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2月2日,哲學家羅素逝世
1872年5月18日,伯特蘭·羅素出生于英國蒙茅斯郡一個貴族家庭。羅素的雙親在其年幼時便去世,羅素在祖父母家度過了童年時光。他從小喜歡數(shù)學,認為數(shù)學具有種神秘的力量,不受人類感情的影響。1890年,18歲的羅素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畢業(yè)論文題目為《幾何學的基礎(chǔ)》。1910年,羅素與老師懷海德合作10年之久的《數(shù)學原論》第一卷出版。1912年,40歲的羅素出版《哲學問題》。
1920年10月,羅素應邀前往中國。他先抵達上海,并在杭州、南京、漢口、長沙等地走訪,后到北京大學進行為期數(shù)月的講演交流。羅素對中國文化頗有好感。他認為在未來世界政治舞臺上,中國將扮演重要角色?;貒罅_素寫成《中國問題》一書。羅素和同時期來華的美國學者杜威被認為是中國學界了解西方學術(shù)思想的重要途徑。
羅素被認為是20世紀杰出的邏輯學家、哲學家、數(shù)學家、社會改革者。他于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數(shù)學原論》《社會改造原理》《西方哲學史》等。1970年2月2日,98歲高齡的羅素在平靜中離開了人世。
1899年2月3日,作家老舍誕辰
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護國寺附近小羊圈胡同內(nèi)。2月3日正是小年,馬上就是新春,父親為其起名“慶春”。1913年,老舍考取北京師范學校預科,在校期間受到了良好的古典文學和各種新學科的教益,并初步展示了文學才華。1924年,老舍經(jīng)推薦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華語學系任華語講師,教授古文、官話口語、翻譯、歷史文選等,后回國先后在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等任教。1938年,為奔赴前線,老舍抵達重慶,開始從事宣傳抗戰(zhàn)的通俗文藝創(chuàng)作。1946 至1949年,老舍赴美講授中國現(xiàn)代文學等,并于1949年底回國。
老舍一生作品等身,被譽為“人民藝術(shù)家”。他善于描寫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文字簡樸明快,幽默詼諧,對人民大眾特別是底層社會工作者有深入的觀察、描寫。老舍創(chuàng)作的小說塑造了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須溝》等。
1902年2月8日,梁啟超創(chuàng)辦《新民叢報》
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更加深了知識界人士對清政府的不滿情緒,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迅速傳播。1902年2月8日,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chuàng)辦《新民叢報》。主要撰稿人有馬君武、黃與之、康有為、章炳麟等,黃遵憲、嚴復等也經(jīng)常寄來詩文、書信發(fā)表。梁啟超在《新民叢報》創(chuàng)刊號《本報告白》中這樣寫道:“本報取《大學》‘新民’之意,以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務采合中西道德以為德育之方針,廣羅政學理論以為智育之原本?!?/p>
創(chuàng)刊初期,《新民叢報》著重介紹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宣傳變法維新,立倡民族主義,抨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推行新文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文章是《新民說》,期望喚起中國人民的自覺,要從帝國時代皇帝的臣民,轉(zhuǎn)化為現(xiàn)代國家的國民,并講述現(xiàn)代國民所應有的條件和準則。該報語言流暢,文筆犀利,深受讀者歡迎。暢銷時一期可售至1.3 萬余份。
1903年后,在革命形勢高漲下,《新民叢報》堅持立憲?;?,竭力反對革命,與同盟會領(lǐng)導的《民報》展開長期論戰(zhàn),遭到革命派的嚴正駁斥。1907年11月20日,因論戰(zhàn)失敗《新民叢報》在出版96 期后終刊,前后歷時近6年。