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永康
摘 要:在中華繪畫歷史的長河中,“點法”作為傳統(tǒng)山水畫皴法中的一種,不斷更迭演變著。黃賓虹作為傳統(tǒng)型的山水大家,其“點法”承襲了古人的筆墨求索,基于古法同時,又根據(jù)其自身所需,吸收轉化,出現(xiàn)了極大的嬗變。黃賓虹用其獨到的筆墨語言,和前人不曾有的精神視角,將“點法”在其山水畫中的地位,提升到了一種境界。
關鍵詞:黃賓虹;山水畫;點法
一、黃賓虹山水畫“點”的特征
在中華繪畫歷史的長河中,“點法”作為傳統(tǒng)山水畫皴法中的一種,不斷更迭演變著。“點法”在中國山水畫中,所占有的比重是很大的,伴隨著山水畫的不斷演進,各類“點法”形成了各自迥異的特征。黃賓虹作為傳統(tǒng)型的山水大家,其“點法”承襲了古人的筆墨求索,加之,黃賓虹是極其熱衷在創(chuàng)作筆墨中求變的山水畫大家,故他皴法中的“點法”,基于古人之法的同時,又根據(jù)其自身所需,吸收轉化,出現(xiàn)了極大的嬗變。黃賓虹的山水畫之“點”,恣意放縱、秀潤華滋、變化多端,且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及筆墨表現(xiàn)力。
黃賓虹曾言:“皴法變化極多,打點亦可作皴,古人未有此說,余與寫生中悟得之”[]可以見得,其在以“點”作皴上,開創(chuàng)了畫史之先河。他的畫中,無論“點”是大是小,用筆都十分蒼潤飽滿?!包S賓虹山水用點極多,點形之變化亦多,有大圓點、小圓點、半圓點、破筆點、釘頭點、濃墨點、淡墨點、濃墨破淡墨點、淡墨破濃墨點,甚至還有點上重點之積墨點。其用點之多可謂古今所無,獨家所有,達于神明之境矣?!盵]其次,打點的節(jié)奏速度也不盡相同,有的點渾厚凝重,故而慢;有的點干澀疾燥,故而快些。而且,黃賓虹作“點”,松弛而流動又渾厚有力,用線流暢,飽含金石韻味,畫面鏗鏘而有力。黃賓虹在其題記中說道:“畫重蒼潤,蒼是筆力,潤是墨彩,筆墨功深,氣韻生動?!盵]足見其筆墨追求。再者,他山水中的“點法”運用,注重景物的渾然、模糊,在模糊中,其“點”的筆勁施于紙面,筆筆分明的點劃,保證了其在畫面中的氣韻和獨立性,進而融合了畫面中的線與面,渾厚密集,而又不失其分明。畫境氣韻蓬勃,渾然天成,令觀者無不感受到,其畫面強大的氣場和藝術感染力。
二、黃賓虹山水畫“點”的運用
討論黃賓虹的“點法”,本章主要談其晚年最具代表性的“黑賓虹”時期作品。黃賓虹山水之“點”,其作用主要是來塑造景物,調和畫面的,使得畫面不會過于稀疏或密集。再通過其重重落筆、積疊暈染、疏密留白等技法表現(xiàn),和面與線的合理組合,構成了完整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串聯(lián)了畫面的韻律與節(jié)奏。增強了山水畫的感官效果,求索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山水面貌,即“渾厚華滋”的江南氣象,于當時的山水畫界,激起了強烈的探討。黃賓虹山水之“點法”的運用大致表為如下三類:
第一,黃賓虹式“麻皴點”。這種點其形態(tài)都是以非常密集的樣式來表現(xiàn)的。其點形,或面或塊、或圓或方,皴的味道甚濃,故稱它“麻皴點”。此點或薄或厚、或圓或方,體積不同、形態(tài)百變,多在大小不一的團塊及山石土坡的輪廓線出現(xiàn)。畫面中,點的走向大多較為一致,多呈現(xiàn)橫點和豎點。為“橫點”時,畫面中大多的點都為“橫點”,為“豎點”時,則畫面中大多都為“豎點”。以此則證,黃賓虹在作品中用“點”時較為規(guī)律一致,并不會在“點法”的使用上出現(xiàn)雜亂的不規(guī)律性,故其作品畫面統(tǒng)一連貫,美感十足。
