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秦 王 娟 許世娟
淋巴瘤可以分為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70%左右為B細胞淋巴瘤,其中進展相對緩慢、惡性度相對較低的惰性淋巴瘤(indolent lymphoma)和進展相對較快、惡性度相對較高的侵襲性淋巴瘤(aggressive lymphoma)[1-2]。惰性B淋巴瘤患者的臨床主要特征為病情反復,腫瘤生長較緩慢,多數(shù)患者在就診時處于晚期,常累及外周血和骨髓[3-4],治療上多采用化療,但是很多患者仍無法根治[5]。影響惰性B淋巴瘤患者預后的因素有很多,淋巴瘤國際預后指數(shù)(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xiàn)LIPI)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判斷患者的預后,但是多為主觀性,且臨床上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指數(shù)進行判斷[6-7]。已有研究顯示惰性B淋巴瘤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涉及到細胞增殖、分化、凋亡、信號轉導和癌基因表達的蛋白、抑癌基因突變等[8-9]。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探討了惰性B淋巴瘤臨床特征及預后的影響因子,為惰性淋巴瘤臨床治療選擇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2015年8月到2018年2月選擇在我院接受化療的71例惰性B淋巴瘤患者作為惰性組,同期選擇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5例作為侵襲組,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有病理組織石蠟標本;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細胞形態(tài)學和免疫組化確診,都符合WHO關于B淋巴瘤的分類標準;所有患者接受4個療程的氟達拉濱為基礎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與CHOP樣方案;患者依從性好,都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臨床病歷資料完整;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此次研究。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乏;存在精神病、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妊娠與哺乳期婦女。
取所有患者的病理組織石蠟標本,制成4 μm厚的組織切片,保存?zhèn)溆?。將石蠟分別依次放入裝有不同濃度二甲苯的瓶子中0.25 h以除去組織中的石蠟。然后進行酒精梯度洗脫,隨后將切片放入煮沸的檸檬酸緩沖液持續(xù)20 min。使用3%過氧化氫溶液對切片進行孵育,在濕盒封閉15 min。在組織中央滴加恰當?shù)囊豢?抗IL-6抗體與抗IL-10抗體),4 ℃冰箱過夜。隨后滴加二抗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室溫放置30 min,滴加DAB顯色劑,鏡下觀察,蘇木精重新染色,蒸餾水沖洗,梯度脫水與透明,鏡下觀察染色的結果。判斷標準:IL-6與IL-10陽性的判定標準為細胞質(zhì)和/細胞膜上出現(xiàn)棕黃色的顆粒。根據(jù)腫瘤細胞中陽性細胞占總細胞數(shù)的百分比:4分:≥76%;3分:51%~75%;2分:26%~50%;1分:11%~25%;0分:≤10%。陽性細胞的著色強度:3分為棕褐色;2分為棕黃色;1分為淺棕黃色;0分為黃色或淡黃色。將兩者積分相乘,≥5分表示為陽性。
調(diào)查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體能狀態(tài)、結外受累、骨髓侵犯、FLIPI分級等。在化療后按照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情穩(wěn)定(SD)、病情進展(PD)等4個級別,(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組內(nèi)例數(shù)×100.0%=總有效率。
選擇SPSS 23.00軟件對計量數(shù)據(jù)與計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百分比、率表示,對比采用卡方分析,采用單因素分析變量分析和Logistic回歸進行二分類變量的多因素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的性別、臨床分期、體能狀態(tài)、FLIPI分級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的結外受累、骨髓侵犯、年齡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對比
惰性組的IL-6與IL-10陽性表達率顯著低于侵襲組(P<0.05)。見表2。
表2 2組IL-6與IL-10陽性表達情況對比(例,%)
在惰性組71例患者中,化療后完全緩解54例,部分緩解8例,病情穩(wěn)定5例,病情進展4例,總有效率為87.3%。
