據。因GTAP模型自身受限,加上動態(tài)多國貿易情境難以準確構建,本文只分析靜態(tài)變化。
根據中美貿易摩擦的規(guī)模及不同稅率,本文設置以下五種情景進行分析(詳見表1)??紤]到不同情境下中美兩國產品可以出口第三國再轉移到對方的實際情況,根據中美產業(yè)結構實際以及中美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狀況,選定日本、韓國、加拿大、越南、印度、南美國家(以墨西哥為首)、歐盟等國家,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的貿易轉移效應。
因GTAP模型包含57個生產部門,根據中美貿易摩擦征稅涉及的商品種類以及中美兩國海關進出口商品分類,將GTAP模型中57個行業(yè)合并為:農業(yè)、橡膠及塑料、皮革制品、紙及木制品、交通運輸設備、有色金屬、金屬制品、化工、服裝紡織、機械設備、石油及煤制品、電機及電子、汽車及零配件共13個重要行業(yè)。
表1 中美貿易摩擦不同情景
模型結果如表2所示。情景1下,中國GDP減少0.47%,貿易條件惡化0.33%,社會福利水平減少94.78億美元,相對于中國2018年超90萬億元的經濟規(guī)模影響較小,而美國GDP、貿易條件與社會福利水平損失均低于中國;隨著貿易摩擦規(guī)模的擴大,美國所受的影響均小于中國,說明本次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的負面沖擊更大。極端情況即情景5下,中美貿易徹底停止,中國GDP減少4.13%,社會福利減少1058.25億美元,中國經濟增長遭遇較大規(guī)模沖擊。從貿易平衡來看,情景3下美國僅有587.19億美元的改善空間,即使情景5下也只有869.52億美元,相比美國2018貨物和服務貿易6210億美元的逆差總額,實際作用較??;同時從出口看,不同情景下美國出口均為負面影響,并未擴大其對外出口規(guī)模,可見貿易戰(zhàn)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實際效果只會使中美雙方經濟增長減緩,社會福利損失。
由于經濟全球化及自由貿易快速發(fā)展,中美兩國可以繞道第三方進口所需物品,貿易轉移效果如表3、表4所示。美國對中國發(fā)起貿易制裁后,不同情境模式下,中國對美國出口減少,但中國對日本、韓國、越南等其他國家出口增加,同時美國從對應國家進口增加,實際上中國的部分出口商品繞道第三國進入美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措施效果減弱,隨著貿易摩擦規(guī)模的擴大,中美兩國的貿易轉移效果進一步擴大。同樣,中國對美國采取貿易反擊后,不同情境模式下美國對中國出口減少,但美國對其他國家出口增加,同時中國從對應國家進口增加,實際上美國的出口商品部分繞道第三國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貿易反擊措施效果也進一步減弱。
表2 中美兩國實際影響(單位:%)
表3 中國進出口貿易轉移效果(單位:%)
表4 美國進出口貿易轉移效果(單位:%)
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雙邊外貿行業(yè)進出口均有影響。從出口來看,不同情境下,中國所受負面影響較大的行業(yè)為交通運輸設備、機械設備、電機及電子。影響程度次之的為金屬制品、汽車及零配件,而橡膠及塑料、皮革制品、有色金屬等行業(yè)所受的影響較小。由此可見,美國發(fā)起貿易摩擦對中國制造業(yè)的影響最大。對于美國方面,受負面影響較大的行業(yè)為農業(yè)、石油及煤制品、汽車及零配件,在情境3下,三者出口下降6.24、7.22、8.41個百分點;隨著貿易摩擦規(guī)模的擴大,化工行業(yè)負面影響也逐漸增大,情景4下減少9.9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中國對美國貿易反擊措施重點在于打擊美國農業(yè)、石油及煤制品、汽車及零配件等關鍵出口行業(yè),具有較好的打擊效果。
表5 中美貿易摩擦的行業(yè)出口變化(單位:%)
從進口來看,不同情境模式下中國13個外貿行業(yè)進口均出現下降,隨著貿易摩擦規(guī)模的擴大,進口下降幅度進一步加大。而美國相關行業(yè)進口卻呈現不同的影響變化,情景2下紙及木制品、金屬制品進口反而有較大增幅,即美國加大從第三方國家尋找進口替代產品;情境3下有色金屬、金屬制品進口擴大;情境4、5下交通運輸設備進口大幅增長。因此在全球貿易分工及價值鏈下,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部分行業(yè)出口減少,部分行業(yè)進口反而增加。
表6 中美貿易摩擦的行業(yè)進口變化(單位:%)
本文通過GTAP靜態(tài)模型進一步分析了中美貿易摩擦對雙邊經濟和產業(yè)影響,認為中美貿易具有較大互補性,貿易戰(zhàn)并不能從根本上減少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實施貿易打擊會導致雙方經濟增長受負面影響,整體上中國受影響程度大于美國??紤]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應,中美兩國可以繞道第三方進口所需物品,貿易摩擦的實際影響效果進一步減弱。就進出口行業(yè)而言,貿易戰(zhàn)對中國出口影響較大的為交通運輸設備、機械設備、電機及電子等制造行業(yè),對美國出口影響較大的為農業(yè)、石油及煤制品、汽車及零配件行業(yè),但美國部分行業(yè)如有色金屬、金屬制品的進口反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