第二,黃賓虹的“橫點”。現(xiàn)今,橫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山水畫作品中,但在黃賓虹所處的年代,他山水畫中的“橫點”,大不同于傳統(tǒng)“橫點”,故而風格獨樹一幟,辨識度極高。所謂“賓虹橫點”,其是由很多短墨線所構成,且此短墨線,用筆有力而穩(wěn)平,走向大致相同,生動而跳躍。這類“點法”,多用于表現(xiàn)山體上的樹木植被,?,F(xiàn)于山石結構處,以表現(xiàn)山林的茂密蔥郁,煥發(fā)著生機與活力。
第三,黃賓虹的“枝狀點”?!爸铧c”一詞,是筆者在觀察研究黃賓虹“點法”過程中的感受所得,故而,將這類“點法”稱之為“枝狀點”。之所以這樣稱呼,因為這種“點法”的形態(tài)很像彎折的枝條,它多出現(xiàn)在山體輪廓線上,或土坡植被的重要結構處,好像枝條編織成的畫面。這種“枝狀點”,雖多彎折,但卻彈而有力,就像枝條一般,它在畫面中起到了勾勒、刻畫結構、提升畫面精氣神的重要作用。這種如樹枝般彈而有力的“枝狀點”必不可少。
括而言之,各式“點法”在黃賓虹山水創(chuàng)作中,起著大腦般的作用。黃賓虹用其獨到的筆墨語言,和前人不曾有的精神視角,將“點法”在其山水畫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與高度,對后世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以及技法的推陳出新,起到了重要的啟示性作用。
三、黃賓虹山水畫“點”的美
黃賓虹山水中“點”的形象是非常主觀化的,所以他山水畫中,展現(xiàn)的面貌也極大的區(qū)別于前人。他畫面中的“點”,或濃重、或淡雅、或直或曲,或燥或潤,其點所構成的畫面,有的濃黑深邃,混沌無規(guī)律可循如黑夜一般;有的畫面中施以淡雅之“點”,卻也明亮清新、飽含空靈之氣,好像山林之中照進了一縷晨光,富有蓬勃的生命力。
黃賓虹山水中的“點”,看似無章無法,卻也有壯闊的氣概。點密集而又透亮,分布上十分具有音律之感,時而密集、時而疏松、時而迅疾、時而慵懶,時而有力、時而輕柔,時而粗放、時而細致入微,仿佛鮮活的生命一般,充滿了生之美感。正因這些,從而使黃賓虹的山水畫呈現(xiàn)出了渾厚華滋,意氣盎然的審美意趣。
黃賓虹山水中,“點法”之審美,無外乎一個字“巧”。他的畫面中,處處皆能體現(xiàn)這一“巧”字,不僅他的“點法”,更包含其他的技法元素,都離不開“巧”。他的山水畫,把意境和個人主觀感受的表達,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一點是前人所未曾達到的。黃賓虹先生用其多年的感悟和實踐經(jīng)驗,巧妙的運用了各類個性鮮明的筆墨技法,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黃體點法”,真是此類“點法”,描繪出了他心中,這恣意縱橫的山水畫卷。他作品中的“點”,乍一看總給人隨意無章的初感,可細品后便可覺察,這看似隨性的筆墨之下,藏著中國畫的嬗變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王小川著.《黃賓虹筆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03,第120頁.
張正恒著.《中國畫要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06,第76頁.
王小川著.《黃賓虹筆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03,第120頁.
梅墨生著.《現(xiàn)當代中國書畫研究》.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01,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