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璐蔓 隋陽華 蔡佳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海關(中國)
2016年6月1日起開始執(zhí)行的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1]是中國首部針對14歲以下嬰幼兒及兒童紡織服裝的強制性安全技術規(guī)范。該技術規(guī)范以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為基礎,對織物項目及產品整體項目增加了9項要求(表1)。
表1 GB 31701—2015相對GB 18401—2010增加項目
新規(guī)范中,產品整體項目增加了附件抗拉強力、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繩帶安全、服裝檢針及耐久性標簽位置5項要求。根據繩帶的定義,縫制在服裝外側的耐久性標簽也有可能構成繩帶,因此在繩帶安全項目中,也有部分與耐久性標簽相關。
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上海海關依據GB 31701—2015對進口的2 982件嬰幼兒及兒童服裝進行了檢測。其中有1239件樣品涉及耐久性標簽位置項目檢驗,不合格樣品63件,樣品不合格率為5.1%。另外有790件樣品涉及繩帶安全檢測,不合格樣品63件,樣品不合格率為8.0%,在繩帶安全不合格樣品中,耐久性標簽構成的繩帶安全不合格樣品44件。與其他GB 31701—2015新增項目相比,耐久性標簽相關項目不合格問題突出(圖1)。
本文以GB 31701—2015為依據,從2019年進口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中的不合格案例出發(fā),分別對耐久性標簽位置、耐久性標簽構成繩帶安全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圖1 2019年進口嬰幼兒及兒童服裝不合格情況(GB 31701—2015增加項目)
耐久性標簽指永久附著在產品上,并能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保持清晰易讀的標簽,其內容一般包含產品的號型規(guī)格、纖維成分和維護方法等。耐久性標簽是服裝的銷售及持續(xù)使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由于嬰幼兒皮膚較為稚嫩,貼身穿著的服裝上的耐久性標簽與皮膚長時間摩擦之后容易產生瘙癢、紅腫甚至對皮膚造成損傷。因此GB 31701—2015中明確規(guī)定:對于縫制在可貼身穿著的嬰幼兒服裝上的耐久性標簽,應置于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的位置??蓮南率鰩讉€關鍵詞分析此規(guī)定的要求范圍。
——嬰幼兒服裝,即適合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的服裝。3歲以上的兒童及成人服裝不在要求范圍。
——可貼身穿著服裝。一般包含內衣褲,夏天穿著的T恤衫、短褲或者裙子等。冬天穿著的毛衣、外套等不在要求范圍。
——縫制在服裝上的耐久性標簽。對于其他形式如直接膠印等印刷形式的內容不作要求。
根據上??诎哆M口嬰幼兒及童裝抽檢數據顯示,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期間,抽檢耐久性標簽位置不合格的嬰幼兒服裝中,有下述幾個較為典型的特點。
1.2.1 內褲、嬰兒連體衣等內衣的耐久性標簽縫制于貼身部位
內褲、嬰兒連體衣及針織內衣等都屬于貼身服裝。檢測發(fā)現,部分不合格嬰幼兒服裝沒有按照標準要求將耐久性標簽縫制于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的位置,而是縫制在了上衣后領內側或者服裝側縫處,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耐久性標簽在上衣后領內側
圖3 耐久性標簽在服裝側縫
1.2.2 夏季服裝耐久性標簽縫制于裙擺縫內側
夏季連衣裙、短袖、T恤等服裝,一般都貼身穿著,耐久性標簽縫制于服裝內側(圖4)容易在穿著過程中與皮膚產生摩擦,不符合標準規(guī)定。
圖4 耐久性標簽縫制于連衣裙內側
1.2.3 標注規(guī)格號型等信息的領標縫制于領口內側
領標雖不屬于耐久性標簽,但有些領標上同時含有號型規(guī)格、纖維成分、含量及維護方法等信息,此類領標被視為耐久性標簽,若縫制于領口內側,會導致不合格,如圖5所示。
圖5 含有號型規(guī)格的領標被視為耐久性標簽
1.3.1 更換標簽位置
嬰幼兒服裝產品的耐久性標簽位置,符合標準的關鍵是“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為了達到這項要求,很多服裝生產廠商直接將耐久性標簽更換到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的位置,如縫制在服裝的外側側縫處、口袋中,或者衣領覆蓋處等(圖6和圖7)。
圖6 耐久性標簽置于外側側縫處
圖7 耐久性標簽置于口袋中
“外置式”耐久性標簽能夠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但也有其弊端。首先是影響美觀,其次是耐久性標簽外置易形成繩帶和繩圈,增加安全隱患。
1.3.2 采用膠印等印刷形式
