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菁菁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20)
機械通氣是臨床治療危急重癥患者的常用方法,以無創(chuàng)呼吸機來控制、調節(jié)甚至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運動,增加患者肺部通氣量,降低呼吸耗氧量,保證患者呼吸順暢,調節(jié)通氣/血流比例[1]。治療過程中,需進行直接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插管,外界氣體突破患者鼻腔、口腔等部位,直接進入氣管,進而損傷氣管黏膜,引發(fā)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如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會延長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此試驗旨在探究阿米卡星聯(lián)合支氣管肺泡灌洗方法在治療VAP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VAP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2∶17;年齡46~75歲,平均為(59.80±1.10)歲;體質量指數(shù)18~26 kg/m2,平均為(23.30±2.17)kg/m2;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21例,創(chuàng)傷致急性呼吸窘迫13例,心肺復蘇4例,中毒2例。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3∶17;年齡45~75歲,平均為(59.70±1.20)歲;體質量指數(shù)19~27 kg/m2,平均為(23.19±2.32)kg/m2;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20例,創(chuàng)傷致急性呼吸窘迫13例,心肺復蘇5例,中毒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與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①符合VAP的診斷標準,氣管內(nèi)吸出的分泌物細菌定量培養(yǎng)結果呈陽性,菌落計數(shù)≥10 CFU/mL,X線平片可見患者肺部出現(xiàn)新的或進展中的浸潤性病灶;②均知情簽署相關治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②存在纖維支氣管鏡置入禁忌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基礎治療,包括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氣霧劑吸入稀釋痰液,予以吸痰,抗感染與免疫治療,給予營養(yǎng)支持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及酸堿失衡狀態(tài),強化臨床護理干預。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治療上給予阿米卡星聯(lián)合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日本產(chǎn)Olympus XP-260、P260F、BF-260電子纖維支氣管鏡),做好充足手術準備工作后,患者取仰臥位,連接多功能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患者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變化,實施咽喉部表面麻醉,經(jīng)鼻置入支氣管鏡,探入病灶肺段、亞段,吸出痰液,于電子纖維支氣管鏡直視下,將0.4 g阿卡米星(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182)注入10 mL 37 ℃的0.9%氯化鈉溶液中,多次灌洗病變肺段,負壓吸引,直至視野內(nèi)分泌物清除干凈,留取肺泡灌洗液標本,取出電子纖維支氣管鏡。
1.4 判定標準
1.4.1 病情評估 治療前后,采用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評價體溫、分泌物、白細胞計數(shù)、氣體交換指數(shù)、X線平片浸潤影、氣管吸取物培養(yǎng)6個指標,對患者肺部感染情況進行評分,總分為0~12分,評分與病情呈正比;采用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價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評分與病情呈正比[2-3]。
1.4.2 臨床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肺部感染控制時間及治療后白細胞計數(shù),計算其平均值。
1.4.3 臨床療效 治療前后,測定以下生理生化指標:①呼吸功能指標,包括氣道峰壓(PIP)、氣道阻力(RAW)、肺動態(tài)順應性(Cdyn);②血氣指標,包括血氧分壓(Pa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合指數(shù)(PaO2/FiO2);③炎性因子,包括血清C反應蛋白(CRP)、降鈣元素(PCT)、白細胞介素8(IL-8)[4-5]。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臨床療效等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n(%)]表示,行χ2檢驗;CPIS評分、APACHE Ⅱ評分、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肺部感染控制時間和治療后白細胞計數(shù)等計量數(shù)據(jù)用()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病情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PIS評分、APACHE Ⅱ評分無明顯差異性(P>0.05);治療后,兩組CPIS評分、APACHE Ⅱ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下降程度多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肺部感染控制時間、白細胞計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40例患者中,顯效31例(77.50%),有效8例(20.00%),無效1例(2.50%),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40例患者中,顯效16例(40.00%),有效12例(30.00%),無效12例(30.00%),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VAP為肺實質性感染疾病,發(fā)生于機械通氣后48 h至拔管后48 h,是常見的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癥型,也是重癥監(jiān)護病房內(nèi)機械通氣患者并發(fā)癥防護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6-7]。臨床中該病以抗感染治療為主,常用抗菌藥物包括紅霉素、阿奇霉素、阿卡米星等,其中,阿卡米星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于變形桿菌屬、不動桿菌屬、流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等大部分VAP致病菌有著較強的抗菌作用,可作用于細菌核糖體的30 S亞單位,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從而殺死細菌[8]。在此基礎上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術,能夠讓阿卡米星直達病灶部位,提升局部藥物濃度,通過吸引、沖洗、灌洗等方法,全面清除病變肺段的炎性分泌物及痰痂,凈化病灶,迅速改善其臨床癥狀[8-9]。
本研究中,觀察組CPIS評分、APACHE Ⅱ評分低于對照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肺部感染控制時間、白細胞計數(shù)小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阿米卡星聯(lián)合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VAP,可促進患者呼吸功能、血氣指標、炎癥指標的改善,消除其臨床癥狀及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