在惰性組71例患者中,以化療總有效率作為因變量,以結外受累、骨髓侵犯、年齡、IL-6與IL-10陽性率作為自變量,二元Logistic回歸顯示結外受累、骨髓侵犯、IL-6與IL-10陽性率均為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惰性B淋巴瘤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n=71)
惰性B淋巴瘤是一類臨床進展相對緩慢、惡性程度較低的一種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4以上[10]?,F(xiàn)代研究表明惰性B淋巴瘤的可能誘因包括DNA修復機制異常、病毒和細菌的感染、免疫缺陷所致的凋亡等[11]。本研究顯示2組的性別、臨床分期、體能狀態(tài)、FLIPI分級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的結外受累、骨髓侵犯、年齡等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相對于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惰性B淋巴瘤患者年齡較大,少伴隨有結外受累、骨髓侵犯,但是在常規(guī)疾病危重程度分級上與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無顯著差異。
淋巴瘤組織包括腫瘤細胞與間質(zhì)細胞,間質(zhì)細胞能夠抑制腫瘤的擴散,也能夠提供腫瘤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在腫瘤的生長、轉移與擴散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2-13],特別是浸潤的單核細胞衍生化細胞在T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等相關疾病中均能夠表達,巨噬細胞中可見IL-6與IL-10有較強的表達,可能參與促進淋巴瘤細胞的生長[14]。IL-6是一種多效免疫調(diào)節(jié)細胞因子,在機體內(nèi)可參與促進造血細胞的生成、免疫調(diào)節(jié)、腫瘤生成、炎癥反應等。IL-6也是一種多效免疫調(diào)節(jié)細胞因子,能夠抑制巨噬細胞依賴的T淋巴細胞的增殖與分化[1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患者血清IL-6的水平顯著性升高,并且與患者預后較差有顯著相關性[16]。本研究顯示惰性組的IL-6與IL-10陽性顯著低于侵襲組(P<0.05),該實驗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17],說明IL-6與IL-10可通過其腫瘤免疫的作用保護腫瘤細胞,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為腫瘤細胞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當前也有研究顯示IL-6與IL-10不僅在淋巴瘤細胞與組織中表達,在淋巴瘤組織中浸潤的巨噬細胞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中也有較強的表達,惡性程度相對較高、腫瘤進展速度相對較快的侵襲性淋巴瘤組患者血清IL-6與IL-10水平顯著高于惰性淋巴瘤組[18]。
惰性B淋巴瘤尚無有效的標準治療方案,治療方法包括單純手術、化療、放療、手術加化療或放療、化療加放療等[19]。不過惰性B淋巴瘤基本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CHOP方案曾經(jīng)被認為是惰性B淋巴瘤患者的標準一線方案[20]。近年來,氟達拉濱以其所獲得的高緩解率已被廣泛應用于惰性B淋巴瘤的治療,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21]。本研究顯示在惰性組71例患者中,化療后完全緩解54例,部分緩解8例,病情穩(wěn)定5例,病情進展4例,總有效率為87.3%;二元Logistic回歸顯示結外受累、骨髓侵犯、IL-6與IL-10陽性率均為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P<0.05)。從機制上分析,IL-6與IL-10能夠通過受體系統(tǒng)發(fā)揮多種生物學功能,兩者的過度表達存在一種負反饋調(diào)節(jié),可能是引起患者諸多并發(fā)癥狀的主要原因[22]。有研究顯示在侵襲性淋巴瘤組患者中,血漿IL-6與IL-10水平還與骨髓浸潤顯著相關,并且IL-10作為危險因素之一,與療效不佳也具有較強的關聯(lián)度,另外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L-6水平較高,則其存活率就較低[23-24]。上述結果也可為淋巴瘤的治療提供新思路,即通過IL-6與IL-10來阻斷其體內(nèi)作用通路,達到治療惰性B淋巴瘤的目的。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惰性B淋巴瘤的臨床特征比較多,影響預后的因素也比較多,本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少,為此可能存在研究偏倚性,將在后續(xù)研究中深入分析。
總之,惰性B淋巴瘤患者年齡較大,少伴隨有結外受累、骨髓侵犯,IL-6與IL-10表達量比較低,結外受累、骨髓侵犯、IL-6與IL-10陽性率均為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