圖8為膠印形式的耐久性標簽示例,此類標簽符合GB 31701—2015要求,相比外置式耐久性標簽更安全和美觀。需注意的是,印燙所用的原料必須符合國家相關安全要求,且必須保證字體清晰可見。該方法的弊端在于成本較高,且標簽內容修改難度較大。
圖8 膠印形式的耐久性標簽
1.3.3 貼布形式
貼布形式的耐久性標簽(圖9)是將使用說明等內容印燙在和服裝材質一致或相近的面料上,再將印有膠印的面料縫制在成衣上。該方法也可用于修改膠印形式耐久標簽的內容。
圖9 貼布形式的耐久性標簽
繩帶安全是普遍受到高度關注的項目。根據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第4.4.3條規(guī)定,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的繩帶要求應符合相關要求(圖10)。
圖10 GB 31701-2015中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繩帶要求
GB 31701—2015實施以來,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生產廠商對于服裝上的功能性繩帶、附件和裝飾物尺寸設計重視度較高,但對于耐久性標簽形成的繩帶安全隱患關注度較低,耐久性標簽的規(guī)格大小甚至不在服裝設計的范圍內。
T/CNTAC 1—2018《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實施指南》[2]中對繩帶的定義:具有一定長度,且長寬之比大于2∶1。根據此定義,特殊規(guī)格的耐久性標簽也會被視為繩帶,這極易被忽視。由于服裝企業(yè)為了避免標簽與皮膚直接接觸,將標簽外縫,從而形成了外置繩帶或繩圈,由此增加了服裝的繩帶安全風險。
從2019年進口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繩帶安全不合格數據來看,63件繩帶安全項目不合格的服裝中,蝴蝶結等裝飾性繩帶不合格8件,腰帶肩帶等功能性繩帶不合格11件,耐久性標簽外置構成的繩帶不合格44件,占比高達70%,如圖11所示。由此可見,目前,耐久性標簽外置形成繩帶未引起生產企業(yè)足夠的重視。
圖11 各類繩帶安全項目不合格情況
根據抽檢情況分析,進口嬰幼兒及兒童服裝中由耐久性標簽外置構成繩帶導致繩帶不合格的情況如下。
2.2.1 耐久性標簽形成背部繩帶
圖12 T/CNTAC 1—2018對背部的定義
GB 31701—2015中第4.4.3條及表3第5條要求除腰帶外,背部不應有繩帶伸出或者系著。根據T/CNTAC 1—2018《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實施指南》對背部的定義(圖12)可知,上裝和下裝的背部區(qū)域都不允許有腰帶以外的繩帶。當在背部區(qū)域縫制的耐久性標簽長寬比大于2∶1時,被視為背部繩帶。
當耐久性標簽位于上衣后領外側或褲子后縫處,且標簽長寬之比大于2∶1時,形成背部繩帶,如圖13所示,產品繩帶安全項目不合格。
圖13 耐久性標簽形成背部繩帶示例
2.2.2 耐久性標簽長度過長
GB 31701—2015中第4.4.3條及表3第8條的要求:服裝平攤至最大尺寸時,伸出的繩帶長度不應超過140 mm。圖14所示的耐久性標簽形成繩帶后,長度達165 mm,不符合GB 31701—2015要求。
圖14 耐久性標簽長度過長示例
2.2.3 耐久性標簽對折形成繩圈后周長過長
GB 31701中第4.4.3條及表3第10條規(guī)定:兩端固定且突出的繩圈的周長不應超過75 mm。如圖15所示,該批嬰幼兒服裝的耐久性標簽對折后形成了繩圈,周長達100 mm,因而繩帶安全項目不合格。
圖15 耐久性標簽對折形成繩圈后周長過長示例
要避免耐久性標簽外置導致繩帶安全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
——根據T/CNTAC 1—2018對于繩帶的定義,可減小外置耐久性標簽長寬比。長寬比小于2∶1時,不構成繩帶或者繩圈,無需考核繩帶安全項目。
——根據T/CNTAC 1—2018中對GB 31701—2015第4.4.3條的釋義,“固定在服裝內部,穿著時不會外露的繩帶”不屬于繩帶安全考核范圍。因此外套等非貼身服裝,耐久性標簽可縫制在服裝內側、口袋內側等,避免外露。
——避免縫制在背部的耐久性標簽。背部區(qū)域對于繩帶的安全要求相對較高,容易產生不合格品,應盡量避免在該區(qū)域縫制耐久性標簽。背部區(qū)域如果出現耐久性標簽要注意其規(guī)格,避免構成繩帶。
——避免對折標簽形成繩圈。耐久性標簽形成的繩帶的長度要求≤140 mm,而繩圈的周長要求為≤75 mm,遠小于繩帶長度要求。繩圈的周長較繩帶更容易不符合要求,因此盡量避免對折標簽形成繩圈。
——采用膠印等非縫制形式的耐久性標簽。
耐久性標簽作為服裝生產、銷售和使用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發(fā)揮其使用說明的作用之外,也有可能產生安全隱患。根據2019年上??诎哆M口嬰幼兒及兒童服裝抽檢結果可知,耐久性標簽導致的不合格占一定比例,這與服裝生產企業(yè)對耐久性標簽的關注程度不夠有密切關系。
本文通過對2019年上??诎哆M口嬰幼兒及兒童服裝耐久性標簽相關不合格案例的分析以及改進方案的探索,希望能夠為今后進出口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監(jiān)管工作提供參考,也有助于服裝生產廠商及時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設計,提高產品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